來源:食悟
上個月,利樂在「中國乳都」呼和浩特建了一個新廠,號稱「全球最大"「最智能"。
話說「中國乳都」是利樂在中國的發家之地,20年前伊利蒙牛你追我趕、拼命全國化的時候,利樂憑藉「免費送設備、包材賺利潤」這一經典套路,坐收漁翁之利,賺得盆滿缽滿。
20年後,利樂再到呼市建廠,大有東山再起、重新起航的寓意。
殊不知,此時的中國乳業環境已經今非昔比,利樂賺錢顯然沒有過去那麼輕鬆了。多種跡象表明:在中國,利樂正在「被取代」。
利樂的包裝主要用於常溫乳品,比如純牛奶,常溫酸奶等。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去終端市場上對伊利蒙牛所有常溫產品進行採樣,這樣就能調研出中國乳業兩巨頭哪些常溫產品還在用利樂包裝。
今天,我們不妨以中國乳業第一大單品、2019年銷售額突破200億的安慕希為例,來研究一下利樂在中國的處境。
為什麼選擇安慕希作為研究對象呢?首先,安慕希是伊利旗下產品,並且是常溫產品,而利樂的包材主要做常溫乳品;其次,安慕希是中國乳業最大單品,作為包材巨頭,利樂如果不能成為安慕希主供應商,就實在說不過去了。
為此,乳業新媒體領導者《食悟》採購了伊利安慕希全部三款產品:
仔細研究這三款包裝的產品,《食悟》發現:利樂只是其中一款產品的包材供應商,另外兩款產品的包裝都不來自利樂。
利樂為伊利安慕希提供包材的是這款:
利樂鑽包裝的安慕希,儘管包裝名字以利樂命名,但包材卻不是利樂提供,而是由利樂在中國最大的競爭對手紛美包裝供應:
另外一款PET包裝的安慕希,瓶身和瓶底均沒顯示包裝供應商:
根據乳業新媒體領導者《食悟》的採訪研究,這款PET包裝的安慕希,包裝既不來自利樂,也不來自紛美,極有可能是伊利自己研發設計的瓶胚,找其他該工廠組裝生產的包材。
按照利樂公司大中華區CEO朱屹東透露的數據,利樂中國營收約佔利樂全球營收的10%,中國是利樂全球最大單一市場。
按照利樂2019年115億歐元的營收,2019年利樂在中國的營收約為94億元人民幣。
儘管這個體量和營收規模還是很可觀的,但從中國乳業最大單品安慕希大部分棄用利樂包裝來看,利樂中國正在「被替代」……
曾經一度綁架中國乳業的利樂,為什麼會被替代呢?
根據乳業新媒體領導者《食悟》的專業研究,主要有三個層面,造就了利樂現在的尷尬局面:
一,瑞典跟中國關係很差,伊利蒙牛都不太情願跟瑞典企業利樂有「深交」。
中國與瑞典之前的關係非常友好,瑞典在亞洲最大的貿易夥伴便是中國。然而近幾年許多瑞典媒體和瑞典政客們千方百計的攻擊、污衊中國。比如,《瑞典日報》曾發表文章詆毀中國在抗擊疫情方面做出的努力。
2018年9月21日晚,瑞典電視臺「瑞典新聞」欄目播出惡劣辱華節目,主持人羅恩達爾發表惡毒侮辱攻擊中國和中國人的言論,中國駐瑞典大使館對此予以強烈譴責,已向瑞典電視臺提出強烈抗議。
還有此前中國遊客在瑞典被欺負的事件,等等。
國與國之間的關係,對於國際經濟貿易往來非常重要,尤其是大型跨國企業,很多內資外資企業之間的業務,均參考國際關係。
顯然,對於伊利、蒙牛這樣的乳業巨頭,在國際業務交往中,國際關係也是其重要的考量因素。
二,與伊利蒙牛早期相比,如今作為上市公司,兩家企業都更追求利潤了。當乳企注重盈利的時候,利樂賺錢就難了。
在蒙牛創辦的時候,牛根生關注的焦點在於:如何快速實現全國化,如何把業績規模做上去,如何少出現壞包,如何保障食品安全。
所以,利樂的免費或者低價設備,以及利樂提供的一系列解決服務方案,非常符合牛根生的需求,儘管利樂通過包材分走了很大一部分利潤,但蒙牛可以快速做大做強。
這也是中國乳業早期野蠻生長階段,企業的打法都很簡單暴力,也是在那個階段,伊利蒙牛在瘋狂拼規模的時候,利樂按照牛奶銷量多少,一瓶一瓶地提成,賺得盆滿缽滿。
大家有沒發現:利樂最希望中國乳業巨頭不斷擴張,規模戰的最大收益方就是利樂。換言之,伊利蒙牛賣出的牛奶盒數越多,利樂的包材就消耗得越多;伊利蒙牛建廠越多,利樂就能夠賣出更多設備。
然而,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如今,中國乳業發展環境已經今非昔比了,如今伊利蒙牛在追求規模的同時,都更看重盈利水平了,因為資本市場投資者根據盈利能力去判斷這隻股票的好壞。
以伊利安慕希的PET包裝為例,自己設計,自己生產加工或者找代工,包材成本可以大大節省,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伊利的盈利水平。這對其他競品來說,無疑就形成一種壓力,倒逼其他競品捨棄利樂。
三,避免過度依賴利樂,不利於企業長遠發展。
眾所周知,一家上市公司如果太依賴某個供應商,那麼這家企業是存在業務風險的。比如如果供應商因為某種因素出現問題,必然會影響採購其包材的企業生產加工。
因此,伊利安慕希的包材供應商結構還是非常合理的:總共三款包裝,一款來自利樂,一款來自紛美,另一款自己加工生產。
根據乳業新媒體領導者《食悟》的專業研究:長期來看,包括利樂在內的所有包材企業,都有被替代的可能。現在很多大型乳企都有自己的包材研發部門,未來會走自主創新、自主研發的道路。
包裝設計出來後,自己生產包材或者找其他代工廠代工。如同伊利安慕希的PET高端暢飲款。(食悟原創文章,轉載請標註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