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清華是我國教研水平和科研水平最高的大學,是無數學子求學的夢想目標。對於每個家長來說,孩子能夠考上清北,也是增光添彩、引以為傲的光榮。清華北大也切切實實培養出了很多優秀的人才,成為各行各業的棟梁。近日,擁有「諾獎風向標」之稱的美國斯隆研究獎頒布,16名中國學者獲獎,其中就有8人清北畢業,還有3人畢業於南京大學、中科大和山東大學,都是中國頂尖高校。
但是,十分有趣的是本次獲獎的全部中國學者目前都在美國做科研。我原以為斯隆研究獎可能只針對北美地區工作的學者進行頒發,但是,通過網絡一番搜索,發現並非如此。百度百科給出的釋義,該獎由斯隆基金會自1955年起每年頒發,旨在獎勵那些在職業生涯早期的傑出年輕學者。可見,這個獎項的目標範圍應當是全球的傑出年輕學者。
接著,讓我們一起深入了解一下這些獲獎中國學者的個人履歷。16個中國學者,拋開本科畢業於臺灣東海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的各一個外,還有3個本科階段均不在國內就讀,分別是劍橋大學、哥廷根大學和普林斯頓大學。之後,剩下的11人本科均在大陸高校就讀。
其中北京大學是這次的最大贏家,有7個獲獎者本科都是從北大畢業。不過,後來有6個都選擇去美國留學,還剩下的唯一一個也留在國內,而是去了加拿大的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繼續深造。再看另外4個本科從清華、南大、中科大、山大畢業的學者,他們也無一例外都去了美國。至今,在普林斯頓、麻省理工等美國著名高校任助理教授,從事科研工作。
於是,人們不由猜想:這些由中國頂尖高校培養出來的人才、光宗耀祖的家族後代,為什麼學業上有了一些成就,就要出國深造?而且,拿到了碩士學位、 博士學位後也不回國,反而在外國人的學校或科研機構做研究?這就需要我們先從了解美國教育開始!
美國在政治方面確實存在很多讓人詬病的地方,但是,美國的教育一直是遙遙領先於世界平均水平。在地球村的學術地位,相當於北大清華在國內的位置。全美一共有4000多所大學,有16所頂尖大學排名世界前20,在這種國際化的教學環境中接受薰陶,可以幫助學生開闊眼界,了解最前沿的知識。
其次,美國大學的學制十分靈活,學生可以自由安排學習時間、制訂學習計劃,擁有足夠的時間去探索和選擇適合自己的專業,只要修滿學分就可以畢業。再次,美國是承認學校之外的學分轉換,哪怕你進入的是一所普通的美國大學,通過努力,也有可能前往頂尖大學就讀。最後,美國大學擁有其他區域無法媲美的獎學金制度,豐厚的獎學金可以幫助優秀但經濟不充裕的學生衣食無憂地完成學業。
因此,中國名校畢業的學生選擇到美國留學深造、從事科研工作,為的是尋求更寬鬆的科研環境、更前沿的科學技術、更廣闊的成長空間。現在這些獲得斯隆獎的中國年輕學者,將來有所成就,帶著「滿腹經綸」再回國,也未嘗不是一個理想選擇,正如姚期智老先生回國創立姚班,以一己之力提升了中國計算機科研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