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一詞,最早見於西周初年的《尚書·洪範》中:「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爰稼穡」,「潤下作鹹,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從革作辛,稼穡作甘」。有人認為這種五行的哲學思想源於中國商朝部落的龜卜。
五行起源於中國古代,當時為了方便起見,多以五指來計數,後來人們觀測天體,發現了天空除了月亮之外,太陽系還有其他行星,這些行星有些秩序地圍繞著太陽運行,當時的人們認為這是掌握世界上一切事物命運的行星,
人們便以當時生活必要的材料(水、火、木、金、土)來命名,並把世界上的各種事物以水、火、木、金、土五大要素分為五大類。因為這五種事物都產生於陰陽之中,所以有時又將陰陽和五行合在一起稱為陰陽五行。
五行是古代的一種簡單的歸納法,它把世界上萬物分為五大類,使人們能更簡單的更有規律地區認識世界,認識物質,五行之中,因為水是流動的,而溫度較低,所以古人用他來代表寒冷向下的特性。火是溫度高,所以用火代表炎熱向上的特性。
金是金屬而無情,故代表清淨生殺的特化育的特性,木是向上有生命力的,代表生發、條達的特性。土是萬物之基,所以代表生養、化育的特性。五行之間的互裡關係,用相生相剋來表示。
如果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又生木。相生是互相滋生,促進生長,相合相好的意思。如火的延續需要添加木柴,無木火便熄,所以說木生火。火熱木焚而變灰,灰變土,所以說土是火生。
金本在礦石之中,礦石居山中,山為土聚而成,故金藏於土中。所以土生金。金遇強火而銷熔變為水,所以金生水。木生長需水滋潤,所以水生木也。
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白虎通義》中有一段話:「五行所以相害(克)者,天地之性,眾勝寡,故水勝(克)火也,精勝堅,故火勝(克)金也;剛勝柔,故金勝(克)木也;專勝散,故木勝土;實勝虛,故土勝水也。」相剋即互相制約,克制,抑制,相害,相欺的意思。
五行除了上面的相生,相剋關係之外,有時還會發生反克(也叫逆克)的現象。如木克土,但是如果土很旺,而木太弱,這時木不但克不動土,而且還會損壞自己,好比甲乙二人鬥力,
原來甲是勝乙的,但是如果在甲生病,體力太弱的情況下,甲就無力鬥身壯的乙了,如甲病勢太重,那一定敗於乙下。這種情況叫做五行反克或反侮。
五行的旺衰,在生克關係中很重要。如果對於旺衰分析不透,五行生剋的無法應用,有時還會出現差錯。古人對於這個問題,通過多次實踐,總結出一套五行旺相休囚死表:
每季最後一個月,也就是三、六、九、十二月:土旺、金相、水死、木囚、火休。旺代表旺盛,次旺為相,被旺氣所克而生氣全無為死,衰敗為囚,無用者為休囚
如春天木旺,因木生火,木旺火亦隨旺故為相,木旺去克土,土便會被剋死,所以土死。金去克旺木而金敗,故金便為囚事了。木旺不用水生,所以水為休。休,退休之義也。
旺相休囚死,是鑑定五行中每種物質的狀態的唯一標誌,如火克金,在一般情況下都是被火克,但是在秋季,金處旺地,而火是囚地,這時火去克金,金不但不傷,反而會把火克壞受損,所以命書上有秋金不怕火的說法。五行在認識世間各事物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中醫學上就有五行所代表的臟腑、外形的記載。
木;其人色青,其性直,其情和,旺相者主有博愛惻隱之心,慈祥愷悌之意,濟物利人,恤孤念寡,直樸清高,行藏慷慨,丰姿秀麗,骨骼修長,手足纖膩,口尖發美,面色青白,語句軒昂。休囚者主瘦長,發少,拗性偏心,嫉妒不仁。死絕者,則眉眼不正,慳吝鄙嗇,肌肉乾燥,項長喉結,行坐不穩,身多欹側。
火;其人色赤,其性急,其情恭。旺相者,主有辭讓端謹之風,恭敬謙和之意,威儀凜凜,淳樸尊崇,面貌上尖下闊,形體頭小腳長,印堂窄而眉濃,鼻準露而耳小,精神閃爍,語言急速,情躁無毒,聰明有為,太過則聲焦面赤,搖膝好動。不及,則黃瘦,尖楞,詐妒毒,言語妄誕,有始無終。
土;其人色黃,其性重,其情厚,旺相者主言行相顧,忠孝至誠,好敬神佛,不爽期信,背圓腰闊,鼻大口方,眉清目秀,面肥色黃,度量寬厚,處事有方。太過者,則執一古樸,愚拙不明。不及者,則顏色憂滯,面偏鼻低聲音重濁,事理不通,狠毒乖戾,不得眾情。顛倒失信,慳吝鄙嗇。
金;其人色白,其性剛,其情烈。旺相者,則英勇豪傑。仗義疏財,知廉恥,識羞惡,骨肉相應,體健神清,面方白淨,眉高眼深,鼻直耳紅,聲音清涼,剛毅果斷。太過者,則好勇無謀,貪慾不仁。不及者,則慳吝貪酷,事多挫志,有三思,少決斷,刻薄內毒,貪淫好殺,身材瘦小。
水;其人色黑,其性聰明,其情善良。旺相者,則機關深遠。足智多謀,學識過人。詭詐無極,面黑光彩,語言清和。太過者,則是非好動,飄蕩貪浮。不及者,則人物矮小,行事反覆,性情無常,膽小無略。
更多《周易》文化內容敬請關注、收藏、轉發分享、點讚
關於《周易》你有什麼看法和想法呢?下方留言我們共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