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腿一定細,細腿一定美,一瘦遮百醜
——這是真理
對此,只能說五個字:羨慕嫉妒恨!
看看別人的腿,又長又細又白又直,再看看自己的腿,嘖嘖嘖…一言難盡啊!
是不是要瘦腿的想法突然就像野草一樣瘋長不止,嗯…非常的理解這種想法,關鍵是咱也不能只是想想而已啊,行動要跟上啊!
瘦腿路漫漫-----跋山涉水終於找到最快速的瘦腿方法啦!親測有效~
一 、腿胖的幾種情況:純脂肪型的 / 肌肉型的 / 脂肪混肌肉型的 / 水腫型的。
判斷方法:
用拇指和食指掐你腿的肉肉,如果感覺肉非常軟,輕易能掐出來很厚的肉;站前來墊腳,大小腿肌肉輪廓都不明顯,基本就是脂肪型胖腿;
如果你的腿捏起來硬邦邦的,只能捏出來一層皮,站立的時候能看到明顯的肌肉輪廓,那就是肌肉型粗腿(如果你不是從事運動工作,或是長期有運動的習慣,這種腿型比較少,不過我也是見過天生的,基因啊基因~還是一種很強大的東西喲!)
如果你的腿捏起來硬度適中,能捏出來一些脂肪,又能摸到硬硬的肌肉;站立是能看到肌肉輪廓,基本就是脂肪混肌肉型。
大部分說自己是肌肉腿的,其實基本都是脂肪混合肌肉的,因為我們日常運動量不可能太大,練不成很大的肌肉塊,因為胖裹了一層厚厚的肥肉。
我之前就是這樣的,小時候吃的胖,又天天跑著上學,家裡離學校比較遠,經常害怕遲到所以基本上都是跑著上學,又不懂得拉伸放鬆,所以腿能摸到硬硬的肌肉,當然肌肉上面又蓋了一層肥肉。
如果你腿上的血絲或血管比較明顯,腿肚或腳踝處有蘿蔔形狀的腫塊,容易感到酸痛,用手去捏腿,指印處會出現白白的印子,能捏出來凹陷感,基本就是水腫型。純水腫型粗腿也是比較少的,基本都是脂肪混合著水腫,所以都是肥惹的禍啊,a~a~a~
水腫型是因為長期的不運動以及長期不得不良姿勢,比如久坐蹺二郎腿等,身體沒有進行正常的水分代謝,使我們的血液和淋巴循環受阻,就會出現下肢的水腫。
二、那我們應該怎麼鍛鍊才能瘦腿呢?
下面我們先來看下下肢肌,它分為髖肌、大腿肌、小腿肌和足肌這幾類。
先來分析一下,髖肌,它又是盆帶肌群,有前後兩群。前群有3塊肌肉,髂腰肌、腰小肌、闊筋膜張肌。後群有7塊肌肉,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梨狀肌、閉孔內肌、股方肌、閉孔外肌。
大腿肌,它也有前群、後群、內側群。前群有縫匠肌、股四頭肌。內側群有恥骨肌、長收肌、股薄肌、短收肌、大收肌。後群有股二頭肌、半腱肌、半膜肌。
小腿肌分為前側和後側,前側有脛骨前肌,它在近固定的時候可以使我們足部背屈、內收和外展,比如勾腳動作。後側有小腿三頭肌,淺側面有腓腸肌和比目魚肌,比目魚肌在腓腸肌的深層,可以讓我們的小腿和足部背屈。
所謂小腿粗,需要結合身高體重腿圍腿型綜合判斷。So:
不談身高體重腿型只說腿圍的都是流氓嚶嚶嚶。
一米七的34cm和一米六的34cm能一樣嗎?!
一米六瘦子的30cm和一米六胖子的38cm有可比性嗎?!
一米七瘦子的34cm對著一米七瘦子的30cm嚷嚷自己腿粗叫吹毛求疵!!
大腿42cm小腿32cm的一米六瘦子應該鍛鍊大腿而非減小腿!!
自測:
真正意義上的小腿粗,應該滿足腿圍超過自身身高對應的正常值(比如160cm不超過34cm、165cm不超過36cm、170cm不超過38cm);
或是在接近極限值時(比如160cm的34cm、165cm的35cm)腿型不佳導致視覺效果粗(同身高小腿只有30cm的腿型再差看著也粗不到哪去)。
最簡單粗暴的判斷方法是:看小腿與大腿是否和諧(大腿過細小腿正常的情況除外),如果小腿明顯突兀於大腿,而大腿再粗就成了胖,則是真·小腿粗。
上一張更直觀的同角度對比圖叭,瘦腿路漫漫...
1.走路姿勢 16年7月一個學舞蹈的朋友找我玩,然後聊天時她說我走路發力方式不對,而且骨盆前傾,但由於她沒研究過這個,給不出具體建議。後來我去網上瀏覽相關資料,漸漸摸索出——不塌腰,腰部發力帶動大腿,大腿帶動小腿走路
2.扁平足矯正 我一直沒發現自己是扁平足,所以就算改了發力方式小腿也腿型差。於是今年3月在公眾號上花錢找了個體態分析,他說我足內翻,這才引起了我的注意,去了解了相關知識曉得了自己是後天性扁平足。
3.不良體態 這個話題在知乎上都被說得耳朵起繭了,在此不贅述,大家自行百度「骨盆前傾」「膝超伸」「O型腿」「X型腿」「XO型腿」「小腿外翻」等常見不良體態對比和訓練。身體是一個整體,如果一環發力方式不對那會影響全身肌肉,想要瘦腿務必針對全身不良體態進行矯正。導致粗腿有多種原因,發力不對、足外翻、腳蹬地都會,不由感慨瘦腿路漫漫。
4.輔助工具 當然不是什麼瘦腿精油按摩霜瘦腿貼啦哈哈哈哈哈!那些東西簡直智商稅。這裡安利的有三樣——泡沫軸、按摩棒、筋膜球,如圖所示。
歡迎關注健身斜槓青年每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