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鴻的馬,在此幅畫中,徐悲鴻運用飽含奔放的墨*勾勒頭、頸、胸、腿等大轉折部位,並以幹筆掃出鬃尾,使濃淡乾濕的變化渾然天成。馬腿的直線細勁有力,有如鋼刀,力透紙背,而腹部、臀部及鬃尾的弧線很有彈性,富於動感。整體上看,畫面前大後小,透視感較強,前伸的雙腿和馬頭有很強的衝擊力,似乎要衝破畫面。徐悲鴻早期畫的馬頗有一種文*的淡然詩意,顯出「躑躅回顧,蕭然寡儔」之態。徐悲鴻擅長以馬喻*、託物抒懷,以此來表達自己的愛國熱情。徐悲鴻筆下的馬是"一洗萬古凡馬空",獨有一種精神抖擻、豪氣勃發的意態。藏品具有巨大的收藏價值和投資價值。
徐悲鴻《1951年作 九州無事樂耕耘》成交價 2.668億
收錄於:徐悲鴻畫集
《徐悲鴻畫集 》裡記載了徐悲鴻以畫馬著稱於世擅長畫馬,潑墨適意或兼工帶寫,刻畫了千姿百態、瀟灑灑脫的馬,或飛躍跳躍、或回首長嘶,或騰空而起、四蹄生煙……。他畫的馬既有西方繪畫中的外型,又有我國傳統繪畫中的適意,融中西繪畫之長於一爐,翰墨酣暢,形神俱足。它那剛毅強健,剽悍的快馬,給人以自由和力氣的標誌,鼓舞大家活躍向上。
種種際遇,集合成吳昌碩的矛盾心理。他渴望成為士大夫而不得;終於有隨軍報國機會時,卻已垂垂老矣;他喜愛金石藝術這種古典文化收藏中的高雅門類,但卻要以賣畫這種當時士大夫不屑為之的行為來養活家庭;他生時清廷尚在,長於國破之際,成名於西化的上海,雖然心中堅持復興中國傳統文化,有力挽狂瀾之氣概,卻不敵時代大勢。
徐悲鴻《奔馬圖》成交價 8068萬
馬 徐悲鴻早期素描稿
劉海粟與徐悲鴻同為中國現代美術的奠基者,是中國現代畫壇的一對雙璧,且都出生於江蘇。但劉海粟與徐悲鴻水火不容幾十年,兩人之間的世紀惡戰也是中國近現代美術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文摘周報》作者榮宏君的文章,揭示了徐悲鴻與劉海粟之間恩怨糾纏的真實面目,以下為原文:
1912年11月23日,劉海粟、烏始光等創辦的上海圖畫美術院(1921年更名為上海美術專科學校)正式成立了。校址選在上海乍浦路8號一座租來的西式樓內。因為資金有限,條件極為簡陋,據說校名是劉海粟將數支毛筆綁在一起,書就了「上海圖畫美術院」幾個大字。
(圖文/少白公子)
註:以上圖文節選自講座《少白公子趣說齊白石》 主講人:湯發周
庚子年 【鼠年】記於華東齊白石文化藝術交流中心(上海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