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劇情,認真你就輸了。
文 | 金姬
因為新冠疫情的影響,《奪寶奇兵5》(Indiana Jones 5)計劃2022年7月上映,距離第一部《奪寶奇兵》的誕生過去了整整41年。
1981年,哈裡森·福特(Harrison Ford)飾演的探險家兼考古學家印第安納·瓊斯博士,成為許多青少年心目中的偶像,深受影響的影迷們第一次把考古視作一份理想職業。
《奪寶奇兵》
在上海大學上海電影學院客座教授、編劇王策看來,《奪寶奇兵》開創了探險類電影考古主題的先河,隨後推出的《木乃伊》系列、《國家寶藏》系列和《古墓麗影》系列等都沒有跳出《奪寶奇兵》的框架。 即便劇情本身和真正的考古事業相差甚遠,但這並不影響觀眾對考古類題材電影的痴迷。
《奪寶奇兵》風靡全球的同一年,劉曉慶主演的《神秘的大佛》在中國上映。這部電影雖然和考古無關,但因為講述了新中國成立前夕一批愛國志士保護金佛的故事,也可以被看作是探險類電影。
《神秘的大佛》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考古題材電影在國內外已經走過了近40年。中國的《鬼吹燈》《盜墓筆記》等,雖然影響力不如好萊塢電影,但也在中國市場擁有固定的擁躉。
而且,考古系列因為其每個故事自成一派又可以讓主角不斷去嘗試新的冒險,因此往往這樣的題材能夠成為大IP。電影公司每過幾年推出這一系列新的電影,持久收割影迷的關注。
就好像《奪寶奇兵》,40年了還那麼受歡迎,哪怕1942年出生的男主角哈裡森·福特即將80歲了,影迷們還是期待看到他在《奪寶奇兵5》裡的表現。
王策提醒說,隨著電影技術的發展,考古題材的電影劇情和40年前沒有太大改變。雖然「一招鮮吃遍天」,但電影人也許應該考慮突破原有框架而求新求變,就好像諾蘭把諜戰題材拍成了科幻片《信條》,這也許是一種嘗試的方向。
考古電影開山鼻祖:《奪寶奇兵》
根據2018年的一次在線民調顯示,美國人民最喜愛的系列電影中,《奪寶奇兵》系列榮登榜首,其次是《侏羅紀公園》和《教父》系列。不難發現,這些電影都有引人入勝的情節、令人喜愛的角色和永恆的主題。
《奪寶奇兵》
《奪寶奇兵》的故事源自美國著名導演喬治·盧卡斯1973年寫的一個劇本,當時他還寫了另一個劇本,那就是後來的《星球大戰》。
《星球大戰》
1977年,33歲的喬治·盧卡斯《星球大戰:新希望》(Star Wars: A New Hope)一炮而紅後,盧卡斯到夏威夷度假,遇到了好朋友史蒂文·史匹柏,後者也因《大白鯊》在好萊塢站穩腳跟。
當時,31歲的史匹柏對於拍攝製作一部007式特工電影的濃厚興趣使得喬治·盧卡斯當即講出了「奪寶奇兵」的劇本梗概。史匹柏甚至當場給了盧卡斯建議,將原劇本中的主角名印第安納·史密斯改為印第安納·瓊斯。
一開始,電影公司都不看好這個劇本,劇組也就沒錢開機。直到1979年末,喬治·盧卡斯的《星球大戰:帝國反擊戰》(Star Wars: The Empire Strikes Back)進入後期階段,盧卡斯才終於和派拉蒙電影公司達成協議,得到了1800萬美元的投資。
電影本身的劇情十分好萊塢:二戰期間,希特勒在世界各地召集考古學家尋找「失落的約櫃」——聖經中引導希伯來人與上帝交流的聖物,希特勒欲借其來護佑納粹的戰爭。為了使希特勒的計劃破滅,印第安納·瓊斯博士奔赴尼泊爾,一邊奮力挖掘蛛絲馬跡,一邊還要與無孔不入的納粹分子周旋,在羅馬找到了指示約櫃位置的太陽手杖,繼而發現了約櫃……
這樣的故事在歷史學家和考古學家眼裡簡直一團糟,但對於觀眾而言卻是一個引人入勝的電影。而且,由於在特效技術並不發達的1980年代,《奪寶奇兵》劇組遠赴法國、突尼西亞和夏威夷取景,反而讓影片更有觀賞性。
出演《星球大戰》已經頗有名氣的哈裡森·福特,通過《奪寶奇兵》成為巨星。
哈裡森·福特
最終,《奪寶奇兵》獲得了3億美元的全球票房,這在1982年的第54屆奧斯卡金像獎評選中獲得八項提名,並最終取得四尊小金人。
《奪寶奇兵》塑造的印第安納·瓊斯博士就是一個理想IP,如同007一樣,每次一個任務就可以拍成一部電影。
《奪寶奇兵2魔域傳奇》
1984年上映的《奪寶奇兵2魔域傳奇》在中國澳門、斯裡蘭卡等地取景,飽受詬病的劇情已經和考古漸行漸遠。由於片中暴力場景遠遠多於PG級(父母輔導級),又不足以定為R級(限制級,17歲以下必須由父母或者監護陪伴才能觀看),於是催生出PG-13(普通級,但不適於13歲以下兒童)的分級標準。
《奪寶奇兵3聖戰奇兵》
1989年上映的《奪寶奇兵3聖戰奇兵》又恢復到了傳統水準,在義大利、西班牙、約旦、美國和德國取景,講述的內容和第一部類似——納粹與土耳其聯手製造秘密武器,企圖破壞國際間武力平衡,鯨吞全球,美國政府派印第安納·瓊斯尋找傳說中的「聖杯」,以抵抗邪惡勢力……
這一回,第一代007扮演者肖恩·康納利扮演印第安納·瓊斯博士的父親亨利·瓊斯,雖然肖恩·康納利只比哈裡森·福特大12歲。
《奪寶奇兵》三部曲,被認為是史匹柏商業片色彩最濃的電影。因此,史匹柏在而後的十幾年沒有碰這一題材,直到2007年拍攝《奪寶奇兵4》。
《奪寶奇兵4》
當時的哈裡森·福特已經65歲,堅決不用替身,他扮演的印第安納·瓊斯博士在馬歇爾大學教書19年,面臨政府的施壓,被大學解僱的危險。
影片劇情設定在美蘇冷戰時期的1957年,瓊斯博士這次的敵人是蘇聯女特工,雙方都要去秘魯森林的古代墓地尋找一個名叫「水晶頭骨」的神器,據說那擁有著能夠控制人的心智的強大功能……
這樣的劇情和前幾部異曲同工之處,只不過德國納粹變蘇聯特工,約櫃、聖杯變成了外星人遺留下來的「水晶頭骨」,結局依舊是瓊斯博士大獲全勝,而無論哪一方都沒有拿到想要的寶物。這部片子中規中矩,和當年的《奪寶奇兵》不可同日而語,而1.85億的投入只在2008年獲得了7.86億的票房,給人一種「廉頗老矣」的感覺。
史匹柏
因此,當《奪寶奇兵5》在2016年首次宣布啟動時,史匹柏讓出了導演的位子,只當製片人。 考慮到年逾古稀的哈裡森·福特,劇情肯定還要不斷打磨,最初定檔2019年7月19日上映,但之後幾度延期,目前定檔2022年7月29日。
《奪寶奇兵》系列式微,意味著這種模式的考古電影成了明日黃花,也給追隨者們敲響了警鐘——驚喜刺激、好玩有趣的純虛構考古探險故事,很難再吊起日益挑剔的觀眾胃口了。
追隨者系列,換湯不換藥
拿著《奪寶奇兵》的配方,第一個做出暢銷電影的是《木乃伊》系列。
導演團隊也遇到了《奪寶奇兵》團隊當年一樣的問題——缺錢。畢竟在好萊塢歷史上,有關木乃伊的電影有很多,這一部如何脫穎而出呢?《木乃伊》的劇本,等了幾年才得到環球公司的認可。
《木乃伊》
1999年上映的《木乃伊》裡有愛情,有木乃伊復活的恐怖元素,也有搞笑的部分,看似一部不倫不類的電影,而且除了埃及木乃伊的設定,和考古半毛錢關係都沒有,但就是火了。因此製作方趁熱打鐵,在2001年推出了第二部《木乃伊歸來》,2008年又推出了第三部,一蟹不如一蟹。
《木乃伊》系列看似不行後,環球公司又推出了從《木乃伊》裡衍生出的《蠍子王》系列,2002年第一部還算不錯,2008到2018年間又推出了後面四部,內容就是新瓶裝舊酒,不斷炒冷飯,探險電影都稱不上,算是奇幻電影了。
《蠍子王》
看到《蠍子王》撲街,環球公司又在2017年推出了《新木乃伊》,除了名字,演員和劇情都和《木乃伊》系列不沾邊,劇情也很狗血——湯姆·克魯斯扮演的海豹突擊隊成員,在執行任務期間闖入一個地下古墓,無意中釋放了埃及公主的靈魂及木乃伊……
好萊塢有把遊戲搬上銀幕而大獲成功的先例,《古墓麗影》就是其中之一。
《古墓麗影》
雖然2001年上映的這部電影被許多評論家描述得一文不值(借著考古的殼講述女英雄拯救地球的故事),但是憑藉遊戲原作的超高人氣以及「女神」安吉麗娜·朱莉演繹的女探險家蘿拉(女版瓊斯博士的既視感),電影依舊用8000萬美元的製片成本換來了2.74億美元的票房成績。
不到2年,《古墓麗影2》就推向市場,這一回蘿拉尋找傳說中「潘朵拉魔盒」的埋藏地——已經沉入大海的月神廟的故事。至於劇情,認真你就輸了。
《古墓麗影3》
隨著觀眾審美疲勞,2018年上映的《古墓麗影3》換了女主角,還請了吳彥祖來參演,但市場並不買帳。
尼古拉斯·凱奇曾被喻為「票房毒藥」,接了一大堆爛片。他的《國家寶藏》(National treasure)系列,算不上爛片,但不能和前面幾個系列相媲美。
2004年由華特·迪士尼出品的第一部《國家寶藏》,只能說是中規中矩的探險類考古題材電影,這一次寶藏就藏在國家檔案館的《獨立宣言》裡,免去了主人公去世界各地冒險的煩惱,也適合小朋友們一起觀看。
《國家寶藏》
2007年上映的《國家寶藏2:奪寶秘笈》(National Treasure 2:Book of Secrets),男主與身為大學教授的父親發現了暗殺林肯的刺客約翰·威爾克斯·布斯的一頁日記,又踏上了冒險之旅……父子聯手的橋段,和《奪寶奇兵3》如出一轍,可見這一系列編劇有多偷懶了。
不過有意思的是,片中飾演父親的喬恩·沃伊特(Jon Voight),是安吉麗娜·朱莉的父親,他也在《古墓麗影》中有過客串。
相比導演自己拍腦袋寫劇本或者遊戲改編,根據丹·布朗小說改編的電影系列相對學院派一些。由湯姆·漢克斯主演的哈佛宗教學教授蘭登,在2006年《達·文西密碼》、2009年《天使與魔鬼》和2016年《但丁密碼》中都是一個主要靠頭腦的傢伙,影片融合了解密符號學、懸疑兇殺推理、宗教歷史、歷史古蹟探秘等元素。雖然原著黨們並不滿意電影的改變,較真的歷史學家也認為丹·布朗的著作漏洞百出,但相比其他考古電影,蘭登教授系列已經算用心的了。
《達·文西密碼》
諷刺的是,再也沒有哪個系列的電影,像《奪寶奇兵》那樣引發青少年想要投身考古的熱情,大概是越來越多的人了解了真正的考古是怎麼回事吧。
中國電影:沒有考古,只有盜墓
《怒晴湘西》
中國的考古電影不像國外那麼大眾,還在起步階段,而且以盜墓題材居多。
《九層妖塔》
這可能源於之前盜墓類小說的盛行,出現了2015年電影《九層妖塔》《鬼吹燈之尋龍訣》、2016年電影《盜墓筆記》等。小說IP的成功,讓這些電影有了忠實的粉絲,但並沒有一部出現類似《奪寶奇兵》這樣的大熱電影。
《盜墓筆記》
《鬼吹燈之尋龍訣》
其實,早在1989年,中國就拍了一部《夜盜珍妃墓》,陳寶國主演,講述清末民初圍繞珍妃墓的盜寶、尋寶、護寶和奪寶的故事。這和劉曉慶的《神秘的大佛》似乎也有情節類似之處。
《夜盜珍妃墓》
盜墓是考古題材中驚心動魄的部分,如果電影講述真實的考古,很難吸引人。事實上,考古工作周期長,田野發掘只是考古工作的一部分,考古工作者往往數十年如一日的默默付出,在快餐式的影視劇中顯然難以被取材。
現實情況是,忠於生活的考古電影很難抓人眼球,而脫離實際的考古電影也步入了創作瓶頸期。這是中國和好萊塢共同面臨的問題。
新民周刊所有平臺稿件, 未經正式授權一律不得轉載、出版、改編,或進行與新民周刊版權相關的其他行為,違者必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