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我寫了一篇長文《參加英語演講比賽的最大害處》(點擊觀看),得到了6000多瀏覽量和大量轉發,很多朋友表示扎心了。今天我想來為英語演講比賽正名,認真寫一寫參加大賽的好處。
我認為參加大賽有很多長期並且不為人知的好處,這些好處一旦被認識並且正確利用,那麼大賽選手的潛力會非常驚人。
可惜,很多選手自己都沒有意識到,居然還在糾結以後做翻譯還是做老師……
昨晚我和幾位NOMAD導師在China Speaks!中國區總決賽亮相
現場有超過3000名選手和我們互動,人潮湧動……
(戳開看視頻)
我是2012年參加「外研社杯」全國英語演講大賽,從校選賽一路打怪,獲得了全國亞軍。當時的全國總決賽在北外舉行,有央視記者採訪我,有中國外文局的領導現場給我實習offer,當時的評委、澳門理工學院的毛思慧教授給我遞了一張名片,說「小夥子,以後來澳門找我。」當時我是個純屌絲,聽到這句話的第一反應是:「我沒錢去。」
雖然我至今沒有去過澳門,毛教授也肯定不記得我了(今年「21世紀杯」全國總決賽在南京大學舉行,毛大大已經是汕頭大學英語語言中心主任,依舊是最後一輪的評委大boss)。但是不可否認,我能夠在知識付費和社群經濟來臨的時代創業,做一點微小的努力,都是因為那年參加了大賽。
「外研社杯」改變了我的一生。
我的本科學校是一個非985非211的學校,我的父母都是下崗工人,他們都沒有上過大學,也不會英語。我在「外研社杯」以前,從未參加過任何英語比賽。我一參加就拿到了全國亞軍,當時我的母校掛滿了寫著我的名字的橫幅,貼了我的照片,我走在校園裡都會被人認出來。有一次我在學校食堂吃麵,對面的一個女學生也在吃麵,吃著吃著抬頭一看,一聲尖叫站起來指著我說:「周丁益!」旁邊人還以為我把她怎麼了。
我拿到省賽冠軍以後就在校長面前做報告,當時做報告的是各學院的院長,我是學生代表,我發言完畢以後,校長把幾個院長都痛批了一遍,說你們講話的水平都不如這個學生。當時我還不知道我可以拿到全國亞軍,保送到上外讀研刷學歷,我更想不到我會創業。
去年我見到了世界英語演講冠軍夏鵬老師,他說2012年他就在北外看比賽,他記得我。他說我得獎的原因並不是因為我有多厲害,而是其他人都不行。我現在回頭看以前的表現,的確不怎麼樣,但是幸好我僥倖拿到了全國亞軍,否則我不知道我現在會在幹什麼,可能在杭州新東方教託福。
當然教託福沒什麼不好,但是我現在創辦的弄麥,是一個被很多人當成家和烏託邦的地方。沒有參加大賽的經歷,我不可能走上創業的道路。這一個獎可能微不足道,而且申請出國和應聘的時候,人家也不一定就會因此給你優待,因為它和專業沒什麼關係。
參加大賽的第一個好處就是你不會被大場面嚇住了。
我今年在廣東和內蒙古做了好幾個千人講座,烏泱烏泱的都是人,換成普通人早就嚇尿了。但是我不僅臉不紅心不跳,而且還隨時開車,觀眾大笑鼓掌此起彼伏。一個多月前,我在南昌做TEDx演講的時候,上午是彩排,幾個講者輪流上去試麥,臺下的志願們都在各忙各的。輪到我上臺的時候,我一開口,所有的工作人員都停下手中的事,抬起頭看我演講,那一刻像極了電影《肖申克的救贖》中的經典一幕。
我發現我有超能力,就是我說話能吸引人。
這讓我能夠迅速在一個陌生環境中或者在面對大咖的時候找準自己的位置,我不會因為自己地位低微就裝作空氣,而是我會適時地表現自己,讓別人記住我並且對我有興趣。這導致我的成長速度是正常人的好幾倍,很多我去年還稱作老師的人今年和我已經兄弟相稱,甚至他們會把很私密的個人生活和我分享甚至徵詢我的意見。所以我不愛寫文章,我更喜歡面對面交談,因為我知道自己可以把任何人拿下來。
我從小的性格其實很內向,我記得七八歲的時候出門打個醬油都會心理鬥爭仨小時,因為我不敢和人說話。我大一第一天班級見面會的時候,上臺自我介紹,感覺心都跳到嗓子眼了,臺下其實只有十幾個人。很多人無法想像我的那一面,原因是我通過大賽掌握了當眾說話的技能而已。其實現在我壓力大的時候也喜歡獨處,社交讓我疲勞,因為我天生的性格是內向的。
參加大賽的第二個好處是,我的內心打破了地理和學校的限制,我覺得我可以成為任何人。
我家裡條件不好,從來不旅遊,所以直到大學都沒怎麼離開過家鄉杭州。第一次去北京,就是去「外研社杯」比賽,因為學校報銷路費住宿我才去的,說到這裡要感謝母校的支持,否則我可能就不會去北京,也就沒有後來的我了。去了北京以後,我遇見了全國30多個省的選手,包括港澳臺的選手。我第一次真實地認識到中國有多大,文化有多豐富,世界有多神奇。我當時就想浪遍全中國,認識各種不一樣的有趣的人,現在我帶著弄麥就在這麼做。
和他們相遇讓我重新審視自己。我發現我的現狀只是一個偶然。我的家庭,我的學校,我的環境,都是高度偶然的。如果我生在另一個家庭,或者去了另一所大學,我的生活會完全不一樣。我相信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幻想,但是他們往往因此產生了羨慕嫉妒恨的心理。而我的想法卻不一樣,我當時深刻地意識到,沒有什麼人天生比你牛逼,也沒有必要去羨慕任何人,只要你不給自己設限,主動爭取機會,你可以體驗很豐富的人生。
現在全中國有很多的比賽和workshop,尤其是英語辯論遍地開花。我認識很多人跟著這些活動,走過了中國很多地方。看著他們在朋友圈一路成長的軌跡,我在感動之餘,發現他們出去打比賽已經打出了癮。這就像健身有了正向反饋之後,會逐漸成為一種習慣,甚至生活方式。而更多從未接觸過大賽的人,在學校裡繼續溫水煮青蛙,日復一日看韓劇打遊戲。其實現在改變完全來得及,隨便找一個機會和大神接觸,這種動力可以持續一段時間,讓你有緊迫感,而不是虛度光陰。
當然他們普遍會覺得自己目前的實力還不夠,要積累一段時間再行動。這是一種常見的思維誤區,我以後會專門寫一篇長文分析這種病態。
參加英語演講比賽的最大好處是,你會發現英語大神的未來有無限可能。
現在中國大學生對於就業存在普遍的焦慮,很多人不喜歡自己的專業,可是也不了解自己到底喜歡什麼,於是就陷入了迷茫甚至絕望。這主要是因為中國的基礎教育過度強調高考,而忽略了人格的建立,以及職業規劃意識的培養。所以一到畢業季很痛苦,感覺好日子到頭了,要投入社會謀生計了,現實降臨了。很少有人畢業了感覺自己是出去改變世界的,都是等著世界改變自己。
英語大神的人生軌跡是不一樣的,原因很簡單:他們有資本去試錯。
首先他們餓不死。我大學室友在上海做家教,一個月的收入是三到五萬,他還是沒參加大賽得過獎的。一般拿一個國家級獎項,偶爾在學校做做一對一輔導,一個月工作幾天,就已經可以經濟獨立了,而且還能過上比較舒適的生活。我曾經專訪過「外研社杯」全國季軍向楊學長,他在芝加哥大學讀博士,一年的學費和生活費得好幾十萬人民幣,全部都是他教課賺的,就是這麼任性。其實說實話,省級的獎項也一樣值錢,對於付錢的人來說,你得獎就是牛逼,獎項是什麼級別的並不重要。
其次是他們沒有行業限制。憑藉英語這門本事,他們可以去各行各業試錯。我的朋友Michael是「新東方杯」的全國總冠軍,他曾經閒著無聊跑到《變形金剛4》的劇組裡面做翻譯,了解了電影這個一般人眼裡很神秘的行業,和大導演麥可貝當面交流。我的另一個朋友Jesse也是「新東方杯」的全國總冠軍,他先是在上海浦東的知名網際網路公司實習,現在在一個大劇院做經理,每天和世界級的藝術家一起工作。所以對於這些人來說,你想去哪裡都可以,最終你會找到自己真正熱愛的。
最後我想說,這幫人的愛情觀念也和普通人不太一樣。他們一般選擇異地戀,因為一個大賽肯定匯集了很多和你一樣有想法的優秀小夥伴,一般到了晚上大家都不休息,會進行狼人殺等室內遊戲活動,這個時候大家都在彼此觀察。白天穿上正裝特別體面地在臺上比賽,又能給自己打一波廣告。所以這種大賽一般都是相親速配平臺,我自己就經歷過幾段這樣的感情(這篇就暫不展開論述了)。
這樣的感情有什麼好處呢?我覺得有三個好處:第一個就是你再也不會在身邊找男女朋友了,因為畢竟一個大賽上的人才密集度是你平時學校裡的幾百倍,你的眼光肯定是不可逆地變高了;第二就是因為異地戀,你會更有動力去賺錢,這樣才能約會啊!所以你會更有效地利用自己的時間,逼著自己去社會上實踐,這就讓你不得不快速成長;第三就是這種戀愛模式不太穩定,因此你會逐漸地把生活重心調整到個人發展上,而不是把愛情視作第一要務,這個變化不能說是好是壞,但是同樣是不可逆的。
參加大賽以前,我曾經是個認真讀書的「好學生」,把考試分數視作優秀的唯一標準。參加大賽以後,我才發現優秀有很多維度,從談吐到思維到社交禮儀都是一個人的價值,而我要追趕的還有太多。創業以後,我發現那些我通過大賽意培養的素質(邏輯性、學習力、溝通力……),才是一個人成功的核心!
如果你覺得我說的有道理,我建議你報名一個英語演講大賽,國內的權威賽事都可以直接在網上報名,只要你是在讀大學生即可參加。那麼要如何準備這些比賽呢?我打算在這個公眾號開一個專欄,就我自己的經驗,和其他弄麥導師的經驗做一個梳理。目前我沒有看到任何一個平臺有系統地整理和介紹參加英語演講大賽的技巧和乾貨,所以我打算做這個事,希望大家能真的去使用,並且告訴我效果如何,以便我產生真正對大家有用的內容。感謝!
弄麥文化是中國90後英語精英部落,獨家運營China Speaks!國際英語大賽(大學組),有線上線下各種英語相關課程、活動,每周六晚八點提供免費培訓直播。NOMAD精英公益workshop提供專業的競技性英語演講培訓,其高度技術化的課程體系、獨具吸引力和有效性的雙導師制、直接選拔精英學子參加China Speaks!(大學組)倫敦選拔賽,決出公費赴倫敦參加世界公眾演講大賽(IPSC)的最終名額,爭奪世界冠軍!
想感受弄麥workshop的畫風?戳開視頻看一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