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牛角尖
9家衛視(平臺)同步播出,7家二線地方臺後續跟播,最高響應連播三輪,匯聚張黎、六六、高璇等國內知名一線導演編劇,邀請、雷佳音、朱亞文、劉敏濤、鄧倫、楊洋、倪妮等實力派演員和當紅流量主演,廣電總局親自授予「時代報告劇」榮耀……
毫無疑問,電視劇《在一起》是近幾年來,國內市場中陣容排面最聲勢浩大的一部作品。它的「聲勢浩大」主要來源於其題材創作——這是一部根據今年年初從武漢開始蔓延的新型冠狀病毒的全民性抗疫事件改編而成。全劇分為20集,每兩集闡述一個單元故事,共10個不同主題的單元故事。
從開始策劃,到14位編劇前往武漢現場搜集素材,再到邀請14位導演、50多位演員完成不同單元拍攝流程,全劇歷時6個月。出品方耀客傳媒曾在微博上發表《在一起》開拍感言,「見證平凡英雄偉大時刻」。由此可見,這是一部十分具有民族凝聚力和具有一定國民號召力的時代性作品,註定會被載入影視劇。
然而,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在前晚開播的幾家衛視中,《在一起》的收視率和全網討論度並未達到預期,甚至有些不理想。酷雲實時收視率顯示,該劇當晚播出情況,最好收視率是浙江衛視的0.37%,其餘二線衛視播出收視基本保持在0.2%,收視甚低。
網絡播放層面,剛剛播出兩集的《在一起》目前全網最高熱度為62.91(骨朵),微博主話題#在一起#閱讀量在5.4億,討論52.7萬。熱度並不算高。
是《在一起》的劇集質量有問題?顯然不是。從前晚首播內容來看,真實動容又不刻意煽情的戲劇刻畫,讓這部劇在觀眾口中得到不錯反饋。目前,該劇在豆瓣上的評分達到8.5。
那阻礙《在一起》首播收視熱度高漲的原因是什麼?其後續能否迎來翻盤?這是當前市場最值得關注的問題之一。
真實、共情、細膩,但抗疫劇有「受眾」壁壘?
「太壓抑了,剛剛從疫情中走出來,我不想再體會一遍那樣複雜的心情」。身處北京、這兩天剛剛回家的小暖告訴記者。
實際上,與小暖相似想法的大有人在,在記者的小範圍抽樣調查中,一半以上調查者給出的「沒看」原因,就是因為抗疫題材因素。新型冠狀病毒的蔓延,目前在國外仍在延續,國內雖然已大面積得以控制,但身處其中、大部分地區出門仍需佩戴口罩的經歷,還是讓不少慣性追劇的人群抗拒。
「看劇總是需要一定的目的性。下飯劇,可以讓我放鬆;甜寵劇,可以讓我捧腹大笑;抗疫劇……除了會讓我將難過『溫習』一遍外,可能還需要擔心是否真實。」追過大量爆款劇綜的粒粒如是說道。
事實上,諸如粒粒的擔心不無道理。前段時間,率先開播的國內首部抗疫劇《最美逆行者》就曾因為「醜化女性」、「不夠真實」而遭到網友惡評,知乎開分跌至0.6的史上最低分,也讓這部劇的質量受到質疑。排除「醜化女性」這樣的主觀臆斷,後者大眾提出的「不夠真實」,或許才是抗疫題材創作過程中,所要關注的重點問題。
當然,這樣的問題,在《在一起》身上,並不存在。真實、共情、細膩,是看過這部作品的,給出的絕大部分評價。但部分網友前期的主觀帶入,以及個人妄斷,還是讓這部劇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抗疫題材,背上了「是否真實」這樣的疑問。
最後,還有一個關鍵性元素。歷年來,國慶檔都是旅遊季、頭部電影的重頭戲。今年上半年又恰逢疫情出沒,「憋壞了」、「出去旅遊」,以及踏入電影院,基本成為這屆年輕人的共同心願。中國旅遊研究院預測,即將到來的8天「雙節」假期,國內遊客規模或將達5.5億人次,差不多是去年同期的七成。
而電影市場,今年國慶檔也有《姜子牙》《奪冠》《一點就到家》等多部頭部大片。不出意外,這會是今年截至目前電影市場票房收入最高的一個檔期,能否超越往年,還有待觀察。但其與旅遊業所造成的受眾分流,卻對《在一起》乃至於國慶檔所播出的其他影視劇,有著一定影響。
綜合來看,《在一起》當前的收視低潮,主要受到題材、同類型作品質量前期預熱,以及檔期迎旅遊熱和電影潮三個因素影響。後期,能否收視翻盤,或許需看作品自身質量如何。
時代報告劇,《在一起》值得看嗎?
值得。從當前首播的前四集,這部劇在尊重客觀事實層面,亦達到了戲劇創作所要求的「可看性」。首個單元故事《生命的拐點》,是以疫情爆發初期,武漢一所三甲醫院漢江醫院的眾生百態為戲劇臨摹。
故事中,張嘉益飾演的老院長張漢清,其人物原型是「人民英雄」張定遠,《在一起》發布會上現場,張嘉益與原型張定遠互相握手,並表達了自己對其的個人敬意,一個因常年患有漸凍症疾病的老院長,卻在疫情期間焚膏繼晷的日夜工作,堅持站在一線,做團隊的主心骨、定風珠,指導並發號關鍵性號令。
類似的還有何藍逗飾演的毛真真,即將拿到心儀的公司offer之際,卻被檢測出核酸檢測呈陽性,以及80歲老太太在得知兒子生病時,堅持在重患病區外部的安全位置,等待其康復出院的片段,都曾在網際網路上廣泛流傳。
真實、平靜、不刻意煽情的表達方式,讓這部劇充滿了感動之情外,也看到了疫情期間那些奮戰在一線的白衣天使和志願者們的勇敢。
有人前進,就會有人退縮,這是人性在面對自然災害時的本能反應。為了接一單多掙5塊的個別外賣小哥、一開始想去請婚假卻因疫情動搖了的普通醫生,以及剛剛發現自己被感染時的恐懼與心生自殺念頭的絕望,都在鏡頭與戲劇衝突的刻畫下表達的淋漓盡致。
、周一圍、譚卓、張天愛、何藍逗等演員,都為《生命的拐點》貢獻了頗為精湛的演技。豆瓣上,有網友表示譚卓飾演的醫護人員,從說話語氣、與病人交流方式,都充斥著一名專業醫生所的素養。「說她是真的醫生,我也相信。」
除此之外,昨晚播出的《擺渡人》篇章,該系列以雷佳音飾演的外賣小哥為故事核心,《同行》《救護者》《搜索:24小時》《決戰火神》《方艙》《我叫大連》《口罩》《武漢人》其他八個單元,也都分別聚焦疫情時期的不同人群,比如《方艙》以真實、近乎1:1的還原武昌方艙醫院(疫情時期,重要接待新冠醫院),《武漢人》以拋家舍業的社區工作者為創作核心等。
單元故事、不同視角,不同編劇、導演與演員創作團隊,是《在一起》這部劇作出的最明智選擇。好比去年國慶檔電影市場做貢獻出的「獻禮之作」《我和我的祖國》一般,「命題作文」式的核心題材,也需要找到創作方向。
目前來看,《在一起》的作品質量並無太大問題。雖有部分網友提出個別地方,還是有強烈個人英雄主義的色彩,但塑造疫情期間的人物眾生相,才是這部劇的核心創作法則。
或許,會在第三個單元故事《同行》篇章,《在一起》收視網絡熱度會有明顯高漲。畢竟之前,網友關於楊洋的帥氣醫生造型,討論熱度甚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