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次周末,我像往常一樣打開動物世界,恰巧今天播放的是非洲專欄。當我看到大象的時候,不禁有個疑問:我們的祖先為什麼不去馴化肉量更多,體型更大的大象或者犀牛而去馴養牛羊豬呢?為什麼不馴化捕獵技巧高超的獵豹,而去馴化狗呢?今天,就讓我為你解答疑惑。
從原始社會至今,人類只馴養了二十種大型哺乳動物,常見的有牛、羊、馬和豬。因為這幾種動物,性情較為溫和,還很親人。而且都是食草動物,好養活。
其實早在農業社會,人類就已經將所有能夠被馴化的動物馴化成功了,只可惜嘗試了無數次,也只有二十多種動物能夠被馴化成功,而其餘種類繁多的大型哺乳動物,都是無法被馴化的。公元前兩千年左右,人類馴化了最後一種大型哺乳動物——駱駝。從此之後,人類便未能馴化任何一種大型動物了。
話題再說回來,大象的產肉量那麼高,人類為什麼不養殖大象?大象:人類耗子尾汁。大象不但產肉量高,而且,大象力氣大能拉車,性情也很溫和,可以供人們騎乘,在古時候完全可以作為代步工具。在農業社會還能在戰場上派上用場。從這幾方面看,養殖大象好處多多,那麼為什麼不馴化大象,將大象馴養成家畜呢?究其原因,還是因為大象無法在人工環境下自然受孕繁殖。
也許有人在東南亞看到過被馴服的大象,它們可以供遊客騎乘,還可以表演雜耍為遊客取樂,但是,這些象都不是被圈養的家象,大多是從野外捉的小象來圈養馴化的,能在圈養環境中出生的象非常地少。
而且大象並不會在圈養環境中自然交配。這從根本上杜絕了大象被馴養的可能性。因為人類能夠將野生動物馴養成功,主要還是因為那些動物能夠在人類提供的環境下孕育下一代。經歷了無數次人工選擇才將它們野性徹底去除,供人類驅使。而大象無法在圈養環境下繁殖,意味著大象的後代不能被人工選擇,它們的野性無法在根源上消除。
同樣地,我們可以推導出為什麼人類不能馴養獵豹。為什麼原始社會人類馴化了大批的狗當作捕獵工具,卻不去想辦法馴化比狗更加靈敏的獵豹呢?人類馴化了體格健壯的牛用於農耕,為什麼不馴化更為強壯的犀牛呢?根本原因是因為繁殖的問題無法解決。交配季節中的犀牛非常狂暴,會不斷地爭奪地盤。如此巨大地犀牛,一旦開始打鬥,人類壓根無法阻攔,後果不堪設想。
不能馴化大象其實還有另一個原因,大象的生長速度相比較其他動物來說過於緩慢,母象懷胎兩年才能孕育出小象,小象長到了十四歲,才算真正成年。人類總共要花10到15年的時間,才能獲得一個成年可供驅使的大象。而且大象的胃口非常大,原始社會的人壓根負擔不起它們的口糧。此外,大象平時看上去很溫順,但一旦發怒,會變得非常兇殘。在非洲的草原上,連獅子群都要避開大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