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傳照片贏佳能550D單反 | 免費發明信片贏大獎 | 訂製世博精彩資訊
晚報記者 李一能 報導
日前,鎮江古糧倉被拆建商品房一事引起軒然大波。而在60多年前的德國城市弗萊堡,類似的事情也曾經發生,一片500年歷史的老城區被「強拆」,只不過實施「強拆」的不是房產商,而是英國轟炸機。戰爭結束後,德國人用了40年時間投巨資重建了這片老城區。城市最佳實踐區弗萊堡案例館長陳鍊說,德國人認為,老城區是他們的根,是歷史,也是城市的「性格」。 「拆除老城區是完成城市發展的一條捷徑,但這種行為會帶來無盡的後悔,一座沒有『性格』的城市,將被人們遺忘。 」
老城區被炸平後重生
德國城市弗萊堡建於13世紀,開始時是以城堡和教堂為中心形成的一個小村落,之後漸漸擴張成一個3到4平方公裡的社區,擁有500年歷史,這就是現在弗萊堡市的老城廂,這座城市的起源地。
這座小城市地處德國、法國、瑞士交界處,歷史上幾度易主,最悲慘的一天發生在1945年11月27日,大批盟軍轟炸機飛臨弗萊堡上空,把整個老城區80%的建築夷為平地。 1年後戰爭結束了,弗萊堡人面對一片廢墟,開始了城市重建規劃。一片片新的社區拔地而起,城市不斷擴張,但他們始終沒有忘記那片被徹底毀滅的老城區,那是弗萊堡的根。
弗萊堡人精心重建了這片社區,他們沒有在廢墟上造起現代商品房,而是儘量按照歷史風貌修繕重建古老的建築。 40年後,一座古色古香的中世紀小鎮又出現在弗萊堡市中心,如果在老城區街頭漫步,碰巧又遇到一位身穿民族服裝的大嬸,很容易讓人恍然之間有了時空穿越的感覺。
私家車會破壞社區氛圍
弗萊堡老城區特別注重保持古樸的風貌,老城區的建築受到保護,不僅不能隨意拆,外觀修繕都必須按照嚴格標準。
在老城區不提倡開車,也不限制車輛進入,但幾乎沒有私家車會駛入這片區域,因為這裡的路面經過特殊處理,開起來感覺像「按摩」,而更重要的是,在政府的引導下老城區的居民已經接受了「無車生活」。
雖然上世紀70年代弗萊堡老城區停滿了私家車,但人們很快發現老城區狹窄的馬路不適合開車,私家車破壞了社區古色古香的氛圍,因此不開車已經成為了大多數弗萊堡居民的習慣,加上政府加強了老城區公共運輸的建設,有軌電車橫穿整個老城,交通樞紐站也被建立在老城區之中,人們可以方便地乘坐公交達到城市的每個角落。
弗萊堡老城區的復古還體現在商業上,在老城區,商場出售的商品都有限制,時尚的現代產品將不允許被出售,只能出售鐘錶、傳統家具這些商品。
新建築要保持古樸風貌
儘管政府制定嚴格的法規來保持老城區的古樸,但並不意味著這是一片暮氣沉沉的區域。不論是建築,還是其中的居民構成,弗萊堡市都設法不讓老城區游離在城市發展之外,為其注入活力。
老城區雖然歷史悠久,但並非都是清一色的老建築。相反,一些現代化的建築被允許建造在老城內,只不過要求在建築風格上保持古樸的風貌,不能與老社區格格不入。因此,許多現代化「老建築」與真正的老房屋比鄰而建,如果只看外觀,很難分辨出哪些是新建築哪些是老建築。
對於歷史久遠的老建築,政府對其內部進行了重新修繕,完善了它們的生活功能,使其更適合現代化生活,不僅好看,同樣也好住。因為較高生活質量,老社區吸引了一批藝術家和年輕人搬入社區,他們的奇思妙想經常可以為老城帶來驚喜。陳鍊認為,不能把老城區當成「化石」來展出,應該為其注入活力。
保護老城區思路值得借鑑
弗萊堡的老城區打造了40年,投入的資金無法計數,如果簡單用金錢來衡量,可能有些得不償失。但事實上,弗萊堡政府重建老城的出發點並不是為了發展旅遊吸引遊客來賺錢,彰顯城市「性格」,重建城市源頭,改善這一區域市民生活條件是第一位的。陳鍊認為,這種思路值得中國城市借鑑。
「一種老城的發展模式不值得提倡,就是把整個老城區打造成純粹的旅遊商業點,這會使老城失去人文魅力,無法可持續發展。 」陳鍊認為弗萊堡的老城保護模式的合理性在於,先是強調社區的生活功能,旅遊和商業是衍生品,因此即便在旅遊淡季,老城區的居民依然可以自得其樂,不必擔心城區成為一座「空城」。
如今的弗萊堡老城區已經形成了一種良性循環:良好的環境吸引人們前來居住,人氣興旺使得老城區充滿活力,歷史與活力吸引了旅遊者,旅遊業和商業蓬勃發展,所獲得的資金被用來更好的保護老城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