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我院康復醫學中心高強教授團隊臨床研究成果「Cerebellar Theta-Burst Stimulation Combined With Physiotherapy in Subacute and Chronic Stroke Patients: A Pilot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發表於神經康復領域頂級期刊《Neurorehabilitation and Neural Repair》。華西臨床醫學院2017級碩士研究生廖伶藝為論文第一作者,康復醫學中心高強教授為通訊作者,我院為第一作者單位。
腦卒中後常伴有平衡及運動功能障礙,嚴重影響患者的步行功能、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及生存質量。小腦在自適應學習和隨意運動的啟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與卒中患者對簡單運動策略的重新學習相關。近年來,小腦無創腦刺激技術在卒中患者康復進程中的應用已成為相關領域研究中的重點和熱點。間歇性theta節律刺激(intermittent theta-burst stimulation,iTBS)作為一種新興的神經調控技術,可促進卒中患者的神經可塑性,進而改善其平衡及運動功能。因此,為明確小腦iTBS對亞急性期及慢性期卒中患者的平衡與運動功能及皮質脊髓興奮性的影響,高強教授團隊設計並展開了一項單中心、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臨床試驗,共納入了30例卒中後偏癱受試者。
該研究結果發現小腦iTBS聯合常規腦卒中物理治療可在短期內有效改善卒中後偏癱患者的平衡及運動功能,且療效優於單一常規腦卒中物理治療,表明了小腦iTBS可作為卒中後康復治療的輔助幹預措施。本項研究不僅為推進iTBS的臨床應用提供了循證依據,也為腦卒中患者的康復治療提供了新的診療思路。
《Neurorehabilitation and Neural Repair》雜誌為美國神經康復醫學會會刊,重點報導神經損傷、神經系統疾病相關的基於證據的基礎和臨床實踐與研究。該雜誌每年發文量僅100篇左右,其中我國研究者在該期刊年均發文量約2篇。
【來源:四川華西醫院】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