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克阿瑟是位人生贏家,太平洋戰爭勝利要他成為日本主宰者,率軍入侵朝鮮,要中國人民記住他,拋開對錯來看,他的軍旅生涯算是很成功,可他內心還有個夢想,那就是成為美國總統。
道格拉斯·麥克阿瑟
道格拉斯·麥克阿瑟(1880年1月26日—1964年4月5日),出生在美國阿肯色州小石城,美國軍事家、政治家。
1899年,麥克阿瑟考入西點軍校。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晉升為上校並前往法國參戰。 1919年6月,被任命為西點軍校校長。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歷任美國遠東軍司令,西南太平洋戰區盟軍司令。1944年麥克阿瑟被授予陸軍五星上將。二戰後出任駐日盟軍最高司令,對日本實行了一系列改革。之後出任「聯合國軍」總司令。1952年,參與美國共和黨總統初選,但未勝出。1964年4月5日,麥克阿瑟因膽結石去世,享年84歲。
麥克阿瑟的父親名為小阿瑟·麥克阿瑟,最高曾擔任美國陸軍三星中將,曾參加過美國南北戰爭、美西戰爭,他是啟發麥克阿瑟成為軍人的人,麥克阿瑟的母親名為瑪麗·平克尼·哈迪·麥克阿瑟(暱稱為平基),他們於1875年5月結婚。兩人共有三個兒子,麥克阿瑟排名第三。老大阿瑟·麥克阿瑟三世後來擔任過美國海軍軍官,老二馬爾科姆·麥克阿瑟在5歲時就去世了。
1922年2月,與露易絲·克倫威爾·布魯克斯結婚。1929年,因夫妻不和,麥克阿瑟和露易絲離婚。1937年4月30日,與吉恩·瑪麗·費爾克洛思·麥克阿瑟結婚,之後兩人的兒子阿瑟·麥克阿瑟四世出生。
麥克阿瑟競選總統為什麼大敗而歸?
麥克阿瑟這個名字我們國人應該很熟悉,歷史上我們的韓戰就是和這位美國將領在打,也正是這場戰爭讓美國人了解到了,就算武器裝備再強大、人員素質再高,如果沒有軍隊的信念和對國家的熱忱,那麼這樣的軍隊也必然會失敗,當年的麥克阿瑟或許一直都沒有領悟到這個道理,他一生都認為韓戰是自己的恥辱。
麥克阿瑟其實一直都不甘心只做個將軍,在歷史上參加過三次總統大選,第一次就是在1943年,但是那個時候他還沒有在二戰中取得很大的威望,而本身的名聲也不顯,於是在州內的預選中便敗下陣來。這雖然打擊了他成為總統的自信心,但是並沒有澆滅他的野心,在之後的戰役中他也是發揮出了很強的作戰指揮能力,讓美國實力展現於世界。
二戰過程中,麥克阿瑟將軍負責的是太平洋戰爭,和日軍打得互有來回,甚至在二戰結束之後,在日本的地位都很高,在密蘇裡號軍艦上接受了日本的投降之後,成為了日本的實際掌控者,人以為這樣的功績必然能當上美國總統,但是他還是太小巧政客們的手段了,他們太明白選民們要的是什麼,於是不斷挖取麥克阿瑟的黑料,暴力、吸D等等一些壞習慣讓人們不再熱忱於他。
第三次大選正直韓戰戰時,那個時候麥克阿瑟也是信心滿滿,認為拿下朝鮮半島又會讓自己的威望大漲,認為這行可能直接會將自己送上總統寶座。但是這一切都在志願軍入朝之後破滅了,雖然志願軍的武器裝備和聯合國軍隊相差很遠,但是其表現的戰鬥意志讓美軍都害怕,次役的戰敗讓美國國內反戰情緒高漲,於是麥克阿瑟在大選中再次失敗。
總結:「理想很豐滿,現實很殘酷」。麥克阿瑟在各地的支持率並不是很高,就連在他的家鄉,都沒有獲得絕對的票數,屈居第二位。這樣的慘狀,對極愛面子的麥克阿瑟來說,是個沉重打擊。曾被輿論界不看好的杜魯門,再次當選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