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域經濟,是以縣級行政區劃為地理空間,以縣城為中心、鄉鎮為紐帶、農村為腹地的區域經濟。近年來,縣域經濟已佔據我國國民經濟的半壁江山,不僅構成了國家宏觀經濟發展的基石,反映了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真實水平,並且作為區域性地解決「三農」、城鎮化、產業結構調整和社會管理等諸多問題的基本平臺,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近日,陝西省統計局公布了《2019年陝西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監測分析》,數據顯示:2019年,全省77個縣(市)實現生產總值10956.42億元,同比增長4.9%。縣均GDP142.29億元,較上年增加2.83億元,超過100億元的縣(市)40個,較上年增加1個,超過200億元的縣(市)達到11個。
分區域看,關中、陝北和陝南實現縣域生產總值分別為4339.28億元、4182.45億元和2434.69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7%、6.5%和6.6%,陝南縣均GDP達到101.45億元,首次突破100億元大關。
2019年,全省77個縣(市)實現工業增加值5389.73億元,同比增長4.6%。縣域工業佔比49.2%,高出全省水平11.9個百分點,對縣域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43.2%,拉動縣域經濟增長2.1個百分點。縣域工業增加值達到百億元以上的有13個,佔全省縣域總數的16.9%,其中神木市達到1050.63億元,首次出現工業增加值超千億的縣(市)。
分區域看,關中、陝北、陝南實現縣域工業增加值分別為1641.63億元、2769.42億元和978.68億元,與上年相比,關中下降0.9%,陝北和陝南分別增長6.9%和8.1%。
2019年,全省77個縣(市)實現服務業增加值3649.04億元,同比增長5.7%,高出縣域生產總值增速0.8個百分點。服務業佔比33.3%,較上年提高1.5個百分點。全省77個縣(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625.17億元,同比增長8.6%,高於全省增速1.2個百分點。分區域看,關中、陝北、陝南實現縣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分別為1478.46億元、501.11億元和645.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8.4%、8%和9.4%。
全省77個縣(市)城鎮化率48.1%,較上年提高1.4個百分點,有12個縣(市)城鎮化率達到或超過全省59.4%的平均水平。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達到5069.4億元,較上年增加626.4億元,同比增長14.1%。旅遊收入達到2862.06億元,較上年增加了354.1億元。全省綠化覆蓋率39.32%,較上年提高3.33個百分點,有23個縣(市)超過全省平均水平。
2019年,全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6098元,同比增長8.3%,較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有5個縣(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全省平均水平,超過3萬元的縣(市)52個,佔所有縣域的67.5%。全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26元,同比增長9.9%,較上年提高0.7個百分點,有22個縣(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全省平均水平,超過1萬元的縣(市)73個,佔所有縣域的94.8%。
陝西「第一縣」神木
位列全國百強第11名
陝西神木市資源豐富,是國家級陝北能源化工基地核心區域,全國縣域經濟綜合競爭力位居西北第1位。2017年神木撤縣設市獲批,成為國務院1998年凍結設立縣級市以來全國首批同意設立的縣級市之一,也是陝西省近二十年來設立的首個縣級市。
2019年全國GDP20強縣
數據顯示,2019年神木全市地區生產總值GDP達到1362.9億元,財政總收入完成321億元,地方財政收入達到91億元,再創歷史新高。這也是神木連續三年GDP超過千億大關。目前排名全國百強縣第11,有望進入前十強!更為值得關注的是,神木市2019年縣域工業增加值達到1050.63億元,成為陝西首個工業增加值超千億的縣(市)。
西安市13個區縣GDP:
雁塔、未央、碑林列前三
註:市直部分和西鹹新區未列出。
2019年西安全市實現GDP總量9321.19億元,比上年增長7.0%。其中,雁塔區以2271.01億元繼續霸榜首位,且領先第二名未央區超1000億元,是西部地區唯二GDP突破2000億元的城區,僅次於成都高新區,居西部第二。未央區以1255.07億元列西安第二,碑林區以1013.97億元列西安第三,長安區以1001.21億元列西安第四。其實,拿得出手的也就僅此了,其他不足千億皆是短板,尤其500億元以下的尾部們。
西安縣域經濟如何破局?
「製造業為王」。縱觀全國百強縣,絕大多依靠的是發達的製造業,尤其是常年霸榜首位的崑山。再比如,鄭州上榜縣新鄭,一個富士康就有員工20多萬,可以想像其對財政的貢獻和縣域經濟的帶動是多麼巨大。反觀西安郊縣及周邊的經濟還主要依靠農業,外加鄉村旅遊業,但這些產業與製造業比起來,不管是經濟貢獻、就業解決、外來人口吸引等方面,都有著不小的差距。同時,縣域製造業的發展也能夠為西安主城區的服務貿易業提供有力支持,從而最大限度發揮西安作為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功能。
規劃好產業轉移。隨著西安城市骨架的不斷拉大,必然有越來越多原處市中心的製造企業和大學等面臨著外遷問題,但不能簡單地為了給主城區騰地方一搬了之,必須儘量實現搬遷效益的最大化。前幾年,西工大、西安建築大學搬到了東大,離主城區是遠了,但離最近的鄠邑縣城也很遠,前不著村後不著店,如此大的一個消費群體,卻只能依託東大城中村來滿足消費需求,不得不說是一種資源的浪費。在下步的產業轉移中,是否可以縣城的周邊建設產業園區、大學城,以此來帶動縣域經濟的發展,使縣城核心鎮街成為城市發展的「衛星城」,這需要城市規劃者好好思考。
改善縣域交通網。所謂要想富先修路,要把縣城發展成「衛星城」,首先必須解決的就是交通問題,只有交通便利了,製造業才能夠發展,城市外遷產業才願意落戶。但受地理條件的限制,西安各縣的交通發展並不平衡,總的來看東北部好於西南部,周至縣甚至至今沒有通高速,最近的高速口在武功。解決這個問題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是建設外環高速網,打通各縣之間的快速交通,同時也能一定程度緩解主城區交通壓力,分流過經西安的外地車輛;二是新建城際輕軌,目前成都已經建成了到都江堰的輕軌,這也是未來「衛星城」建設發展的標配。
來源:長安範兒
編輯:劉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