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錢,我被文明人搶來搶去,一名智者從天而降,大聲的哭了起來。」
時常會感到孤獨,
如今的城市繁華、科技繁榮、娛樂齊全,
而還是會時常感到孤獨。
是教育有問題?是心理有問題?
不清楚。
可能孤獨是人類天生的一副「枷鎖」。
電影《超脫》,旁白、自述、畫面,皆直入人心。你以為是超脫,卻可能是致鬱。
1.
身處人世,每個人都有苦楚,有著自己的「枷鎖」,怎能真的「超脫」?
影片中,沒有一個完好幸福的人。
失足少女流浪街頭,靠性交易維持生計,年幼的她經常遭受著毆打甚至被強暴。
倍感壓力和焦慮的老師要教導學生積極樂觀、天天向上。
恨鐵不成鋼的派克博士,把問題學生分為三流九等的校長,隨身攜帶抗壓藥片的教導主任。
沒有父愛孤立無援的胖妹,感受不到溫暖的她,把希望寄托在亨利老師身上,最後發現別人並不是救贖,自殺結束。
巨大壓力的亨利,母親自殺陰影揮之不去,外公處於彌留之際。
影片採用人物獨白、回憶過往、黑白畫面的切換,其整個電影基調是陰鬱哀傷的,每個人都有痛苦的一面,他向我們傳達著現實的苦楚。
我們並不能真的超脫,我們需要的是卸掉自己身上的枷鎖。
2.
枷鎖的束縛,痛苦的孤獨,人人都需要救贖,而得到救贖,卸掉「枷鎖」只有兩條路:
一是自我救贖。
影片中,記憶深刻的一個片段:老師問女孩,不上學了以後怎麼辦,女孩的回答只是——「我不在乎」。
「用不了多久、過不了幾天,我來到這間辦公室,看著你們這群學生糟蹋自己。不在乎誰不會啊,要有多大勇氣去在乎。」
老師哭泣似的吶喊,女孩無動於衷。
自己不改變,誰也救不了,自己非要不在乎的生活,外人在乎也是幹涉不了的,真正的救贖需要自我救贖。
二是救贖別人。
影片中,受到嫖客凌辱的雛妓艾瑞卡和憂鬱悲傷的亨利老師相遇,艾瑞卡看到了亨利的悲傷,也企圖得到點亨利的幫助,亨利是一個有思想且平等的人,身為老師的他把流浪挨餓的艾瑞卡帶回了家。亨利帶艾瑞卡去醫院、逛超市、照顧她。感受到溫暖的艾瑞卡終於不再出賣自己的身體來獲取錢財,她感受到了愛,也學會了自愛,漸漸也會去愛別人。
她得到了救贖,而這救贖的最大功勞將歸於亨利的引導與幫助。
亨利救贖別人的同時也在自我救贖。艾瑞卡和亨利在一起的時候,亨利看到了他媽媽的影子,也露出過從未微笑的臉龐。
3.
家庭教育的悲劇貫徹《超脫》,而悲劇一直循環 。影中獨白:我們失敗,我們要失敗了。
首先,亨利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童年陰影的痛苦無人傾訴,一直伴隨左右,外公褻瀆母親,母親自殺,渣男父親從小就離家出走,一個單身悶叔的憂鬱悲傷完全來源於不幸的家庭。
其次,影片大量刻畫了梅麗迪斯這個形象人物,作為學生的她,喜愛藝術,也有著極高的藝術天賦,她的父親吼罵她,不支持她,一次又一次用話語來傷害她,本來就因自己的肥胖陷入痛苦的她,最後,梅裡迪斯決定自殺超脫這一切。
另外,在學校中,一名氣衝衝的女學生家長不分青紅皂白就指著老師大罵「婊子」。她認為學生丟到學校管不好就都是老師的責任,她要告老師,這名學生更是過分地直接吐唾沫吐到老師臉上,就這樣不歡而散。
少年時,我們都自私無知,拿傷痛來當作放縱的藉口,拿不在乎來糟蹋自己的生活,有了一點思想就以為看透了人生,打架、濫交、混生活,以為這就是酷,這就是耀眼的存在。其實,這不過是十足的淺薄。
淺薄的認知和膚淺的決定,使我們不在乎生活,如果擁有了下一代,可能也會影響到他們,而他們從你們這裡得到這些淺薄的認知,往而復始。
《超脫》也是一部極具教育意義的影片。
4.
人世間是有很多痛苦,是那些消極的觀念,錯誤的價值觀造成的,我們一定要擁有自己的一套辨別力。
站在講臺的亨利的西裝革履、莊重而又嚴肅的說出這番話:
〔學生沒有三六九等,他只想告訴他們,要做一個有思想、自由靈魂的人〕
「這一代年輕人,被告知女人都是妓女,是婊子,是被排擠、毆打、欺辱、蒙羞的對象。這是一場24小時不間斷的,傳銷式的精神屠戮。使我們後半生都受這種錯誤觀念的控制,它是那麼強烈,蒙蔽著我們的雙眼,至死方休。」
「所以為了保護我們的頭腦,阻止這些愚蠢的思想進入我們的思想進程,我們必須學會閱讀,用以激活我們自己的想像力,耕耘它,提高我們的自我意識和我們的信仰系統。我們都需要這樣的技巧,用以抵禦,用以保護我們純粹的精神世界。」
這世間,我們天生孤獨,背負枷鎖,但自己是可以去掉那些灰暗的不適。我們自愛、愛人、愛萬物。
- END -
作者簡介:『搶資料』林強,準畢業大學生,簡單、隨性。每天看幾個電影,偶爾會出發旅行。目前只有一個願望,提高公眾號文章閱讀量。
公眾號:搶資料 自動回復 看片追劇 圖|電影插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