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雲榜·採訪間丨陳杰:內循環需要打破都市圈的壁壘加速一體化發展

2020-12-14 騰訊網

國外疫情肆虐趨勢不減,以國內大循環為主的經濟模式已在全國範圍內全面啟動。自力更生、自我循環已成為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作為國內大循環的重要紐帶,都市圈的地位凸顯。

在和訊網財經中國會與和訊房地產事業部聯合主辦的第十八屆財經風雲榜第十一屆地產金融創新峰會上,上海交通大學住房與城鄉建設研究中心主任陳杰接受和訊房產採訪時指出,內循環的需要打破都市圈的壁壘,市場之間不能分割開來,那就需要實現投資一體化以及各個勞動要素之間的一體化。

1

國內國際雙循環企業需練好內功

經濟在循環中發展向前,中國經濟的內外循環一直在進行中。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的「大進大出」到後來的進出口貿易蓬勃發展,在國內外的循環中,中國經濟一路向前。

不同的時期匹配不同的戰略,進入新時代,面臨複雜的國際局勢,中國需要把內需做起來。陳杰認為,隨著經濟發展,人們收入和消費能力提升,國內消費將迎來一個爆發期。

需要注意的是,陳杰指出,目前中國需要提供優質的產品,消費升級下,人們更加注重消費的質量。所以內循環需要注重技術創新,通過做好產品創新,助力經濟內循環。

國內外市場互相聯結,只盯著國內市場也不行,中國再大,市場的容量也是有限的,也不能完全滿足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需求,所以與國際市場的接軌至關重要。

陳杰認為,國內市場和國外市場是不可分割的,在做大做強國內市場,企業需練好內功,才能在更廣闊的國際舞臺上有競爭力。

2

內循環需破壁:加速一體化發展

隨著資源和人口向大城市集聚,中國進入城市群都市圈時代。都市圈和大城市作為國內大循環的紐帶,成為發展內循環的關鍵。

陳杰指出,發展內循環需要打破城市、都市圈之間的壁壘,目前有些市場還是存在地方保護的,有些企業去其他城市投資會遇到阻力,形成市場的一體化就是實現投資、消費以及各勞動要素全面的一體化。

在部分城市,還存在戶籍的限制,人口流動不夠順暢。陳杰認為,如果能站在一個更廣的視野進行資源配置,將會大大提高城市之間發展的效率。如果出現市場配置失靈的時候,就需要政府調控,做好公共服務均等化,把城市配套短板補齊,從而助力均衡發展。

提及房地產在內循環經濟中的定位,陳杰認為,房地產本身是經濟的其中一個環節,房地產還是要緊隨市場需求,房企要提供適銷對路的房子,服務美好生活。打造宜居的環境,堅持房住不炒。

...END...

相關焦點

  • 風雲榜·採訪間丨陳憲:都市圈是雙循環的樞紐 內循環要創新供需關係
    在和訊網財經中國會與和訊房地產事業部聯合主辦的第十八屆財經風雲榜第十一屆地產金融創新峰會上,上海交通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執行院長陳憲認為中心城市、都市圈是雙循環的樞紐,雙循環格局是靠中心城市,靠都市圈來連接起來的。
  • 駛上都市圈一體化的「高速路」(城長觀察)
    一條高速路,「拉近」兩座城。  本月底,濟洛西高速公路將建成通車,成為串聯洛陽與濟源的新通道,使兩座城市間行程壓縮到半小時內,兩城「半小時經濟圈」呼之欲出,預示著洛陽都市圈一體化迎來「加速跑」。  跨進都市圈時代,告別「單打獨鬥」,以「抱團作戰」在區域競爭中配置資源,將是未來發展的潮流所向。隨著洛陽都市圈建設全面啟動,歷史的追光再次將這裡照亮,而交通「先行官」的地位更加凸顯。
  • 「人口爭奪戰」風起雲湧 膠東一體化發展或為青島破局
    城市間「搶人口」 搶的是未來發展的基礎  這種戰事升級背後的原理並不難理解,一方面,在當前的發展中,人力依然是最基礎的生產要素,簡單來說,一座城市得到一個勞動人口,就得到了以個人為基礎而凝聚起來的家庭,他們在城市裡生產、生活和消費都會帶來GDP的增加,人口規模的增長對城市發展帶來的推動作用依然可以預期:人口的集聚程度越高,勞動力的供應越充足
  • 風雲榜·現場丨陳杰:從住房公積金大數據看城市發展潛力
    11月26日,由和訊網財經中國會與和訊房地產事業部聯合主辦的主題為「高效高質 重啟增長」的第十八屆財經風雲榜第十一屆地產金融創新峰會在北京舉辦。會上,上海交通大學住房與城鄉建設研究中心主任陳杰帶來主題為《從住房公積金大數據看城市發展潛力》報告,他表示,住房公積金個貸額增長反映房地產市場升溫,2019年深圳、北京、上海的公積金租房提取額都超過了100億元,前六大城市合計為573億元,佔當年全國的61%。
  • 溧陽、金壇正式成為南京都市圈新成員 都市圈擴容 一體化提速
    作為全國最早建設的跨省都市圈,這個城市群不斷創新「去邊界」探索,打通產業、資源、交通、生活「四個圈」,在同城化中逐步融為一體。在長三角區域一體化進程中,南京都市圈正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現在,從溧陽出發,1個小時可以到達南京,兩個小時可以到達都市圈的任何一座城市。」溧陽市委書記徐華勤說, 「接軌南京」貫穿了溧陽「十三五」發展的全過程,下一步更要突出全面接軌,推動動力電池、智能電網、汽車零部件等先進位造業融入南京「4+4+1」主導產業體系,利用都市圈科創資源加速協同創新。主動擁抱南京都市圈,新老成員步調一致,步伐加快。
  • 特區40年:從老惠陽地區到深圳都市圈,深莞惠一體化再出發
    40年一輪迴,今天的深莞惠河汕,正在以都市圈同城化的方式加速「合體」。8月25日,中共廣東省委十二屆十次全會提出,形成以珠三角城市群為引領、城市群和都市圈融合發展的城市格局,帶動全省形成城鄉互補、深度融合的空間格局。這是對中央有關精神的落實。
  • 洛陽都市圈一體化高質量發展新聞發布會今日舉行
    今天上午9時30分,洛陽都市圈一體化高質量發展新聞發布會將在河南省政府新聞辦公室新聞發布廳舉行,正式發布《洛陽都市圈發展規劃(2020-2035)》。  今天上午9時30分,洛陽都市圈一體化高質量發展新聞發布會將在河南省政府新聞辦公室新聞發布廳舉行,正式發布《洛陽都市圈發展規劃(2020-2035)》。
  • 國際上區域創新一體化發展的四大趨勢及其啟示
    研究這些區域的創新一體化發展情況可以發現,以創新中心城市為中樞和引擎,區域內不同城市圍繞創新鏈、產業鏈高度分工協同,以規劃和制度協同持續加強區域創新體系整合完善,正成為區域創新一體化發展的重要趨勢。充分借鑑國外創新先進區域發展的成功經驗,有助於幫助破解當前長三角科技創新發展一體化中的瓶頸和難點。
  • 公積金互認互貸漸成趨勢,城市群、都市圈「組團」推進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異地之間的公積金合作,特別是實現公積金互認互貸,不但便民利民,還有利於促進城市間的人才流動,這對於實現城市群各城市之間的協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多個城市群、都市圈「組團」實施  今年以來,以城市群、都市圈「組團」推進的公積金一體化,正成為公積金異地互認互貸的一個重要特徵。
  • 城際公交上的濟南都市圈來了!多條線路票價比長途車便宜一半
    作為打造濟南都市圈的重要方式,城際公交能夠打破行政區劃壁壘,未來濟南和淄博之間也在謀劃類似線路。沿途設站多可上下客甚至能在村頭設站何謂城際公交?《濟南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指標體系》和《濟南建設國家中心城市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提到,為了引領濟南都市圈一體化發展,濟南將加快推進綜合性交通樞紐建設,強化與各市的交通聯繫,打造高效便捷的「一小時都市圈」,同時率先在濟泰同城化、濟淄同城化和濟南齊河全面融合等方面實現突破。
  • 2020年鄭州都市圈一體化發展工作要點出爐
    日前,河南省中原城市圈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2020年鄭州都市圈一體化發展工作要點》(簡稱《要點》),提出鄭州與開封、新鄉、焦作、許昌「五城」聯合抓好「一體系五工程」,書寫2020年「聯考卷」答案。
  • 中國十大都市圈發展潛力排名
    2)從「一核五圈四帶」到上海大都市圈,是充分發揮上海中心城市作用,打造長三角城市群「強核」,輻射周邊都市圈。上海大都市圈把蘇錫常、寧波都市圈的大半區域以及杭州都市圈的嘉興、湖州均收入囊中。3)上海大都市圈積極打破行政區劃壁壘,構建「幹線+城際+市域+城軌」多層次軌道交通,為一體化大都市圈打下基礎。
  • 從東京都市圈看區域融合發展
    規劃需要協調機制東京都市圈在其發展過程中一直十分注重區域規劃,將不斷擴張的都市圈作為一個整體納入規劃,從而促進都市圈內各地域的協調發展。1950年,日本政府為了東京都的儘快恢復與發展,成立了首都建設委員會。1956年,日本頒布了《首都整備法》,並將首都建設委員會升級為總理府下屬的首都圈整備委員會,1958年,東京《第一次首都圈建設規劃》出爐。
  • 於一洋:紐約都市圈發展經驗對中國都市圈培育的啟示
    但城市規模和交通能力在空間尺度上依然無法形成有效聯動,所以城市間的聯繫仍舊較少,各個城市處於獨立發展狀態,空間組織結構還不明顯。區域內各個城市為了應對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不斷加強了城市功能分工和產業部門分工,強化經濟關聯度和互補性,打破了各個城市原有的發展界限,紐約都市圈不斷發展成熟。與此同時,以服務業和金融業為代表的第三產業終於在20世紀80年代超過了以工業和製造業為代表的第二產業,成為紐約都市圈的主導產業,形成了現如今空間圈層完善、產業結構合理、要素流動自由、科技創新活躍的世界級都市圈。
  • ...快進鍵」:強化頂層設計,搭建三大經濟圈一體化發展「四梁八柱」
    不久前,膠東五市建立起醫療保障一體化發展協同推進機制,實現圈內看病「一卡通」;魯南經濟圈召開紅色文化旅遊發展大會,成立文化旅遊聯盟,打造文旅區域合作發展新模式……三大經濟圈改革創新發展步伐加快,越來越多人正像邱德民一樣,感受到一體化發展帶來的便利。&nbsp&nbsp&nbsp&nbsp經濟圈一體化需要跨越行政區域的限制,並非易事。
  • 公交上的濟南都市圈來了!多條城際公交陸續上線 票價比長途車便宜...
    作為打造濟南都市圈的重要方式,城際公交能夠打破行政區劃壁壘,未來濟南和淄博之間也在謀劃類似線路。章丘與濟南市區首次開通的城際BRT全程58公裡,設置22處站點。《濟南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指標體系》和《濟南建設國家中心城市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提到,為了引領濟南都市圈一體化發展,濟南將加快推進綜合性交通樞紐建設,強化與各市的交通聯繫,打造高效便捷的「一小時都市圈」,同時率先在濟泰同城化、濟淄同城化和濟南齊河全面融合等方面實現突破。
  • 攜手打造國際化大都市圈 杭州都市圈「十三五」發展成就新聞發布會...
    杭州都市圈第十一次市長聯席會議今天將在嘉興海寧市召開。昨天下午,在杭州都市圈合作發展協調會辦公室指導下,由杭州都市圈宣傳專業委員會主辦的杭州都市圈「十三五」發展成就新聞發布會舉行。「十四五」時期,杭州將緊扣高質量和一體化兩個關鍵詞,著力打造現代化都市圈。力爭到2022年杭州都市圈一體化發展取得明顯進展,到2025年初步建成國際化大都市圈,到2035年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化大都市圈。
  • 打造互聯互通發展新格局——長春現代化都市圈交通網建設亮點掃描
    長春公主嶺同城化發展,將實現交通互聯互通;長吉一體化、長平一體化加速推進,城際路網建設四通八達;交通一體化讓長春高質量發展「四大板塊」的產業集聚效應凸顯……隨著空間布局的逐步完善,長春現代化都市圈交通網也在如火如荼地建設中,長春的「朋友圈」進一步擴大,「做強大長春、帶動大吉林、輻射大東北」的協調發展新格局正加快形成
  • 大灣區加速試點技術移民:開發國際人才 打破閉門造車「壁壘」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大灣區加速試點技術移民:打破閉門造車「壁壘」,開發國際人才「紅利」近日,《廣州市科技創新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經廣州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四十四會議表決通過,在科技人才方面,該《條例》提出推進國際化人才特區建設,開展技術移民試點。
  • 澤平宏觀:中國十大都市圈發展潛力排名
    2)從「一核五圈四帶」到上海大都市圈,是充分發揮上海中心城市作用,打造長三角城市群「強核」,輻射周邊都市圈。上海大都市圈把蘇錫常、寧波都市圈的大半區域以及杭州都市圈的嘉興、湖州均收入囊中。3)上海大都市圈積極打破行政區劃壁壘,構建「幹線+城際+市域+城軌」多層次軌道交通,為一體化大都市圈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