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新聞中心>荊州社會正文 來源: 荊州日報 時間:2020-07-04 10:58
「最近10年,是中心城區園林綠化『跑步前進』的10年」,這是沙市區大慶路居民杜卉莉的心聲。杜卉莉出生於上世紀80年代,在她的記憶裡,中心城區加強綠化建設從她兒時就開始了,但變化最大的還是近些年。
大慶路靠近長江邊,兒時的杜卉莉經常跑到江邊玩。她記得那時的江邊只有泥巴路,散亂分布著一些低矮房子和砂石堆,觸目所及皆是陳舊、凌亂、荒蕪……多年過去,這裡的環境不再髒亂差,而是成為了市民休閒的好去處。杜卉莉經常和媽媽到江邊散步、跳舞,特別開心。
「長江邊的變化確實是巨大的。」荊州市園林綠化中心規劃建設科負責人告訴記者,近年來,隨著荊江大堤綜合整治項目的實施,荊江園、萬壽公園實現提檔升級,臨江仙公園(一期)順利建成,長江邊正以前所未有的勝景,吸引越來越多的市民前去遊玩。該負責人介紹,今年臨江仙公園二期工程建設正式啟動,工程完工後,公園配套將更加完善。如新增足球場、籃球場、兒童娛樂設施等,可極大地滿足市民休閒娛樂需要。
滿眼皆綠的荊州,在杜卉莉眼中不僅是是一個天然氧吧,還是一座有著優美景致的「大觀園」。她還和記者說起了明月公園。她說,那裡曾經到處是灰和磚渣,風一吹,人根本睜不開眼。再加上有人在魚塘邊養豬,產生的汙水直接流進護城河,致使河水散發臭味,蚊子也多,附近的居民根本不敢開窗。而今,明月公園景致美不勝收,讓人很難將其與原來的樣子聯繫到一起。
荊州市園林綠化中心規劃建設科負責人介紹,近10年來,我市以「五城同創」為抓手,全面推進園林綠化建設,為廣大市民繪製了「城在園中、樓在綠中、人在景中」的城市美畫卷。
在世界同名公園中,我市中山公園面積最大。借創建國家園林城市契機,我市對其進行了綜合整治和升級改造,如今園內古樹名木濃蔭蔽日,園林景觀星羅棋布,河塘貫通水清如鏡,怡然景致令人陶醉。
此外,我市基本建成了荊襄外河溼地公園、西乾渠帶狀公園,初步形成了「綠隨河走」綠色長廊,全面完成了荊襄內河(國土局-雷家壋泵站)綜合環境整治。近6年來,持續實施「絢麗荊州、四季花城」工程,2019年在中心城區打造了6片花海供市民免費觀賞;在城市主要出入口、重要景點景區、廣場和道路擺栽花卉近1500萬盆,播撒花籽約9.5萬平方米;全力推進、紮實籌辦湖北省第二屆園林博覽會,吸引了八方遊客,入園總人數突破103萬人次。
為讓城市更加生態宜居,我市還大力開展了園林式單位(居住區)創建、拆牆透綠、綠道建設工作,目前中心城區已建成綠道近50公裡。同時,啟動了沙北、荊北水系溼地公園、柳林體育公園等項目建設。據統計,截至2019年,我市中心城區綠地面積達3000餘公頃。
按照規劃,未來幾年,我市將新建植物園、城南公園、白水灘溼地公園等18個公園;續建荊北水系公園、沙北水系公園、臨江仙公園(二期)、範家淵公園(二期)等9個公園;新建50個街頭遊園(口袋公園)。
在道路配套綠化建設方面,我市將按照道路綠地率標準對新建及改造道路進行綠化建設,運用四季花城理念,形成「一路一花、一路一景」道路綠化特色。屆時,復興大道、沿江大道、荊沙大道、荊州大道、園林路將被打造為景觀路,曲江路、楚都大道、學苑路、鳳凰路將被打造為林蔭路,同時真正形成「兩心、兩環、三聯、十二片」的綠道網絡,實現區域綠道、城市綠道及社區綠道全面連接和貫通,生態宜居的環境將再為市民幸福指數「加碼」。(記者沈微通訊員吳天佐李思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