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陰一冬溫,九月晴一冬冰」啥意思?老農說今年可能是冷冬

2021-01-09 農夫也瘋狂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

進入九月份以後,全國大部分地區迎來了降水,降溫天氣,在有些地方甚至已經感覺到冬天來臨了。相比於往年而言,今年的這個時間段就溫度如此低了,確實有點不太正常。因此很多的人都紛紛猜測今年是不是冷冬呢?那到底是不是真的是這樣呢?我們不妨從農村裡流傳的一些農諺來找一找答案!

九月陰一冬溫,九月晴一冬冰!

這是老祖宗總結出來的,並且在農民之間口口相傳的農諺。其字面的意思是說,在農曆九月份如果陰雨的天氣比較多,那在冬季就會比較的溫暖,也就是說這個冬天是暖冬。反之如果九月份的晴天比陰雨天要多,那冬季就會比較的寒冷,很有可能就是冷冬。

十月初一陰,柴炭貴如金!

這句農諺的意思是說如果在農曆十月初一那天是陰天,那麼接下來的冬季就會非常的寒冷。因為在過去農村裡在冬天的時候抵禦寒冷也沒有別的辦法,那就是在家裡烤火。也是因為天氣太冷了,大家都需要木柴、木炭來烤火,所以平時不值錢的柴炭就會變得金貴起來。

重陽無雨一冬晴,重陽下雨一冬淋!

這句農諺就相當經典了,估計凡是種過地的農民應該都聽過。其字面的意思是說在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那天,如果當天是晴天不下雨,那整個冬季都會以晴天為主。而如果當天下雨了,那冬季的雨水則比較多。很多的老農民都說這句話很靈驗,你相信嗎?馬上就要迎來重陽節了,我們不妨拭目以待吧!如果冬季真的雨水多的話,那肯定也會比較的寒冷!

除此以外,在農村裡還有一句農諺,即「初一迎寒露,衣裳不曉顧」。意思是說九月初一是寒冷,那就是暖冬。而今年卻是農曆八月二十九日寒露,通過這句農諺來預測的話今年就是冷冬。

對於今年是暖冬還是冷冬,村裡的老農民也是議論紛紛,從目前的天氣情況及農村裡流傳的一些農諺綜合來看,他們都認為今年極有可能出現冷冬。而且前段時間也有氣象專家分析了,近段時間之所以出現了低溫天氣,主要是由於今年出現了一系列的超級災難氣候,像全球的颱風、地震、颶風和海嘯等不斷發生,尤其是自然災害發生非常的頻繁。而這些自然災害則將深海的冷水轉向大海,從而也就導致了全球氣溫普遍下降!

所以,今年極有可能會出現冷冬,希望農民朋友要提早做好準備!您認為老祖宗流傳下來的這些老話還有沒有參考價值呢?老農民和專家們都說今年是冷冬,您認為他們說的靠譜嗎?歡迎大家評論區留言討論!(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可刪)

相關焦點

  • 今日重陽,俗語:「重陽晴,一冬凌,重陽陰,一冬溫」,準確嗎?
    導讀:今日重陽,俗語:「重陽晴,一冬凌,重陽陰,一冬溫」,準確嗎?今天是九九重陽節,也是秋高氣爽出遊的最佳季節。重陽節也被稱為老人節,是尊敬老人的一個節日,在重陽節這一天。對於老人關愛的活動非常的多。其中就有一句俗語叫做:「重陽晴,一冬凌,重陽陰,一冬溫」,說的準確嗎?重陽晴,一冬凌:這句俗語說的是如果在重陽節這一天,出現天氣晴朗,萬裡無雲一派青睞的天氣,那麼這個冬天將會比較的冷,寒冷的冬天不但溫度低,而且出現降水的頻率還很大,低溫導致降水凝結成冰,所謂冰凌,路面溼滑,江河湖泊冰封一片,是一個十分寒冷的冬天。
  • 農曆九月到,俗語「九月初一霜害人,重陽無雨一冬晴」,啥意思?
    今天已經正式步入農曆九月了,這也預示著農曆八月已經結束。而我國目前已經逐漸從深秋慢慢的步入冬季了。農曆也是我們所說的陰曆,它是和陽曆相區別的。而農曆九月到來,農村有關於很多九月的氣候諺語,其中「九月初一霜害人,重陽無雨一冬晴」,這是什麼意思?九月初一和重陽天氣對後期農業有何影響?
  • 九月初九將到,「九九無雨望十三,十三無雨一冬幹」啥意思?準嗎
    九月初九確實快到了,今年已經是陽曆的10月22號,農曆的九月初六,離九月初九隻有三天時間了,九月初九是一個很重要的日子,人們俗稱的九九重陽節,是敬老愛老的節日。在古籍《易經》中「九」為陽數,而「九九」就是兩個陽數,也即是說的「重陽」,並且九是個位數最大的,而把九比作老年人,九九就是專門為老年人設立的節日。俗話說「九九無雨望十三,十三無雨一冬幹」這句話是啥意思呢?
  • 冬至將至,農俗『冬在頭凍死老黃牛,冬在尾老農不要被』,啥意思
    ,冬在尾老農不要被』這句話是說『冬至』這一天在月的上、中、下三旬,以此判斷春節的天氣冷暖狀況,有道理嗎?『冬至』是二十四節氣第二十二節氣,是我國農曆一個重要的節氣,俗稱『小年』,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由於冬至日都在公曆的12月21日或12月22日這兩天,沒有固定於特定一天,又稱為"活節",冬至日這一天日照時間最短,地面吸收的熱量少,冬至後便開始"數九",到"三九"前後,天氣最冷,所以說有"冷在三九",而到"九九"這一天,我國大部分地區已入春,因此"九九豔陽天"
  • 八月再見九月你好圖片諺語形容九月優美詩句讚美九月秋天的句子
    李都尉重陽日得蘇屬國書 唐 白行簡  降虜意何如,窮荒九月初。三秋異鄉節,一紙故人書。  對酒情無極,開緘思有餘。感時空寂寞,懷舊幾躊躇。  雁盡平沙迥,煙銷大漠虛。登臺南望處,掩淚對雙魚。  閏九月九日獨飲唐 白居易  黃花叢畔綠尊前,猶有些些舊管弦。偶遇閏秋重九日,  東籬獨酌一陶然。
  • 立冬快到,農諺「立冬晴,一冬凌」啥意思?今冬是幹冬還是溼冬?
    立冬晴,一冬凌立冬期間有一些有趣的俗語,今日說的「立冬晴,一冬凌」是古代勞動人民通過大量實踐,總結出的俗語。意思很簡單:立冬當天是大晴天的話,整個冬季都很寒冷的,也就是人們口中的冷冬。當然,以上推測大都是以實踐為基礎,沒有科學依據,現代科學尚不能精準預測,何況是古代科學技術並不發達的時候。
  • 農村俗語「無雨一冬晴,沒有十月初一靈」啥意思?今天晴天好嗎?
    在農村中關於十月初一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無雨一冬晴,沒有十月初一靈」,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今天晴天好不好呢?在農村中關於未來天氣的俗語有很多,這是因為以前科技水平比較落後,人們無法推測出未來的天氣變化,再加上以前農業耕作技術十分落後,農民幾乎是靠天吃飯,所以未來天氣如何,對農業生產有很大的影響。
  • 農諺「冬在頭,凍死牛,冬在中,單衣過冬」,今年啥時候最冷?
    近期的冷空氣持續南下,全國各地都在大降溫,就連南方地區也不例外,都紛紛表示今年冬季太冷了,比起往年要冷上很多。確實,從天氣情況來看,南京、長沙、南昌等南方省會城市紛紛降下大雪,氣溫也跌到了冰點。今年啥時候最冷?老農的2個諺語告訴你答案。「冬在頭,凍死牛;冬在中,單衣過冬;冬在尾,倒春寒」這裡的「冬」其實是冬至的意思,所謂的「頭」、「中」、「尾」指的是一個月的上中下旬。今年的冬至是12月21日,這個節氣到來後,也就意味著寒冬真的來了。
  • 明天重陽節,俗語「九月初一霜害人,重陽無雨一冬晴」有道理嗎
    今天是農曆九月初八,明天就是重陽節了。按照我們當地的習俗,明天是收葫蘆的日子,因為只要到了每年農曆的九月初九,我們這裡的農民們說的一句話就是,三月三種子土下埋,九月九葫蘆進家來。有時候不知道葫蘆是否成熟,怕摘的時候不對,這句話就是在提醒大家,九月九就是收葫蘆的日子。
  • 【24節氣·立冬】立冬晴,一冬凌.
    冬,作為終了之意,是指一年的田間勞動結束了,作物收割之後要收藏起來的意思。立冬一過,我國黃河中、下遊地區即將結冰。《黃帝內經·四氣調神大論》: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勿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溫,無洩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
  • 闢謠:今年是60年最冷寒冬?專家預測今年是冷冬?別傳了
    一、今年將出現60年來最冷寒冬? 暖冬定義:某年某一區域整個冬季(全國範圍冬季為上年12月到次年2月)的平均氣溫高於常年值或稱氣候平均值(常年值一般取近30年平均,自2002年開始我國根據WMO的規定起用1971至2000年30年平均值作為常年值)時,稱該年該區域為暖冬,否則為冷冬。
  • 後天霜降,「霜重見晴天,霜打紅日曬」啥意思?今年是寒冬嗎
    導讀:後天是霜降節氣,「霜重見晴天,霜打紅日曬」啥意思?今年是寒冬嗎?北方的玉米也要收割,同樣紅薯也要採挖,秋收完了之後,就是秋耕,緊接著就是秋播,在霜降節氣期間秋播要完成,不然進入冬季之後,農作物發芽比較困難了,所以說霜降節氣是指導農民搞秋收、秋耕、秋播的好時期。今年霜降節氣來臨冷不冷呢?
  • 九月十三到,「九月十三晴,釘鞋掛斷繩」啥意思?晴天有啥影響
    導讀:九月十三到,「九月十三晴,釘鞋掛斷繩」啥意思?晴天有啥影響?今天陽曆時間是10月29號了,還有兩天10月就要結束了,但是現在農曆年還是處在九月份,今天是農曆的九月十三,重陽節過去沒幾天。比如說俗語「重陽無雨望十三,十三無雨一冬幹」。這句話說的就是農曆九月初九和農曆九月十三天氣對冬季天氣的影響。今天就是農曆九月十三,早晨有晨霧,但是沒有下霜,頂多算是寒露冷氣吧。
  • 2020年立冬是幾月幾號幾點具體時間 立冬是什麼意思 什麼習俗(4)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立,建始也」,又說:「冬,終也,萬物收藏也。」意思是說秋季作物全部收曬完畢,收藏入庫,動物也已藏起來準備冬眠。立冬來了,也許你在的城市,這幾天已經有飛雪輕敲你窗啦~快跟最美「三秋」告個別,迎接今年最後一個季節。2020年立冬在什麼時候?
  • 「冬在頭,暖烘烘;冬在尾,凍死牛」,今年是暖冬還是冷冬
    導讀:「冬在頭,暖烘烘;冬在尾,凍死牛」,今年是暖冬還是冷冬?農村俗語「冬在頭,暖烘烘;冬在尾,凍死牛」,這句話什麼意思呢?這句話從表面意思上說的話,很好理解,說的是,冬至在月頭的時候,那麼會是暖烘烘的冬天;如果冬至在月尾的話,那麼這個冬天很冷,家裡的老牛都會被凍死。
  • 2020年立冬是幾月幾號幾點具體時間 立冬是什麼意思 什麼習俗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20年立冬是幾月幾號幾點具體時間 立冬是什麼意思 什麼習俗 我國古時民間習慣以立冬為冬季的開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立,建始也,又說:冬,終也,萬物收藏也。意思是說秋季作物全部收曬完畢,收藏入庫,動物也已藏起來準備冬眠。
  • 立冬晴,幹到底,立冬雨,雨淋淋,今年是暖冬還是冷冬?
    農村有許多俗語涉及到這些經驗總結,其中, 立冬晴,幹到底;立冬雨,雨淋淋,這句話講的就是立冬,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立冬晴,幹到底」,意思就是立冬這天天氣是晴朗的,這個冬天會是一個暖冬,就會特別的乾旱,雨水很少。暖冬雖然很是溫暖愜意,但暖冬之後的寒潮就是農民們的噩夢了。
  • 冬至到,「立冬無雨看冬至,冬至無雨一冬晴」啥意思?有道理嗎
    導讀:冬至到,「立冬無雨看冬至,冬至無雨一冬晴」啥意思?有道理嗎?今天就是冬至節氣了,而關於冬至節氣的俗語有「立冬無雨看冬至,冬至無雨一冬晴」,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立冬無雨看冬至:這裡說的「立冬」是說的立冬節氣,是二十四節氣的第十九個節氣,也是冬季第一個節氣,從氣象學上說,是冬季的開始,「立冬,萬物收藏也。」
  • 冬至農諺:冬至大如年,冬至無雨一冬晴,冬至在頭凍死老牛是啥意
    村裡老人說,在冬至節這天喝了羊肉湯可以增強身體禦寒的能力,以至於後面的數九寒天都不怕冷。耳熟能詳的一句話就是:「冬至吃羊腸,不用穿衣裳」。因此,農村老百姓在冬至節這天,一般都是殺雞鴨,宰豬羊,然後燉上一鍋羊肉湯、雞湯或者蹄花湯之類的,一家人熱熱鬧鬧的同食;也有經濟條件好的人家會下館子去喝湯,街上許多羊肉湯館子在冬至節這天也是生意火爆。
  • 農村人常說「陰過冬至晴過年,一年雨水看冬至」啥意思?進來看
    啥?看冬至這天的天氣就能預測出過年時候是晴是雨?這也太怪了,天氣預報也不能提前預報這麼多天啊,這個事到底準還是不準呢?不知大家有沒有聽說「陰過冬至晴過年,一年雨水看冬至」這句民諺,過去農民們可沒有天氣預報來預測天氣情況,靠的就是這些老俗語。其實講真的,現在由於氣候變化莫測,很多過去的老話在現在都沒有那麼精準了,當然在過去還是挺有準頭的。我們且不說這句俗語準不準,先來看看說的是什麼意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