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騎兵橫掃歐亞,但竟被一群「奴隸」全殲

2021-02-07 縱橫五千年

公元13世紀,一支來自蒙古草原的騎兵橫掃整個歐亞大陸!從東亞的黃河、長江流域,到歐洲的多瑙河沿岸,這支蒙古騎兵像旋風一樣,摧枯拉朽,將敢於阻擋他的人,踏為齏粉!無論是東方的強弓硬弩,還是西方的重甲騎兵,都沒能阻擋蒙古人擴張的步伐,但這支不可一世的軍隊卻在一群「奴隸」面前跌倒,蒙古大軍第一次在野戰中被對手全殲!這是一場怎樣的戰役?這是一群怎樣的奴隸呢?且看【縱橫五千年】的編者獨孤雁一一道來!


這件事還得從蒙古第三次西徵說起!1251年,蒙哥繼承汗位後,命自己親弟旭烈兀統率大軍進行第三次西徵。旭烈兀率軍首先平定位於今伊朗境內木刺夷,將這個最大的刺客組織誅滅;接著大軍進入兩河領域,攻佔巴格達,徹底消滅阿拉伯帝國的阿拔斯王朝。1259年,蒙古大軍包圍大馬士革,統治敘利亞地區的阿尤布王朝名存實亡。

此時的旭烈兀可謂是躊躇滿志,他準備親率大軍向非洲的埃及進軍。就在此時,旭烈兀接到消息,兄長蒙哥在圍攻釣魚城時身亡,他隨即任命部將怯的不花固守敘利亞地區,自己則率大軍班師回朝,準備爭奪汗位。旭烈兀在回國途中,收到了兩個消息,其一,兄長忽必烈繼承汗位;其二,怯的不花在敘利亞全軍覆沒。


是誰將怯的不花率領的蒙古大軍全殲的呢?其實就是埃及的馬穆魯克(也稱馬木留克)騎兵!馬穆魯克的原意就是「奴隸」,這些人大多來自高加索地區和黑海北部的遊牧民族,他們被販賣到中東地區,被當地貴族組織成騎兵,經過嚴酷的訓練,成為一支令人生畏的僱傭軍。在十字軍東徵期間,馬路穆克騎兵曾痛擊騎士團。

1260年9月,馬穆魯克騎兵首領拜伯爾斯親率數萬大軍,與怯的不花的5000蒙古騎兵在巴勒斯坦的艾因·賈魯平原展開激戰!最終蒙古騎兵有史以來第一次被全殲,主將怯的不花被俘後遭到殺害!蒙古騎兵失敗的主客觀原因很多,既有眾寡懸殊的現實,也有怯的不花的指揮失誤,但不可否認的一點是馬穆魯克騎兵的戰鬥力確實強悍!


蒙古人自敗給馬穆魯克騎兵後,西徵也至此宣告結束,他們自始至終都沒能踏入非洲大陸。而這群「奴隸」趕跑了佔據西亞的蒙古人,他們在西亞、北非一帶建立起強盛一時的馬穆魯克王朝,統治這一地區長達260餘年。後來奧斯曼土耳其崛起,馬穆魯克王朝才正式滅亡,不過這些剽悍的騎兵依然保持半獨立的狀態,直到拿破崙用槍炮徵服埃及後,馬穆魯克騎兵才退出歷史舞臺。

--

品讀千年變革,感悟人生冷暖,更多精彩,請關注【縱橫五千年】

微信公眾號:縱橫五千年

相關焦點

  • 「開掛」的蒙古大軍如何橫掃歐亞? | 循跡曉講
    一直以來,關於蒙古帝國有很多問題困擾著當今學者:蒙古戰士究竟是什麼樣的一群人?是什麼讓一窮二白的遊牧民建立起叫人嘆為觀止的巨型國度?在沒有工業化、沒有機器發明和現代募兵系統的情況下,他們是怎樣在軍事上保持優勢的?那麼,今天這篇文章就從多角度分析這架橫掃歐亞的「戰爭機器」崛起的原因。
  • 蒙古最強軍隊的沒落:曾橫掃歐亞,現在瀕臨消亡只在遊戲裡出現
    在人類數千年的戰爭史裡,如果要說哪個兵種的戰績最強,那一定繞不開蒙古騎兵。遙想當年,在可汗的帶領下,蒙古帝國一路橫掃歐亞大陸,甚至打到了德國的多瑙河附近,讓整個歐洲都為之震驚。但所謂地位越高,摔下來的時候就越慘。
  • 蒙古騎兵:裝備 編制與戰術
    前言:1206年,孛兒只斤鐵木真統一蒙古各部,尊汗號「成吉思汗」,隨後,蒙古騎兵東徵西討,在13世紀「鐵騎橫掃歐亞」徵服歐亞許多土地。
  • 曾經橫掃歐亞的蒙古騎兵,他們的彎刀究竟是什麼模樣?
    首先同當時中原地區的宋朝相比,蒙古部落的彎刀比起直刀而言,更適合騎兵作戰,另外在戰場上騎兵作戰採用直刀,刺入敵人後很能快速收回刀,而彎刀則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節約了蒙古士兵抽回刀的時間。雖然看似短短的幾秒,配合上騎兵速度的優勢,蒙古騎兵幾乎能夠一人的對陣多人。
  • 曾經夷平歐洲的蒙古騎兵,為什麼打不過清朝的八旗騎兵?
    從蒙古帝國開始,成吉思汗就組建了蒙古騎兵,在當時,蒙古騎兵是所向無敵的。成吉思汗統一草原部落後,公元1211年,成吉思汗開始了蒙古鐵騎的大規模擴張,從此,蒙古鐵騎的數量不斷增長,最終打敗了宋朝。經過蒙古鐵騎的擴張,短短五年,蒙古鐵騎就佔領了金、高麗。由此,蒙古鐵騎的戰鬥力非同小可。
  • 蒙古前期,騎兵橫掃歐亞,裝備和兵種組成是什麼情況?
    橫掃亞歐大陸的蒙古大軍,在中前期騎兵是其重要的利器。那么元朝蒙古的騎兵兵種組合和武器裝備又是什麼樣子的呢?這是許多人感興趣的話題。我們先來說一說蒙古的騎兵種類在蒙元發跡的初期,蒙古軍隊主要就是騎兵,很少有步兵。而騎兵又以輕騎兵為主,人和馬均不披甲,輕裝快行,機動性十分強。這些輕騎兵的主要作用有巡哨、掩護重騎兵、快速奇襲、追擊敵方逃兵等等,輕騎兵裝備的武器則是弓箭、彎刀、套索等。
  • 10萬歐洲騎士對抗6萬蒙古騎兵,兩天後剩千人,原因為何?
    10萬歐洲騎士對抗6萬蒙古騎兵,兩天後剩千人,指的是發生在匈牙利賽約河(今蒂薩河)畔的一場戰役,稱為賽約河之戰,它是世界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圍殲戰之一。
  • 蒙古馬跑得慢、體型小,口碑最差,為何蒙古騎兵一天奔襲80公裡?
    作為橫掃歐亞大陸的蒙古軍隊,其騎兵的機動性能是舉世聞名的,遊牧民族均能騎善射,但是蒙古騎兵卻創造了之前的遊牧民族不曾創造的遼闊帝國,除了當時的世界格局以外,這和騎兵的重要裝備—戰馬有很直接的關係。蒙古馬「個小而壯實,體態不優美,有強健的脖子和粗壯的腿,蒙古馬的速度雖然不強,但是耐力非常令人驚嘆。」「跟歐洲馬匹不同,蒙古馬由於一年四季都生活在野外,所以相比一般的馬匹在食物上要求更低。」「蒙古騎兵乘坐的蒙古馬雖然個頭矮小,但是耐力好,體質健壯,行動快速,衝力大,而且不挑食,遠比亞歐其他國家馬匹優良」。
  • 【厚德重器】-貴族烏茲坎達彎刀(奴隸騎兵)
    馬木留克人是由各式買回來的奴隸組成,特別是欽察人,偶爾也有希臘人,斯拉夫人,庫德人,甚至有些西歐的拉丁人,他們大多數完全不懂阿拉伯語。馬木留克王朝,建基於一個二元政府,軍事上,由買回來的奴隸負責。他們不許當地人充任奴隸,民政和軍事都是由奴隸負責,手下有當地文書人員負責。在傳位方式上,前期是世襲。
  • 蒙古騎兵簡介 蒙古騎兵創建者 蒙古騎兵裝備
    正是他把一個許多部落的民族,建成為一個無往不勝的軍事組織;也正是由於他出色的組織指揮才能,蒙古各部落的首領尊稱他為成吉思汗,意為非凡的領袖。「汗國」一詞原指一個蒙古遊牧部落或一支野戰部隊,後來變成了「巨額數量」的同義詞。打了敗仗的敵人始終無法相信,自己竟會被一支遊牧部族所徵服,因而他們一直錯誤地堅持認為,蒙古軍隊是一群聲勢浩大卻又缺乏紀律的烏合之眾,他們之所以取勝完全是依靠兵力上的優勢。
  • 馬穆魯克是奴隸軍隊與太監部隊嗎?請看馬穆魯克是怎樣煉成的
    而「古拉姆」本身也有奴隸的意思,而且各股阿拉伯勢力在組建自己的軍隊時其中也不乏自奴隸市場上交易而來奴隸,這樣說來,馬穆魯克被傳為奴隸軍隊也不算是空穴來風。馬穆魯克以埃及為大本營,也曾經長期控制今天敘利亞一帶,常年與中亞一帶突厥化遊牧民族接觸,北方的拜佔庭帝國也是一個極度重視騎兵作戰的帝國。遊牧民族善遊射,拜佔庭帝國擅馬上格鬥,後期舉起且西徵的蒙古鐵騎二者兼重。在這樣薰陶下,馬穆魯克也根據自己的需要將自己建設成為一支與蒙古鐵騎略有不同的騎戰騎射雙一流軍隊。
  • 騎兵的作用是不是被誇大了?冷兵器時代,騎兵就是最強王者
    胡人的部落和部落聯盟,根本就組織不出大規模的騎兵部隊。所以,胡人面對中原戰國,只能算是一群有一群的流寇武裝。待到秦漢以後,匈奴成為草原帝國,控弦之士三十萬。這時候,制度代差就沒那麼大了。所以,胡人騎兵就可以吊打中原王朝了。但是,漢朝最後卻成為一個大帝國。原因就是自己組建了夠強夠硬的騎兵軍團。
  • 麾下人口只有100多萬的成吉思汗,為何能夠橫掃歐亞大陸?
    曾帶領蒙古鐵騎橫掃歐亞大陸的鐵木真所在的時代,當然也是如此。 鐵木真麾下的蒙古究竟有多少人已不可考,但按照當時的生產力和史書中關於蒙古戰爭中參戰的軍隊人數來推算,統一蒙古高原後,鐵木真麾下的蒙古總人口應在150萬到170萬。而作為對比,當時被蒙古視為對手的國家,無論是金國還是南宋,人口都數以千萬甚至上億計。
  • 成吉思汗天下無敵的蒙古騎兵,為何輸給沒文化的朱元璋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這句話,相信很多人都聽過,當年,成吉思汗的蒙古騎兵,遠徵歐洲,創下不敗的神話。 蒙古騎兵在成吉思汗時期,戰鬥力確實彪悍,不僅拳腳功夫了得,在騎射上,由於是草原遊牧民族,更是個個都是頂尖的高手。
  • 縱橫歐亞的蒙古騎兵讓南宋覆滅,明朝是靠什麼擊敗他們的?
    在中世紀時期,對於世界各國來說,騎兵都是非常可怕的兵種,想要戰勝騎兵,唯一的辦法就是擁有比對方更強大的騎兵。蒙古帝國能夠橫掃全世界那麼多的國家,原因之一就是因為蒙古人擁有十分強大的騎兵。因為蒙古人的騎兵太厲害,所以對於宋朝人來說,這始終是一個無法解決的問題,但是明朝卻解決了蒙古騎兵的問題,那麼明朝人是依靠什麼方法消滅蒙古騎兵的呢?
  • 遊牧徵服的秘密:只喜歡玩重騎兵加衝衝衝,蒙古為何能橫掃歐亞?
    蒙古鐵騎靠騎射徵服歐洲》裡,曾闢謠了「蒙古騎兵靠騎射擊敗歐洲騎士」的謬論。本文就來說一下蒙古重裝騎兵到底是什麼樣的。蒙古騎兵的裝甲變化早期蒙古人雖已具備冶鐵技術,但缺乏鐵器,志費尼在《世界徵服者史》中稱「他們當中的大異密的標誌是:他的馬鐙是鐵製的」,由此可見當時蒙古草原鐵資源的匱乏。
  • 遊牧徵服的秘密:只喜歡玩重騎兵加衝衝衝,蒙古為何還能橫掃歐亞?
    早期蒙古人以鮫魚皮做成可抵禦流矢的護甲,直到金國統治河東後才逐漸有鐵錢流入蒙古,鐵資源才得到彌補①。早期蒙古人延續歷代遊牧民族的傳統已經有著甲作戰的習慣,《元史·太祖紀》裡莫拿倫就擔心兒子們無甲不能勝敵②;根據《蒙古秘史》裡札木合的說法,在鐵木真統一蒙古時期的戰士就已經穿著戰甲,並攜帶長槍、環刀和弓矢③。任何擅長騎兵的民族,只要有機會得到足夠資源,就一定會重裝化。
  • 蒙古西徵消滅40多個國家,為什麼會敗給馬木留克騎兵?
    然而在第三次西徵中,所向無敵的蒙古騎兵遭遇到另一支戰績卓著的騎兵部隊,馬木留克騎兵。蒙古軍慘敗,西徵也就此止步。△蒙古西徵蒙古帝國第一次西徵由成吉思汗親自發動和率領,一路勢如破竹,攻入西亞。一二五二年,成吉思汗之孫、託雷的長子蒙哥繼承祖父遺願,繼續西徵。
  • 艾因扎魯特之役:西徵途中戰無不勝的蒙古騎兵,為何被萬人全滅?
    13世紀隨著蒙古帝國開疆擴土的步伐,中東和北非地區局勢緊張。如何應對蒙古大軍的第三次西徵,成為埃及馬穆魯克王朝(Mamluk)面臨的棘手難題。馬穆魯克的忽都思一鼓作氣,率領騎兵北進,兩軍在艾因扎魯特地區發生激戰。結果竟是蒙古主將怯的不花戰死,蒙古軍全軍覆沒……那麼在西徵沙場上戰無不勝的蒙古騎兵,為何敗在了埃及馬穆魯克的鐵騎之下?
  • 蒙古騎兵真的完虐歐洲騎士嗎?
    13世紀的蒙古軍隊,其重騎兵和輕騎兵的比例大約在4:6之間,蒙古騎兵在其四處攻伐之時,善於吸收各地的技術。蒙古騎兵不僅擁有流行於東亞的札甲,還有風靡西亞的鏡甲,絕不是一支缺乏重型裝甲的部隊。 條頓騎士團就更不用說了,在網傳傳出被「全殲」的故事後的第二年(即公元1242年),條頓騎士們就率領一支一萬餘人的部隊參與了楚德湖之役,在損失數十騎士數百士兵後,仍多次與諾夫哥羅德兵戎相向。其開疆拓土的生龍活虎勁頭,實在不像被元氣大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