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夢裡塵外
這一生,只想好好做個平凡的人
《鶴唳華亭》播完了。
這結局設置的和一個謎一樣,留下無數猜想。到底蕭定權和陸文昔兩個人是長相廝守了,還是出現的畫面僅僅是陸文昔的嚮往?
居然有兩處劇終,差點忽悠到沒看完整。
劇終兩個字出現之前,結局是個謎;演職員表播放完了,時間迴轉到一年前,兩處小片段又不知道是何意?
講故事就要講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留下不清不楚的結局,不完美。
太子和齊王兩個人的爭鬥從一開始一直延續到結束,太子大部分時間都是敗給了齊王,但是最後大勝,徹底扳倒了齊王,在陸文昔的攪合下,中書令張陸正將齊王供了出來,滅了齊王覬覦太子位的希望。
在蕭睿鑑和蕭定權兩父子互訴衷腸的片段裡,是頗為感人的。暫且不去討論蕭睿鑑是在演戲,還是在真情流露,僅僅這一片段,著實令人動容。父子之間經過多次的摩擦和對峙,真相大白的時候,劇集所展現出來的是血濃於水的親情。
習慣了太子一貫「天真」的哭哭啼啼,總是感覺到玻璃心,論年紀也不過二十歲左右,思想不夠成熟也能理解,從小缺鈣,長大缺愛,擱誰都會內心苦悶。但是沒法令人動容,反而過多的想法則是蕭定權太肉了,秉性太溫和,性格太懦弱。
而在蕭睿鑑得知了事情真相之後和蕭定權的一場對話,是完全走心的。此時會真真切切感受到父子之間溫暖的親情。
顧思林打了勝仗,但是卻在歸途中意外遇襲身亡,是一場意外還是一次精心策劃的陰謀,依舊是一個需要猜想的地方。
蕭定權去長州迎顧思林的官柩,陳翁西關送行,欲言又止的神態,又是在表達什麼意思?
八個月後陸文昔挺著大肚子說「已無後顧之憂」,所謂的憂指的什麼?
陸文昔前一句還說接下來要蕭定權陪著她去看好風景,後一句又說這一次是某人失信了,還用了「今後」兩個字。頗為費解。
所看到的第一劇終現場是在山水之間,有鶴飛翔的華亭,蕭陸二人相依相偎,此情可待不是追憶,是「再等等我」。
第二劇終現場是所有字幕播完了之後,兩個小片段:一是許昌平在太子林的內心獨白,知道了諸多事,又是何事?二是顧逢恩沒有扶蕭定權下馬,而是牽著馬徑直走向了軍營。
前後之間到底有沒有什麼關聯,一個八個月後,一個一年前,出現了時間差,這又是何意?
留下諸多猜想的結局並不是一個好結局,要麼快快樂樂的長相廝守,要麼悽悽慘慘的謝幕。
有謎題,沒謎底,這怎麼去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