捨棄急於求成!學會空倉等待!
俗話說:欲速則不達!在股票交易中,
這包括兩層含義:一是交易者的操盤水平是否支撐起自己的野心,
二是市場行情是否配合交易者所想要的機會。
股票交易就像一場長跑,起速越急,跑得越快,就越難以持久下去;有節奏地慢跑,反而會更加持久,更加長遠!
急於求成,是股票交易中絕大部分投資者的通病,也包括之前的自己.
他們總想著以最快的速度達到暴富的想法,
甚至要在兩個月內就要完成200%的目標。
沒錯,市場上確實有一部分投資者,
在極短的時間內靠著一波行情收穫了200%的成績,一段時間內,
運氣好的不得了,但運氣有來就有去,當運氣離去時,將會再次陷入虧損的泥潭。
但是,在經歷了快
速增長的成績後,
自信心極度膨脹的他們會非常自負的認為:這都是靠我自己本事掙來的,
既然我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贏得200%的收益,
那麼以後我依然可以按照這個速度前進,可以想像,不久我就要發大財啦!
追求暴富的心理,使得他們在每次交易時都變得孤注一擲,永不知足。
終於他們的運氣不再持續,行情不再按照他們的想法發展,
由於之前一直是滿倉的操作習慣,導致風險來臨時變得不堪一擊。
由於行情的快速推進,突然的、毀滅性的打擊讓他們的帳戶瞬間爆倉,
之前的收益如流星般迅速消逝!賭徒似的交易難以持續。
如果他們能嚴格按照自己的交易準則行事,捨棄急於求成,以慢為快,相信會收穫更持久的勝利!
為什麼散戶總是拿不住一個好股票呢?
其實大多數投資者在股票投資過程中都有過這樣的抱怨:「我知道那是一隻好股票,就是拿不住」。
更有的投資者說,幾乎所有翻倍的股票都曾經買過,就是漲一點就賣了。
在博主認識的那麼多A股投資者中,賺錢的也不少,
可是真正賺大錢的幾乎都是靠中長期投資優質成長股實現的,
靠中短線投機賺大錢的幾乎沒有,
或許有幾個所謂的高手在某一段時間內成績不錯,短線戰績斐然,
但是時間一拉長,這些人又都虧回去了。
最近這些年,A股多多少少都產生了一些超級大牛股,
但是真正能拿住這些股的人少之又少,而那些極少數孤獨的堅守者,
最終都成了市場的大贏家。那麼為什麼只有極少數投資者能夠堅守呢?
在A股市場做中長線投資為什麼那麼難?也許有些人會怪這個市場不成熟,
不適合做中長線投資。實際上,這顯然只是失敗者的藉口而已,
真正的原因還在於自己。彼得林奇曾經說過:「如果人們長期在股市賠錢,
其實該怪的不是股票,而是自己。一般而言,股票的價格長期是看漲的,
但是100個人中有99個人卻老是成為慢性輸家。這是因為他們的投資沒有計劃,
他們買在高位,然後失去耐心或者心生恐懼,急著把賠錢的股票殺出。
他們的投資哲學是『買高賣低』。」
散戶總是在說,某某股票翻了幾倍了;散戶買的股票,往往也都是能翻幾倍的票,
但很少有散戶能把一隻票拿到翻倍,更別提翻幾倍了,為什麼呢?
原因很簡單:
1.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2.被短線的視線迷惑。
3.趨勢行情裡炒短線。
事實上,最大的原因是股票市場創造了大量的資源,讓很多人一夜暴富,
所以大多數人在股票市場追求利潤。
所以想把握住股票漲的每一個機會,所以很多人沒有一技之長,在一天之內,
為了碰碰運氣,頻繁交易,久而久之,不僅要賺錢,還要虧損很多。
股票放量下跌含義
那什麼是放量下跌呢?股票放量下跌是指股價下跌的同時,換手率放大,
同時伴隨著成交量放大(與前幾個交易日相比較)。
放量交易是代表了這隻股票近期出現了某些消息,
或漲或跌那就要具體的分析但也要防止機構的惡意炒作。
放量或縮量從任何股票軟體上都會看到的,放量建議大家看換手率,
成交量的變化不是很明顯。
三連跌洗盤
上升三角形是由於股價每次上升到一定價位即遭遇拋壓,
意圖將籌碼從散戶的手中洗掉,主力則在一定的低位將其接住。
這種情況下,股價不用跌到上次低點就開始反彈,由此低點不斷提高。
值得注意的是,上升三角形的上漲高點基本水平,而伴隨著低點的不斷提高,
浮動籌碼越來越少,成交量會不斷萎縮。
放量下跌
放量下跌洗盤走勢時常會干擾投資者的正確分析,
因為成交量在相應的高位出現放大跡象,往往會給投資者造成一種頂部的錯覺,從而進行了錯誤的做法。
雖然此時大陰線的出現、成交量的急劇放大與頂部的走勢很接近,
但是卻有很多技術特徵與頂部的特徵是完全不同的。
靜,是進入股市的人最需要的品質
世界上最嘈雜的不是步行街、夜市,而是股市,一天24小時,一年365天,
時時刻刻有信息有聲音在幹擾我們的內心,讓我們的內心飄搖不定,惶恐不安,
心魔成為我們揮之不去的投資魅影。
在股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法則,股市的不幸者各有各的不幸,
但成功者都是一樣,他們都是做精、做專一門功課,並堅韌不拔的長期堅持,
最終,完成自身強大的完美轉身,走向成功。
學會安靜,傾聽心靈深處的聲音,在混沌中看清股市的真相,
學會堅守自己的信念,在股市中智慧的生存,淡泊則心靜,心靜則志向明。
道家說,靜能生定,定能生慧,水靜極則形象明,心靜極則智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