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快樂大本營》聯合了八大經紀公司,推出了新企劃——站穩了朋友,進行了新人主持的選拔。獲勝人選可以成為《快樂大本營》的12期常駐主持人。參加這次主持人選拔的大多數都是年輕idol,比如青春有你2裡的金子涵、X玖少年團的伍嘉成、R1SE翟瀟聞,張顏齊等。在公告發出到正式的主持選撥環節,許多粉絲欣喜的表示,愛豆有更好的資源和發展前景,著實是錦上添花的好事;但也有不少網友留言,沒有節目主持功底傍身的年輕偶像,真的可以成為合格的主持人嗎?在對這個問題拋出自己的理解之前,小編想帶大家重新認識一下陪伴了我們多年的全民綜藝——《快樂大本營》。
《快樂大本營》於1997年開播,最早的節目是邀請一些有特殊才能的人,或者可愛的孩子們進行表演;
1997年7月,節目不再單一地呈現明星的表演內容,而是更多的讓明星在舞臺上與主持人或觀眾互動娛樂;
2002年,《快樂大本營》首次引入了「主持群」概念,陸續推出了《快樂播報》環節和一系列遊戲;
2004年,《快樂大本營》開始確立以階段性活動為亮點,以普通觀眾為主角,淡化「大綜藝」的明星套路,嘗試「海選」、「真人秀」、「現場PK」等「泛娛樂化」的新概念;
2005年,《快樂大本營》開啟了主持人淘汰賽的新形式;
2007年,《快樂大本營》突出了「全民娛樂」的新概念,為普通觀眾或草根團體、組合打造了一個展現個性的「全民娛樂」平臺和分享快樂的機會;
2008年,《快樂大本營》對節目又進行了一次改版,從草根舞臺回歸「明星+遊戲」的模式。
快樂家族成長史
不難看出,《快樂大本營》企圖打造全民綜藝,中間進行過將節目嘉賓回歸草根團體和普通觀眾的嘗試,但最終節目的基本模式還是讓位給「明星+遊戲」。而這次的主持團新成員選拔,將娛樂明星不再單純的作為嘉賓加入到節目的相關元素中,而是以主持人的身份給予他們「常駐」的機會,很多快本的「草根「觀眾不禁感嘆,大本營是不是徹底「星化」了?其實,《快樂大本營》之所以在主持人選拔中推出聯合了國內知名經紀公司的新企劃,實則是對如今偶像養成計劃和年輕人追星習慣的共同考慮。網上曾經有一個很火的比喻:原本以為只是年輕人喜歡吃辣條,後來發現,90後從小學時代就開始吃辣條,而現在辣條產業的主要市場依然是踏入職場的90後。對於《快樂大本營》來說,它的受眾群體也許更為複雜,裡面既有愛吃辣條的90後,他們是快本二十多年來的常駐收視群體;而更多的則是不斷湧入追星市場的00後、10後。那麼面對新舊兩種具有不同追星觀念的群體,快本應該如何找到代際的平衡點呢?在很多00後、10後的觀念中,追星的直接體驗並不是把偶像當作神壇之上的存在,而是以「養成」的心態,和偶像一起成長,追星幾年以後,回頭看看偶像的成功,收穫滿滿成就感。而快本此次的決定,也許就是出於一種對「養成」模式的嘗試:粉絲們期待著沒有任何主持經驗的愛豆們給他們帶來新鮮感,這一路必定是成長交織著驚喜。而偶像的成長也映射了00後、10後的成長之路,互相陪伴、共同生長,也許正是養成模式的意義。對於90後來說,原本的幾位主持人依然是他們對快本回憶的最好詮釋,加入一些新鮮的血液也未嘗不可。我們再回到網友們的擔憂:
這些愛豆究竟能不能扮演好主持人這個角色呢?其實從之前的主持陣容來看,快本的主持團已經經過了幾次換血,對於主持人的風格,也許沒有特別硬性的定位要求,但你必須是「快樂的個體」。既然節目組的定位是全民娛樂,又要尋找快樂的主持人,那主持人對於炒熱現場氣氛上應該有特殊的功力。在最近的幾期節目中,「模仿」一直是快本把氣氛推向高潮的方法,從謝娜模仿劉敏濤登上熱度榜,到金子涵作為主持候選人分別模仿青春有你2中的三位學員(上官喜愛、趙小棠、虞書欣),再到謝娜再次模仿寧靜。可見,按照快本的節目性質,為大家帶來快樂的感官體驗,並不一定需要嚴謹的科班出身,在應變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夠基本到位的前提下,活躍氣氛的能力成了不可忽視的必備力量。因此,節目組對於新晉主持人的考量,也就更多的朝向該能力傾斜。除此之外,新鮮血液的加入也會為快本帶來更加可觀的收視率,這是快本不斷挖掘年輕受眾群體,永葆青春的不二法門。
作者:何亞麗 ©️播音中國版權所有(圖片除外)轉載請授權
文章轉載、專業諮詢、招聘發布、投稿(有償)、加微信交流群請添加微信:cnbyz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