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3月13日訊(浙江在線見習記者 趙明傑)近年來,隨著智能穿戴設備的日漸流行,一種可以測量血壓的智能手環應運而生。與傳統血壓計相比,智能手環體積小巧,可隨身佩戴,對於健身一族以及需要時刻關注自己身體狀況的老年人來說,是一大福利。
問題在於,這樣一個小小的手環,測量的數值真的準確嗎?近日,杭州市消保委聯合「好奇實驗室」、浙江省老年醫學研究所,對市面上可攜式血壓監測設備進行實時評測活動。
今天,杭州市消保委公布了評測結果。
測試結果:8款產品均有誤差
本次測評,共隨機取樣8款智能手環血壓計。其中包括6款銷量較高的帶血壓監測功能的智能手環,以及1款可測量血壓的智能手錶、1款腕式血壓計。價格最高的一款達1998元,最低一款為69元,相差近29倍。
圖片來源:杭州市消保委
根據不同的測量原理,這些手環分成三類。
第一類是光電法(PPG),啟動時,手環向皮膚發射一種光電信號,通過傳感器採集手腕部位的脈搏波,然後通過特定的計算公式,估算血壓數值。該類手環只需佩戴在手腕上,即可直接測量血壓。
第二類是光電+心電法(PPG+ECG)。就是在光電信號的基礎上,又增加了幾塊金屬片,用來採集心電信號,綜合兩種信號,估算血壓數值。使用時需要用手指按住表面的金屬按鈕,才可以正常測量。
第三類是示波法。一般這類手環背面有一個微型氣囊,通過充氣、加壓、再放氣的過程,自動測量血壓,這其實和電子血壓計是同一原理,只不過是用在手腕上,而不是手臂上。
浙江省老年醫學研究所副所長王國付主任醫師介紹,為進一步增強科學性和準確性,實驗過程中特別採用經過專業機構堅定合格的醫用電子血壓計測試結果作為參照標準,與8款產品測試數值進行對比。從結果來看,收縮壓方面,誤差值最小的有6.4mmHg,最大的誤差達到了19.5mmHg;舒張壓的情況也差不多,最小的誤差值有5.7mmHg,最大的則達到了12.4mmHg。
王國付提到,根據《JJG 692-2010 無創自動測量血壓計檢定規程》規定誤差超過4mmHg判定為檢定不合格,「以此為標準,8款產品的測量結果,均有不小的誤差。」(註:該規定於2010年5月11日經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批准,並自2010年11月11日起施行,是目前規範無創自動測量血壓計產品質量的重要標準。)
專家提醒:家中常備電子血壓計
浙江省老年醫學研究所副所長王國付主任醫師接受採訪
血壓監測為什麼重要?王國付表示,血壓是醫生選擇不同用藥和治療方案的重要依據,「錯誤的血壓會誤導醫生做出錯誤的判斷,進而影響整體治療。」他強調手環這種新生事物,由於不屬於醫療器械,國家尚未有相關的檢測標準,因此測量結果僅供參考,絕不能代替血壓計,作為診斷治療的依據。
既然以現有的技術,智能手環還無法做到準確測量血壓。那麼,什麼樣的產品才是合適的選擇呢?
王國付建議,對於需要時常監測血壓的老人或患者來說,在家中使用電子血壓計測量血壓是比較理想的情況。在電子血壓計的選用上,王國付提醒應當注意以下3個方面,一是儘量選用袖帶式,不要使用腕式,二是在購買產品時要認準有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認證標誌。此外,在使用血壓計後,要按照廠家產品說明書上的要求,定期去做校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