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種植這「怪物」,沒見過的都說浪費土地,種植戶卻悶聲發財

2021-01-07 舜網

果園

去年咱村的農民老李引入一批新品種果樹,剛種植的時候很多人都說老李有地沒東西種,種下一棵棵仙人掌當觀賞嗎?老李引來的「仙人掌」個頭都很小,種植起來卻是非常的佔地。老李規劃後株距需要三米左右,比種植其他果樹還要寬很多。我們種植柑橘類的果樹株距選擇2米到2.5米左右即可。

老李這樣的舉動讓村裡的很多農民費解,這到底啥果子啊,這麼佔地老李還樂呵呵的不肯說。每天老李都帶著農具出門打理這些傢伙。樹下一根主幹樹上跟爆炸了似的分開。最主要的一點是,老李之前的田地是比較乾旱的,種植果樹很多都適應不了。這次種植這些玩意卻長勢非常的好,一點都沒有出現乾旱枯死的現象。

在村裡一群死纏爛打的農戶面前,老李說出了真相。他種植的這種水果叫火龍果,在本地是很少見的。大家都吃過火龍果卻沒見過火龍果長啥樣。有心人查詢了資料,原來火龍果類似於仙人掌,是耐旱的一種植物,在老李這乾旱的土地上種植最適合不過了。

老李前幾年在外頭打工接觸到火龍果種植,深知自己家裡的土地特性,故將果樹該種火龍果。火龍果的種植比較好管理,火龍果的病害比較少,生命力很頑強,管理起來會輕鬆很多。這樣栽植一年後,火龍果即可在7~8月開花結果,效益比柑橘類果樹快,縮短了資金周轉期。

從長勢上預計,今年老李這片火龍果園將全部進入投產,產值會有4萬斤左右的火龍果。價錢好的時候,一斤火龍果收購價是1.5~3塊區間,一年下來至少可以收入6萬,扣除成本比之前的柑橘類果樹會好一些。等到秋季的時候,老李就可以悶聲發大財。由於去年柑橘盛產,最後很多農戶都滯銷虧本。今年老李賺的好了,肯定會有很多村民跟著老李一起種植火龍果了。

(以上圖片來源於網絡,與本文無關)

相關焦點

  • 陽西新墟:3000畝發財樹助種植戶發財
    這些發財樹樹幹挺直,一片綠意盎然的景象。這位來自湛江的種植戶叫謝明東,兩年前在這裡承包了兩百畝山地,種起了連片的發財樹。他笑著告訴記者,發財樹的種植期大概三年,眼前這一片樹再過一年時間就可以銷售上市了。
  • 形似紅薯的進口水果,引入我國就被廣泛種植,種植戶卻說:上當了
    現在網紅帶貨成了一種潮流,有很多的蔬菜水果都是我們以前沒有見過的,但是被網紅宣傳之後,就這種水果就成了網紅熱門水果,種植戶也看準了這個機會,紛紛投身種植網紅水果的事業中。這幾年有一個網紅水果特別流行,這個水果就是雪蓮果,幾年前才剛剛引進我國,走進大家的視線。
  • 專業種植帶動農民致富
    曾馬勝是遂溪縣草潭鎮人,曾在外地工作,後辭職回到老家承包土地發展農業,幾經失敗,終於走上致富的道路。目前,他承包的土地達3000多畝,是當地最大的專業種植戶之一,帶動了一方農業生產發展和農民致富。2014年,曾馬勝開始成立「遂溪縣茅山種植專業合作社」, 該合作社由127戶農民組成,當時貧困戶有101戶。新生力量的加入,合作社「芝麻開花節節高」,加入合作社的農戶每年收入也穩步增長。另外,他不斷調整種植結構,除了保持番薯、西瓜產業,還發展火龍果、火參果等新興產業,並延伸到港門鎮和雷州市客路承包土地種植香蕉等。
  • 你見過種植苔蘚致富的嗎?福安農民做到了
    福安新聞網消息(林耀琳 丁立凡)種糧食、種水果,你還見過種植苔蘚的嗎?
  • 農村怪現象:農民跟風種植砂糖橘,專家勸不要種,種植的卻發財了
    現在廣西很多農民都是種植砂糖橘的,而且種植的規模一年比一年還要大。如今光桂林地區就有幾百萬畝砂糖橘了,在專家看來肯定是供大於求了。只不過專家的說法農民可不聽,因為覺得一點都不管用,前幾年專家就說砂糖橘不要盲目種植了,再種植的話就要虧本了。
  • 金鬥村土地肥沃,適合種植藥材,甩開膀子狠抓經濟建設
    說得再好聽,唱得再婉轉,經濟上不去,老百姓生活不改善還是白搭。金鬥村欠的外債是向書記心頭的大事。提人氣、改民風、正法紀,營造了良好的社會環境,下一步就得甩開膀子狠抓經濟建設了。好在金鬥村土地肥沃,適合種植藥材。
  • 讓農民生活越來越「紅火」——記雲浮市第六屆人大代表、辣椒種植帶頭人陳潔玲
    陳潔玲是雲浮市第六屆人大代表、羅定市綠家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當地人都親切地稱她「辣妹子」。作為當地有名的辣椒種植帶頭人,陳潔玲主動參與脫貧攻堅工作,帶動廣大農民通過種植辣椒實現增收致富、精準脫貧,讓農民生活過得越來越「紅火」,同時以人大代表身份積極為農業發展建言獻策,發揮了模範帶頭作用。
  • 【媒體印象】勤學善用新農民——記長春市正浩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
    【媒體印象】勤學善用新農民——記長春市正浩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唐明亮 2020-12-04 07: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兩個月多收入3萬多,黃瓜種植戶分享致富秘訣
    他們都是當地的黃瓜種植戶,帶著自家黃瓜拉秧早、坐果少、根系生長差等問題來到示範棚和張家軍取經的。 張家軍種的黃瓜不僅成為了當地瓜農的「教科書」,與同村的種植戶相比,每斤都能多賣兩三毛,更是徵服了當地以高標準著稱的收購商王天運,3畝黃瓜早早被全部預訂。
  • 「按戶連片耕種」提高農業效率——湖北沙洋土地「按戶連片耕種...
    沙洋縣農村經營管理局局長王家平說,這種方式雖然解決了土地分配的公平問題,但不利於機械化耕作,制約了農業生產效率的提高。王家平介紹,地塊過於分散,農民種地投入產出比低,當時村民反映「有的地不要錢都沒人種」。此外田塊之間種植作物不同,管理起來不方便,村民之間還因田塊取水、過水、農作物收割時間不一致產生了很多糾紛。
  • 小麥種植成本有哪些?種植收益如何?2020年小麥種植前景怎麼樣?
    第一,2020年小麥種植前景分析小麥是我國主要的糧食作物,我們在前面已經講過,雖然需求量有所下降,但是總量仍然十分龐大。基於這一點小麥的種植前景就不會太差,大家可以放心,而且對於廣大的種植戶來講現在種植小麥,國家還有一定的補貼。
  • 中國人在非洲承包土地,大規模種植糧食,能賺到錢嗎?
    在非洲種植糧食作物不同於在中國種植,因為,我們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將需要的種子化肥等運輸到非洲,同時,還需要僱傭中國的農民前往非洲從事種植工作,而且在非洲租佔土地也需要一定的費用。所以,這些水土不服帶來的相關問題,都是我們需要考慮的因素,一旦農民出國來到非洲非常不適應,集體水土不服最後引發各種疾病或者罷工,我們的農業種植又該如何進行下去呢?即使,沒有說得這麼嚴重,在人生地不熟的非洲,思鄉心切,對於祖國和家鄉的懷念也是這些農民工需要克服的一大難事。
  • 科學種植讓木納格葡萄成農民增收「主力軍」
    □本報記者/何玲對於木納格葡萄種植戶來說,砍去辛辛苦苦種植了十多年的葡萄樹是非常心疼的一件事,但在阿圖什市,葡萄種植戶們卻心甘情願地將已掛果的葡萄樹砍掉。「以前不懂技術,認為葡萄樹種植得越密產量就會越高,沒想到葡萄樹枝葉茂盛不通風,讓葡萄生了病,導致品質下降。
  • 2019年農村種植哪些花卉最賺錢?這4種花卉可能比較賺錢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這局口號可不是白喊的,現在為了響應國家這個口號,很多回鄉創業農民逐漸增多,農村發展離不開種植和養殖,而種植行業中人們為了追求利益,都會選擇一些經濟性的作物,這些奶奶花卉和苗木市場比較好,因為城市綠化和國人在家喜歡種植花卉的程度越來越高,就說這種植花卉吧,農村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 雲南種植戶60噸柑橘,河北種植戶100噸蘋果急待銷售!
    疫情期間,種植戶的銷售難題較往常加劇,且正值銷售季,歡迎有銷售渠道的收購商朋友積極對接聯繫,幫助急待銷售的果農解決銷售問題,為消費者、社區團購、商超、批發商提供更多好的農產品,讓我們互幫互助,共渡難關!也希望各位朋友能動動手指轉發起來,更大範圍幫助果農朋友解決銷路問題!
  • 種植補貼扶持項目有哪些?補貼標準多少?2020年種植補貼政策解讀
    隨著農村經濟的快速增長,現在農村發展種植的農民朋友也越來越多,一方面壯大了農村的農產品市場,另一方面讓農民朋友的收入提升了,這也就意味著農民的生活水平可以通過發展種植業來提高。想必,很多種植戶朋友都知道,現在農村的種植扶持項目有很多,但是想要拿到項目的補貼卻是比較難的,而且現在很多的申報部門必須規範運作才能順利地拿到扶持資金,種植規模的大小對申請和補貼資金影響也比較大,那麼2020年種植補貼扶持項目有哪些?補貼標準是怎樣的?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了解下!
  • 提高百香果種植產量的秘訣是…很多種植戶知道了都汗顏!
    百香果交流、合作、投稿請加微信zuitianmei 或 a15577185372         近3年來,百香果在水果電商的熱度爆發式提升,全國人民開始認識並喜愛上百香果,各地區種植面積都在擴大,廣西種植面積居全國之首,約有30萬畝,佔全國百香果種植總面積的70%以上。
  • 農村大爺種豆子,用一根竹竿標地:感嘆村裡只有二戶種植
    日前,安徽迎來連續陰雨天氣,很多農民在降雨之前就把玉米播進了田間,迎來一段時間的降雨之後,玉米正好該長出來了,這種風調雨順的天氣簡直太給力了。連續下了多天之後,天氣開始放睛,一些農民準備在田間播種大豆,過幾天還要有連續的降雨,這將為大豆的生長提供有利條件。
  • 農村種植桂花很掙錢,為何被當柴火燒?兩戶農民失敗的教訓告訴你
    最後沒人要了,白白地虧了6萬多塊,投入了大量的財力人力物力,也沒掙到錢,反而是田地裡被桂花樹苗佔著,種不了別的農作物。農民二,是他的鄰居,種了幾畝桂花樹苗,有老闆出價10萬來買,他沒賣想著還能漲價,結果也砸手裡了,10萬塊眼看著一文不值,打水漂了。2013年的時候,當地有很多農民種植桂花樹苗,有的出手早的就掙錢了,出手晚的就只能挖掉當柴火燒,還能種別的農作物。
  • 上百萬斤土豆堆積,怎麼也賣不動;市場已經泛濫,種植戶們犯了愁
    這就是典型的「站著說話不腰疼」,農民的辛酸並不是將這些農產品賣出去就完事了;畢竟全家人一年到頭的收入,就指望著這些農產品賣個好價錢。並不是農民不懂得變通,就比如你給老闆辛苦打了一年的工,到了年底還不給你結算工錢一樣的道理。農民是沒有工作的特殊職業,而這些農產品賣出去得到的錢,就是農民的「工資」,是維持一家老小生活的根本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