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一次偶然看到一部電影《廬山戀2010》,主演是李晨、秦嵐還有方中信,導演是張瑜並且她在片中親自出鏡,依然飾演周筠。
這部看起來像是《廬山戀》續集的電影票房和口碑全撲街了,雖然它的拍攝設備更先進、化妝更完美、吻戲更多也更大膽,但還是毫無意外地撲街了。
其實撲街的原因很簡單,美夢重溫的結果多半都是噩夢。
好吧,忘掉噩夢,讓我們從其他角度再次重溫那個叫《廬山戀》的美夢吧,講一講它背後的故事。
1、五天寫出來的劇本
1979年夏天,來自江西九江的作家畢必成來到上海電影製片廠開會,他在開會期間利用空餘的時間只用了五天就寫成了劇本《廬山戀》,最初他的想法是,用這個故事去展現家鄉廬山的美景,歌頌祖國的美好山河,畢竟在此之前廬山這座名山身上的歷史味道要遠遠大於其景色的魅力。
實事求是講,這部五天寫成的劇本論故事性確實很一般,基本上屬於那個時代言情片的慣用套路,男女主角的邂逅、相戀,家庭的阻力、分手,巧合的重逢和大團圓結局......有時候看《廬山戀》就像看七十年代的瓊瑤電影一樣,故事性似乎都不怎麼強。
《廬山戀》之所以成為我國電影史上的裡程碑,當然不是靠故事性,一方面這是一部景美、人美、情美心更美的經典文藝片,另一方面《廬山戀》更是通過其引領風潮的大膽劇情成為時代的標籤。
2、張瑜到底換了多少套時裝
《廬山戀》中,女主角周筠的穿著首先成為觀眾們關注的焦點,她幾乎在每一個場景中都會換衣服,而且每一件衣服都是那麼新潮,有的甚至放在現在也不算過時。
當然,吸引觀眾的還有女主角的髮型和高跟鞋,在此之前,高跟鞋和燙髮幾乎是女特務的標配,現在忽然成為一位可愛女孩的裝飾,讓人不得不感到「世事要變了」。
此外,在電影中還出現了讓當時的人難以置信的一次成像照相機,在當年一部照相機幾乎都是高檔奢侈品的時代,這樣的新鮮玩意兒足夠吸引眼球。
在當年,關於飾演周筠的張瑜到底換了多少套衣服也成為一個熱門話題,後來確實有相關統計,她總計出現在鏡頭裡的時裝有四十三套之多,這個數字別說當時了,擱現在的電影裡也是很驚人的數字,因此《廬山戀》可能不僅是我國最早的風景片,還是我國最早的時裝片。
張瑜回憶說,那些服裝大部分都是劇組從香港買來的,她也是第一次看到那麼多好看的衣服,也第一次感覺到自己是一個真正的女人了。
不過,張瑜也有自己的煩惱,一個煩惱是她不會穿高跟鞋也不適應高跟鞋,為此她特意學了很長時間,還包括國外女性的吃飯、走路、語言和動作,事無巨細幾乎全部從頭學。
另一個煩惱是有些衣服雖然很漂亮但她也不好意思穿,其中一件是泳衣,這讓她非常難以接受。
另一件則是她在御碑亭避雨一節中穿的緊身上衣,那件上衣將她的身材曲線完全勾勒出來,讓她十分害羞,還是導演強令她必須穿才勉為其難穿出來的。
3、兩場吻戲刪掉一場
《廬山戀》在日後最被津津樂道的就是其中的一場吻戲,甚至還被冠上「新中國電影第一吻」的名頭,實際上這是不準確的,新中國電影第一吻應該是比《廬山戀》早一年的《生活的顫音》中冷眉和史鍾麒的一吻,而且那是一次真正的接吻。
當然,《廬山戀》中吻戲之所以出名除了電影本身名氣大之外,其環境、鋪墊和那份純真也是其名氣之大的原因。
在那場吻戲之前,周筠和耿樺在如畫的風景裡靜靜呆著,氣氛輕鬆又甜蜜。
電影的鏡頭不失時機地給了周筠身材一個特寫,將她身上的女性特徵和魅力展現地恰到好處。
就在那恰到好處之間,周筠在耿樺的臉上輕輕一啄,耿樺驚訝地瞪大了眼睛,羞紅了臉,那份突然、意外、驚喜之感撲面而來,讓觀眾感同身受。
實際上,拍攝那場戲之前,為了達成突然性,導演沒有告訴飾演耿樺的郭凱敏拍什麼戲,只告訴了張瑜。
本來導演是要張瑜吻郭凱敏的嘴唇,但張瑜實在下不了決心,只能匆匆一啄,而郭凱敏確實什麼都不知道,因此那一瞬間兩人的羞澀和驚訝全都是真情實感。
值得一提的是,導演黃祖模「賊心不死」,他在後面的劇情裡還是安排了一場真正的吻戲,這次已經有「經驗」的張瑜和郭凱敏反而更放不開了,一組鏡頭拍攝了一個多小時依然不是很成功。
導演黃祖模看了樣片之後覺得太假了,絲毫沒有之前那場吻戲的純真之感,於是他只好忍痛割愛刪掉了這一場戲。
4、《廬山戀》吻戲背後的爭論
其實,在《廬山戀》拍攝當年,社會上曾經有一場轟轟烈烈的關於「吻戲」的爭論,其起點是《大眾電影》1979年第五期封底的一張照片,那是《水晶鞋和玫瑰花》的劇照,王子和灰姑娘的擁吻。
這期雜誌發行之後,來自新疆農墾局的一位幹部問英傑給《大眾電影》寫了一封措辭激烈的信,對這張封底照片進行了強烈的抨擊,認為文藝作品不應該出現這種東西,他甚至向《大眾電影》挑釁,敢不敢把他的信刊登在雜誌上。
《大眾電影》雜誌社經過商討,在當年第八期雜誌上全文刊登了問英傑的來信,這引發了全社會的討論,《大眾電影》共收到相關來信一萬一千多封,最多時一天就七百多封,最後經過統計,贊成問英傑觀點的人只有3%。
一年後,隨著《廬山戀》的熱映,關於文藝作品中是否應該存在「吻戲」的爭論戛然而止,因為已經不需要再進行任何爭論了,人民群眾對於電影《廬山戀》的追逐和喜愛說明了一切,《廬山戀》也橫掃當年的金雞獎和百花獎,事實勝於雄辯。
5、張瑜爆紅之後的「戀情」
隨著《廬山戀》的熱映,女主角張瑜連續獲得金雞獎和百花獎最佳女演員獎項,成為那個時代國內最炙手可熱的女明星。
人紅是非多,居然有兩位女影迷拿張瑜的戀情打賭,為其製造了一出「烏龍女友」事件。
當初拍攝《廬山戀》時,張瑜和男主角郭凱敏都還沒談過戀愛,導演黃祖模有意撮合他們,但兩人卻始終不解風情,即使觀眾們管他們叫中國的三浦友和和山口百惠也沒把他們拴在一起,最終張瑜和郭凱敏的同事導演張建亞好上了。
誰料想,這時候半路殺出來一位汪嘉偉,當年中國男排的主力,全國公認的大帥哥,張瑜成了汪嘉偉的「烏龍女友」,這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有兩位女影迷冒充張瑜給汪嘉偉寫信示愛,「鴻雁」傳書幾個來回後,汪嘉偉居然相信了,為了和「張瑜」在一起,他甚至和自己的女友時任中國女排二傳張潔雲分了手,這讓郎平她們對張瑜是又氣又恨,在一次冠軍慶功宴上全都不理前來參會的大明星張瑜。
東窗事發之後,汪嘉偉特意前往電影廠見過一次張瑜,他只是禮貌地問了一句,寫信的是不是張瑜本人。張瑜給了否定的回答後,汪嘉偉當即表示道歉,然後轉身走了。
張瑜後來回憶說,汪嘉偉確實挺帥的,就是個子太高了,都頂到天花板了,和他說話挺累的。當然當時也有朋友勸張瑜「烏龍成真」,但張瑜表示自己當時有男友不會去追別人,汪嘉偉真喜歡她可以追她嘛。
唉,可惜了。
六、《廬山戀》促成的愛情
《廬山戀》這部電影雖然沒能促成張瑜和郭凱敏,也沒有促成張瑜和汪嘉偉,但卻促成了無數熱愛這部電影的青年。
當年曾有無數熱戀中的青年結伴登上廬山,踏著周筠和耿樺曾經的足跡,在他們山盟海誓的地方許下愛的諾言。
在這些被《廬山戀》促成的愛情之中有一對堪稱最特別的夫妻。
廬山上有一個東谷電影院,1980年7月12日《廬山戀》就是在這個電影院完成首映,後來這個電影院改名為「廬山戀電影院」,並且從此只播放一部電影,也就是《廬山戀》,由此也創造了一個難以打破的金氏世界紀錄。
在廬山戀影院中有兩位年輕的放映員,他們從剛上班就開始在電影院負責放映《廬山戀》,然後相親相愛,結了婚有了孩子,甚至一直在這裡工作到退休,《廬山戀》伴隨了他們幾十年的人生。
這也是一段關於愛情的傳奇,不是嗎?
有時候,真的感覺《廬山戀》就像一場夢,一場關於青春的夢,一旦醒來,夢中那種純真、純情、純潔和純淨,就再也找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