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品牌體驗LAB(leapingcreative)
在2016年里約奧運會開幕式的聖火點燃儀式上,相信無數人都被主火炬臺那猶如耀眼太陽般的動態結構造型所深深吸引。這個裝置作品背後的設計師是來自美國的動能雕塑家 —— Anthony Howe。
Anthony Howe 出生於美國猶他州鹽湖城,先後就讀於康乃狄克州沃特敦的塔夫特學院、康奈爾大學的斯科維根雕塑與繪畫學院。
他剛接觸到動力學雕塑的契機是在成為倉庫管理員的時候,那時候的他已經畫了6年的山水畫,對靜態的藝術世界產生出動搖之心,而恰巧在自己工作的倉庫裡堆放著許多廢棄的鋼條,他便突發奇想,試著把鋼條做成會動的雕塑。
由於每一件作品都需要非常嚴密的動力學計算,Anthony Howe 甚至重新補習了物理知識。他的取材範圍很廣,包括天文模型、科幻作品、微生物、數學曲線等等,當有了新的設計思路時,就開始利用軟體進行建模,並在電腦中測試動態效果。
在加工零件的過程中,為了保證不會因為絲毫誤差而影響轉動效果,每一個組件都必須精準地與軸線結合。
這些完成品之所以能夠自己轉動起來,其實是因為Anthony Howe在製作過程中參考了風車的原理,利用風力驅動葉片,然後產生能量使雕塑運轉。為了讓自己的作品在風力較弱的環境下也能轉動,除了把材料打造得更加輕薄之外,Anthony Howe還為零件設計出非常精密的齒輪結構。
Iris van Herpen F/W 2019 Couture在2019年,Anthony Howe 受邀參與品牌 Iris van Herpen 2019秋冬系列時裝秀的舞臺裝置設計。
這個擺放在秀場中心的環狀旋轉裝置是他的「Omniverse」系列裝置作品。一扇由中心放射狀的金屬杆和絲狀圓盤構成的拱門緩緩地轉動,營造出一種極其靜謐的氛圍,仿佛是催眠治療現場。
《My Father's Influence》看起來像一塊LED屏幕不停轉換著畫面,但實際上發光的是256面不斷搖擺的鏡子。
Anthony Howe在雕塑背後設計了一個風力系統,當風力系統在快速轉動的時候,它所產生的氣流便會吹動前方的鏡子,而由於晃動的鏡子角度不一樣,就會形成波光粼粼的效果。
《Face》作品是一張抽象的臉龐,隨著微風吹過,臉龐似乎變得支離破碎,產生出一種獨特的效果。
Anthony Howe 的動力學雕塑看起來魔性、奇特,甚至有一種未來科幻感。當然,這其中不能缺少大自然的參與。正因為與風有了互動,藝術裝置似乎才有了自己的生命,看起來更飽滿更加有魅力。讓人工與自然實現協調共生,這大概是 Anthony Howe 最大的願景。
Anthony Howe官網: https://www.howeart.net/
圖片來自網絡
如有侵權,請聯繫後臺刪除。
推薦閱讀
點擊下方圖片即可閱讀
喜歡這篇文章請點擊「在看」 | 把本號分享給你的朋友 | 歡迎留言投稿交流 | 微博@Zaome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