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出血又叫做腦溢血,是指非外傷性腦實質內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腦出血的發病率佔全部腦卒中的20%~30%。腦出血發作時,患者短時間內就有可能出現呼吸和心跳停止,給生命帶來極大威脅。
那麼,導致腦出血的原因都有哪些?
腦出血又應該怎麼治?
腦出血治得好嗎?
關於這些問題,我們一起來看看專家解讀。
一、哪些症狀是腦出血的前兆?
1.劇烈頭痛
這個症狀是腦出血初期的表現症狀之一。頭痛症狀大多位於患者大腦出血的一側,如果患者出血造成顱內壓力升高,其疼痛範圍還可能擴展到整個頭部。
2.嘔吐
患者的嘔吐中樞位於大腦靠後側一點,具體在延髓外側網狀結構的背外側邊緣。當患者發生腦出血情況時,直接造成顱內壓升高,導致嘔吐中樞受到刺激,從而引發嘔吐;或者患者出血部位直接處於嘔吐中心的周邊,形成血腫直接壓迫中樞,從而造成嘔吐。
3.肢體偏癱
腦出血大多出現在大腦的內囊,而內囊又是神經傳導束相對聚集的部位。在這些神經傳導束中又包含皮質脊髓束、皮質腦幹束兩種能直接負責對側肢體運動的神經,如果受到血腫的直接刺激,就會造成神經傳導出現異常,從而引發偏癱。
4.言語不清
患者會出現舌根僵硬、口齒不清、講話困難等情況,有時還可能在與別人交談時,突然出現語言障礙,或自己所表述的內容對方完全不理解,這是腦出血患者最為常見的早期症狀之一。
5.眼底出血
眼底出血主要是腦出血壓迫了視神經,造成患者眼部出現異常而引起的眼部症狀。同時,患者還可能出現眼部重影、視力受損等症狀。
6.嗜睡
部分患者在出現腦出血前,可能會有過度嗜睡的情況,並且通過睡眠也不能消除疲憊感,這也屬於腦出血最早期的症狀之一。
7.神經功能障礙
有時候患者會感覺自己神志不清、意識模糊,有時還會喪失對大小便的控制,這都是因為腦出血造成大腦的中樞神經受到影響所致。
二、哪些因素可誘發腦出血?
1.高血壓
高血壓是腦出血最主要的發病誘因。長期高血壓會導致患者的血管壁非常脆弱,並在大腦動脈上形成很多微動脈瘤。一旦血壓驟然升高,就可能導致微動脈瘤破裂出血,誘發腦出血。
2.氣候因素
腦出血發病率較高的時間段是季節交替時。由於氣溫波動較大,人體內的代謝功能也會出現異常,從而導致體內腎上腺素分泌增加。血液粘稠度增加,大腦的血管壁變脆,更容易誘發腦出血。
3.劇烈的情緒波動
劇烈的情緒波動是造成腦出血的又一個主要原因。當患者處於極度興奮或極度悲傷時,人體內的交感神經興奮過度,導致血壓升高、心跳加快,致使脆弱的血管壁承受不了壓力出現破裂,從而引發腦出血。
4.吸菸、酗酒、飲食不當
長期吸菸會導致人體內血管壁的脆性增加,無法很好的承受體內血壓波動。長期飲酒會導致血管出現收縮舒張的調節障礙。同時,血管內長期沉積脂質,會導致血管條件變差,進而出現血管破裂,引發腦出血。
不當飲食包括經常吃一些高鹽、高糖、高脂的食物,從而加大了血管的壓力,增加腦出血的患病風險。
三、腦出血如何治療?
首先,腦出血發病後要及時到醫院救治;
其次,醫生根據腦出血患者的個人情況,適當的使用降壓藥,將患者的血壓控制到正常範圍內;
然後,重點給腦出血患者消除腦水腫,有效的降低顱內壓;
再者,根據患者的情況,適當使用止血藥以及凝血藥,以此控制腦出血症狀;
最後,如果有必要,還要對患者進行手術治療。
四、腦出血時間分期
腦出血分期主要是根據腦出血發病之後,不同病程發展階段而進行分期。分期可以分為:
1.超急性期,主要指發病六小時內。該期患者病情發展快,很容易發生死亡,需要進行積極幹預。
2.急性期,主要是指發病後六小時至兩周內。該期患者病情很容易發生變化,比如有可能會導致再出血、腦水腫、相關併發症等情況。由於病情變化,也很容易導致患者死亡。
3.病情恢復期,主要指發病兩周至六個月之內。患者處於恢復階段,需要介入康復治療,使患者的神經功能受損症狀得到最大化的康復。
4.後遺症期,主要是指六個月之後。此時患者病情穩定,重症患者可遺留有偏癱、言語障礙甚至關節攣縮、變形等情況。
楊興奎
神經外科主任、副主任醫師
陝西省抗癌協會第一屆神經腫瘤專業委員會委員,世界中聯小兒腦癱專業委員會委員。畢業於第四軍醫大學,在解放軍三甲醫院神經外科從事臨床工作20餘年,2017年從部隊退役後就職於西安中醫腦病醫院,現任神經外科主任。在國家核心期刊發表論著20餘篇,出版專著1部,發表SCI論文1篇,承擔課題1項。榮獲陝西省科技二等獎2項,地市科技二等獎1項,個人專利2項。
擅長:腦血管性疾病的介入手術治療,同時在創傷性特重型顱腦創傷、大量腦出血、腦幹出血、顱內腫瘤、功能性神經疾病(面肌痙攣及三叉神經痛微血管減壓術)的手術治療方面有豐富的臨床經驗。
如您有任何疑問,請撥打
寶寶數感不好怎們辦?老師視頻指導,教你抓住孩子最佳數感培養期
三年治療為腦癱患兒圓了上學夢 媽媽醫師節給醫生送上特別的禮物
看見醫師,便睹見了生死與歷史!各級表彰頒給西安中醫腦病醫院醫務工作者
文章內容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編輯 | 萃萃
審核 | 楊興奎 張麗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