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不知道的香港
□ 林嘉文
很多年前當我初歷香港時,一直沉默不語的的士大佬經過灣仔時手向外猛然一揮:紅燈區!記住啦!我被他粗啞洪亮的聲音嚇了一跳,還沒來得及反應呢車已絕塵而去,只能回頭顧盼那片朦朧的燈紅酒綠空悲切———那時我甚至不知道「灣仔」這個地名。
雖然一直不明白自己臉上哪一部分長得讓的士大佬認為我應該記住紅燈區的位置,我只能安慰自己,一位精力旺盛的小夥子對一個城市紅燈區的獵奇心理是很說得通的事情。然而之後很長時間,因為矜持和對確切位置的不清楚,我一直沒機會再造訪著名的灣仔紅燈區。灣仔對於我的意義跟許多遊客和港漂一樣,無非是三大建築:金紫荊廣場、會展中心和入境署大樓。
直到有一天我開始在灣仔工作,幾天後才猛然醒悟,公司樓下的那條街,就是當年的士司機給我指的紅燈區!
這條街叫駱克道,而所謂的紅燈區,集中在分域街與菲林明道分別跟駱克道交會截出的一段。白天沒有紅橙藍綠的霓虹燈管,插著加拿大、英國、澳大利亞諸強國旗,外面站著一黑粗南亞面孔保安的諸多酒吧並不顯眼,有的甚至關門歇業,偶爾走進空無一人的酒吧中吃著意粉三明治的老外也讓人覺得它更像是一家普通的西餐廳。
然而顯眼的是那些在駱克道上的「馬殺雞」立式招牌和傳單,是那些在泰式快餐店和越式餐廳吃著PadThai和叻沙海鮮面的東南亞女子面孔。她們一臉倦容,扎著簡單的馬尾辮,眼圈邊的煙燻妝和嘴唇上的那抹紅已有些糊亂。低胸上裝、超短牛仔裙、黑色性感絲襪和超高黑松糕鞋,加上不合時宜的就餐時間,難免會讓人感受到一絲風塵氣息。
等到我們下班,走在路上再見到這些女子時,精心打扮的妝容已讓她們煥然一新,仿佛她們的一天才剛剛拉開序幕。天色漸黑,音響躁動,駱克道開始熱鬧起來,紅男綠女穿梭,再一看,多是西方男子面孔和東南亞女子面容,有種來到了泰國夜店區的錯覺。
因此所謂的紅燈區大抵不過是老外的紅燈區,至於本地人的紅燈區在哪?一樓一鳳集中的旺角深水埗算是一地,但那只是低端的市場,真正高端的市場在哪?一路向西,你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