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人類生存的的最基本的物質條件,所以每天及時地補充水分也是人生活的必要內容。而選擇一件合適的燒水工具能為生活增添不少便利性。 用過幾種快速電水壺,最初是二十年多前流行的塑料外殼的,普遍是簡易電熱管加熱方式。而十幾年前市場上常見的是單層不鏽鋼外殼電水壺,可分離式底座,款式和結構基本和現在的相同。而最近幾年為了安全考慮,又進化為雙層防燙帶保溫功能的電水壺,性能不斷在完善。 這款九陽電水壺容量為1.3L,外包裝比較小巧。普通黃色瓦楞紙包裝,單色印刷比較樸素。頂端開口部印刷有貼快遞單欄,應該是電商專供的型號。 壺身本體高度為19公分左右,壺底寬度為14.5公分,白色的塑料外殼光潔度不錯,手感比較光滑,注塑工藝還算比較好,接縫及邊沿處未見明顯的飛邊或毛刺。
亮點與細節
打開壺蓋,電水壺的壺口寬度為10公分,比我以前用過的單層不鏽鋼電水壺的壺口要寬廣一些。成年人的手可以輕易探入壺內,方便擦拭清潔水壺內部。
壺底部使用了三顆Y型槽專用防拆螺絲,用於防止非專業人員私自拆開修理,以免增加使用時的安全風險。中間黑色的圓環為電源耦合連接器,與水壺內部的溫控器為一體的,品牌為CN.GET,型號為 DWK01-A3 ,是一個國產的溫控器,檢索到可能是由浙江達威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出品,網站資料顯示該廠也為其他多家知名電水壺品牌廠商供貨,質量應該還是靠譜的。
電水壺底座自帶的電源線73釐米(含插頭部分),符合國家標準不大於75釐米的規定。從安全角度來說,電水壺的電源線應該越短越好,所以在保證必要的長度前提下,可以如圖所示把多餘的電線卷繞在底座內部。當然如在閒置不用時也可以如此收納儲藏。
試用過程與體驗
別看這只是一件不起眼的小家電,國家標準對於電水壺的檢測標準條款可真不少。下面就是參考國家標準規範,簡單測試試用一下該電水壺。 首先測試了一下壺嘴出水性能,把水壺裝滿水,然後以接近90度的角度倒水,水都是在壺嘴處流出,壺蓋縫隙裡未見明顯有水溢出,所以壺嘴出水性能是合格的。
壺身材質問題,最近幾年,只要是採用的不鏽鋼材質的電水壺,不論是貴的還是便宜的,都把使用的是食品級304不鏽鋼材料作為賣點。 而這款九陽電水壺的商品介紹和包裝紙箱上,以及壺身上壓印的標誌,也同樣標明了採用的是304食品級不鏽鋼。 在業餘的條件下,沒有專業的儀器來測試不鏽鋼的成分,我使用了不鏽鋼專用檢測藥水來檢測了這款水壺內膽不鏽鋼,在點上藥水後的兩三分鐘的後,藥水沒用明顯變色,所以基本可以確定內膽確實是304不鏽鋼材質。
為了更多地了解該款電水壺的做工及品質,我拆開了水壺的底蓋,圖片上黑色部分即為電水壺的溫控組件,電水壺的性能和壽命 大多取決於該零件的質量。溫控器外面的一圈是用鑄鋁把電熱絲和不鏽鋼壺底緊密澆築為一體,目測做工還是很不錯的。用萬用表測試了電熱絲的靜態阻值為27.8歐,理論計算上該水壺的功率應為1740W,和水壺標註的1800W額定功率有3%左右的偏差,而國家標準規定是+5% / -10%,所以是合格的。由於試用大功率電器導致的線路壓降,電水壺的實際工作電壓降為216V,故圖片所示實際測得工作時的功率是1670W。
使用工業用溫度傳感器(鉑電阻)置於壺底中心上方 10mm處,測試電水壺的加熱性能。 環境溫度為25度,自來水的溫度是20度左右,把1.3L的水燒開大概需用時4分半鐘,加熱速度還算可以。 而從水溫達到近100度水沸騰開始,至電水壺溫控器動作自動切斷電源,大概需要15秒左右,溫度控制還算比較準確,可以較好地達到除氯和殺菌的效果。
水燒開後,使用紅外測溫槍大致測試電水壺的外殼幾個部位的溫度。 壺蓋部分由於接觸高溫蒸汽,因此溫度偏高達到了72度,但手短時觸碰不會燙傷。 壺身外表面溫度為60度左右,把手處靠近壺身部分的溫度是56度,手可以安全觸摸。 壺把手部位是28度,基本接近於室溫,溫度控制得不錯,可以較安全地提起壺把倒水。 而由於雙層外殼具有了一定的保溫功能,實際測試在25度的環境溫度下,把壺內100度的開水自然冷卻到80度,需要大概半小時左右。所以如果想要燒水後儘快喝到水的話,務必倒入杯中再冷卻。
使用心得
優點:無論水壺的外表還是內部,做工還是不錯的,符合品牌大廠的水準。 電水壺加熱迅速,溫控準確,可以滿足日常燒開水的需求。 雙層外殼構造,具有防燙傷和短時間保溫雙重功能。 價格比較實惠,性價比高
缺點:燒水時噪音稍大,距離近的話有點吵。 1.3L的容量較小,只能適合兩三個人飲用或用於泡茶或泡咖啡這種即燒即飲的用途,如果使用人數多的話還是需要買容量更大的款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