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法師文摘:
是故一切眾生都應當聽聞四十八大願,就像釋尊所說,假使三千大千世界滿中生起大火,也應不惜身命穿過大火去聽聞這四十八大願。何以故?因為聽聞到四十八願,生命的尊嚴與價值才能得到圓滿的解決;而未能聽聞到四十八大願,生存的意義與價值將有所缺憾不完美,無論世間的事業做得多麼輝煌,生命的真正價值亦無由實現。「朝聞道,夕死可矣!」斯語不虛。
……
這個發願時機能夠惠以眾生之大利,可以從兩個層面來說。一者與會大眾能夠由於法藏菩薩的發願而生起願往生之心。那麼,法藏菩薩只是發願,尚未圓成妙土,怎麼與會大眾會發願往生心呢?這是與會大眾善根深厚,深知這位大菩薩所發奇特大願,提供念佛往生、橫超二種生死疾速成佛的妙法,值得依憑,超勝自力修行動經無量劫的迂曲。故而,創聞法藏菩薩所發妙願,得未曾有,踴躍歡喜。故云「發起悅可一切大眾」。此一切大眾亦包括現今幸聞四十八願的我等眾生。
二者針對與會的三賢十地的菩薩來說。他們歷經無量劫修六度萬行,捍勞忍苦地踐行著上成佛道、下化眾生的菩薩道業,然總屬通途自力「心淨則土淨」之菩薩莊嚴淨土之道。然法藏菩薩宣說莊嚴淨土之妙願,乃是修諸佛如來淨土之行,得諸佛如來的加持的不可思議的妙願,其特質是生佛不二、依正不二、自他不二、性修不二、因果不二。因該果海,果徹因源。從佛的果地上生起的妙願,是為莊嚴殊勝淨土的捷徑,誠如《無量壽經》所云,「覺了一切法,猶如夢幻響,滿足諸妙願,必成如是剎。」以般若空性為前導,以妙願導行為入手,全性起修,全修在性,全他即自,莊嚴妙土,速疾成佛,拔諸生死勤苦之本。此為大乘圓教利他自利之秘要。由於修行諸佛如來淨土妙願的法是從果地入手,即為總持之願——總攝菩薩一切願,因此就可以「緣致滿足」一切大乘菩薩的「無量大願」。與會諸菩薩幸聞法藏菩薩之妙願,拓展了莊嚴淨土、攝受眾生之全新境界,啟迪良深,故云「發起悅可一切大眾」。
如此便傳達了大乘圓教的道理:入事事無礙法界,即得一法具足一切法,一願具足一切願,一剎具足一切剎。天親菩薩《往生論》中,論及滿足往生西方淨土這一願,就等於滿足一切願。成辦往生淨業,得阿彌陀佛法王願力的加持,菩薩大願就都能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