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股千億市值俱樂部新增8家 創新藥和疫苗成「黑馬集中營」|專題

2020-12-12 新浪財經

來源:投資者網

導語

《投資者網》蔡俊

今年上半年醫藥股大爆發,千億市值俱樂部從寥寥無幾,發展成今年十多家公司入局,資本追捧的背後,有其深刻的投資邏輯。

新冠疫情爆發是危機,但對資本市場萎靡多年的醫藥股,是難得的機會。

今年以來,醫藥股橫掃前些年的「黑天鵝」陰霾。曾經寥寥幾家的千億市值俱樂部,迎來大規模擴軍。A股和港股市場,7月中旬總計新增8家醫藥公司市值突破千億。若計入盤中一度觸碰千億關口的,數量可達10家。

生物製藥領域,尤其是疫苗研發企業,因護城河與新冠治療題材,成了最大贏家。伴隨醫改逐漸深入,那些在創新藥研發上,具備「熱門領域+網紅團隊+明星資本」的公司,也成了資本追捧的熱點。

1

千億市值俱樂部大擴容

截至7月17日,A股共有10家市值千億的醫藥股,5家公司新晉入場。恆瑞醫藥衝破5000億大關後,坐穩頭把交椅,總市值高達5113.05億元。緊隨其後的邁瑞醫療,總市值4020.29億元,兩家企業遙遙領先同行。

過了千億,第二個關口就是2000億。藥明康德第三個撞線,截至7月17日,總市值2322.76億元。之後的智飛生物、長春高新也突破1900億,離關口近在咫尺。

醫藥行業的細分領域繁雜,上榜千億市值的企業,可細分為生物製藥、醫療設備服務、中藥等三大題材。其中生物製藥,可再拆分為各專業領域;但從大範疇看,除了醫藥設備的邁瑞醫療、醫療服務的愛爾眼科、中藥的雲南白藥、片仔癀,生物製藥依然是數量最龐大、資本最熱捧的題材。

最明顯的例子,去年底A股市值千億醫藥股為5家,但伴隨今年疫情爆發帶動的板塊飆升,4家生物製藥跑步入局。康泰生物,去年底市值僅566.44億元,但僅用了半年時間,就在上半年達到1090.52億元。

更誇張的是,今年6月底上市的甘李藥業,連續十多個交易日漲停,截至7月17日,總市值達1033.07億元,但之後股價下跌,公司三位高管在本周集體請辭。另一家君實生物,開盤首日就突破千億市值,之後幾日雖回落,但很明顯,2000億才是資本期待的關口。

港股市場上,2018年港交所開啟醫藥股IPO快速通道,首次允許未通過財務資格測試的生物科技企業赴港上市。從此,生物製藥公司湧向香江。

港股的醫藥股盛宴,比A股來得更早。去年底,港股6家市值千億公司,全部來自生物製藥領域,內地企業涵蓋藥明康德、翰森製藥、藥明生物、中國生物製藥、石藥集團。

今年以來,港股千億醫藥股新晉3家,包括阿里健康、平安好醫生等兩家流量明星。一場席捲A股、港股的醫藥狂歡,還在不斷上演。

2

創新藥和疫苗收割資本

生物製藥,成了這場醫藥股狂歡的主角。資本的投資邏輯,也隱秘可循。

我國醫藥產業的發展,與醫療改革同呼吸、共脈搏。帶量採購前,仿製藥是各大藥廠競爭最激烈的賽道;帶量採購後,國家有意扶持國產創新藥,前期靠仿製藥逐漸壯大的藥廠,趁此機會投入巨資轉型,吃到最大的紅利,也成為資本市場競相追逐的寵兒。

恆瑞醫藥,就是其中最大贏家。

公司創新藥業務,基本形成了每年都有新藥獲批上市的節奏。特別是腫瘤、糖尿病、心血管等幾大領域,在國內同行中擁有領先優勢。根據2019年報,公司去年獲取創新藥製劑生產批件2個,臨床批件29個,並形象地將研發歷史分為三個階段,即me-too、me-better、源頭創新。

A股這套投資邏輯,在港股被發揚光大。以翰森製藥、中國生物製藥、石藥集團為首的千億市值股,機構的投資無一不是按此邏輯,繼續深化為「熱門領域+網紅團隊+明星資本」。

具體來看,三家藥廠都專注抗腫瘤領域,團隊分別為鍾慧娟(恆瑞醫藥孫飄揚之妻)團隊、正大天晴、國家背景科研團隊,高瓴資本、博裕資本、弘毅資本曾參與其中。

相同的邏輯與共性,在即將邁入千億俱樂部的君實生物身上也具備。公司研發團隊外資藥廠出身,選擇 PD-1(抗癌細分)領域,背後站著高翎資本、林利軍等投資人。

不過,這些優質的醫藥企業,經常被頭部PE捷足先登。資本要尋找價值窪地,需要既擁有足夠高的護城河,又有足夠多公司填滿水池的窪地。

疫苗,成了機構們今年最大的收穫。資本發現,不同於其他進口藥在國內走快速審批通道,進口疫苗入華的審批周期之長、評審要求之高、落地之難,無意中讓國內企業,有了一道非常高的護城河。加上2018年長生生物造假事件爆發,倒逼疫苗領域提高行業標準,不僅再度抬高護城河,還無意中又為國內企業做了「無形」背書。

A股千億市值醫藥股,主營疫苗產品的企業,就有智飛生物、長春高新、康泰生物。他們去年離千億市值相距甚遠,但新冠疫情爆發以來,成為資本市場最熱衷追逐的題材之一。每次發布疫苗進展公告,都是一次股價高漲的盛宴。

3

那些年曾市值千億的醫藥股

上輪醫藥股的春天,還是遙遠的2017年。不過,就算稱得上「春天」,也與今時今日不可同日而語。

2017年底,A股僅有恆瑞醫藥、康美藥業、復星醫藥、雲南白藥等四家市值千億的醫藥股。若算上當年11月板塊的一波小陽春,上海萊士也曾突破過千億天花板。

然而,除了恆瑞醫藥一直坐穩外,其餘幾家之後均失守千億。2018年是醫藥「黑天鵝」的爆發年,長生生物疫苗案轟動全國,華海藥業在歐美遭遇產品投訴,甚至雲南白藥也陷入牙膏質量風波,造成板塊全年的市值大幅縮水。

2019年,還沒緩過勁來的醫藥板塊,又接連受到重創。

最大的黑天鵝,來自康美藥業財務造假。當年4月,公司承認財務數據有會計差錯,涉事金額高達300多億元。之後市值迅速縮水將近九成,公司淪為ST,實際控制人近期已被抓捕。

另一家白馬股上海萊士,主營血液產品,被譽為「A股血王」。公司2018年起,曾先後有意收購英國、德國、西班牙等血液製品公司,這些標的體量大多超過上海萊士,因此公司的資本運作常被貼上「蛇吞象」標籤。

然而,上海萊士始終與炒股虧損、巨額商譽、股權質押爆倉等事件掛鈎。本月,公司控股股東以公司股權作價,抵償平安銀行相應債務。之後其一貫套路被市場挖出,即控股股東先質押股權獲取資金,再收購標的注入上海萊士。如此往復,公司股價常大幅波動,收購利好放出、預期業績上升則漲,收購失敗、股東股權質押則跌。

另一邊,雲南白藥逐漸走出牙膏事件陰影,重回千億市值俱樂部。相反,復星醫藥在千億路上緩慢篤行。2017年底,公司市值達1097.85億元,之後兩年末停留在579.88億元、651.1億元,今年盤中也一度突破千億,但之後回調。

趁著在千億關口來回,復星醫藥內部重新梳理體系。今年以來,公司有5位高管相繼離職,包括副總裁、藥物研發副總裁、非執行董事等;去年完成旗下復宏漢霖的港股分拆上市,並進入科創板的上市輔導階段。

4

銷售與研發:不同細分領域各有側重

銷售與研發,拓寬渠道還是埋頭苦幹,這是個問題。

千億市值醫藥股中,疫苗、中藥、醫療服務等細分領域,選擇了銷售。其研發與銷售費用之比,大多維持在1:10左右。

截至2019年,智飛生物、長春高新、康泰生物三家疫苗企業的研發費用分別為1.7億元、3.7億元、1.98億元,對比之下,三家銷售費用則分別高達1 0.95億元、25.22億元、7.84億元,因為有極高的護城河,拓寬營銷網絡更為重要。

同樣的故事也發生在中藥概念股雲南白藥、片仔癀身上。根據2019年報,兩家公司分別投入研發1.73億元、1.2億元,但銷售方面投入41.56億元、5.23億元。除此以外,醫療服務的龍頭愛爾眼科,去年銷售砸下10.48億元,研發支出1.52億元。除雲南白藥外,大多都維持1/10左右的研發/銷售費用比。而雲南白藥又因其獨家配方的特殊性,其以相對較低的研發投入維持較高的銷售收入,這一點其他醫藥企業也很難照搬。

重銷售淡研發的情況,有細分行業各自屬性。疫苗在國內有高護城河的壁壘,技術迭代的周期也不如服用藥物快,在相當長的時間,能保持幾大巨頭共享市場。中藥與醫療服務,大多不在處方藥、醫保覆蓋的範疇內,拓展營銷觸角,也就成了決定公司利潤最重要的途徑。

相反,那些主打創新藥、高端仿製藥、CRO模式的醫藥股,研發支出就佔據相當大比例。

領軍國內創新藥的恆瑞醫藥,去年投入38.96億元研發費用,銷售費用為85.25億元,研發與銷售的比例將近1/2。

無獨有偶,港股幾家千億醫藥股,如翰森製藥、中國生物製藥、石藥集團的研發費用分別為11.2億元、23.98億元、20億元,對比32.66億元、93.2億元、87.12億元的銷售費用,亦不算太低。

在研發方面投入心血,最大的回報,就是今年藥品獲批通過的總量。截至上半年,中國生物製藥、石藥集團各自有8、9隻藥品通過一致性評價,為下一步註冊上市、帶量採購,打下了堅實基礎。

而A股和港股雙雙實現千億市值的藥明康德,去年5.9億元研發費用超過4.38億元銷售費用。公司採用CRO,即醫藥研發外包模式,通過打造一個平臺,專門承接國際藥廠的研究分發工作,銷售支出自然不是重點。(思維財經出品)■

相關焦點

  • 2020年,22家醫藥企業市值突破千億
    【製藥網 行業動態】據業內不完全統計,截至8月7日,2020年以來A股及港股破千億市值的醫藥股再創新高,已達到22家,覆蓋創新藥、醫療器械、醫療服務、中藥、疫苗等多個細分領域。這其中既包括恆瑞醫藥、長春高新、藥明康德、復星醫藥等熟悉的醫藥股,也包括幾隻2020年的新股,如萬泰生物、君實生物以及短暫突破千億市值的甘李藥業。
  • 12家千億市值醫藥新貴!快速增長背後 產業發展變化和估值邏輯
    來源:金融界上市公司研究院千億市值一直是上市公司的一個「關口」。 近兩年,各行各業的龍頭效應越來越明顯,A股千億市值企業數量也明顯增加。從醫藥生物板塊來看,以1月14日收盤市值計,A股千億以上市值企業共12家。
  • 首超美國,21家醫藥企業上榜500強;2020誕生22家千億企業
    新冠疫苗可投入大規模生產了;福布斯中國榜,醫療健康富豪50強公布;斬獲FDA優先審評資格,法布裡病創新療法有望明年初獲批;2020年誕生22家千億企業。葆元生物醫藥科技(杭州)有限公司是一家臨床階段的公司,專注於收購、開發和商業化能改善人類的健康和生活質量的創新藥。藥研社是目前國內首個臨床研究領域的新服務協同平臺,為臨床研究階段的藥物研發提供創新高效的解決方案。
  • 業內:建議逢低布局創新藥、中藥等醫藥龍頭股
    醫藥生物個股方面,超八成個股上周實現上漲,其中貴州三力領漲,周漲幅37.37%,正川股份、山河藥輔、博暉創新等也實現了超20%的周漲幅。、智飛生物、艾力斯等5隻個股均獲得超5億元大單資金淨流入,累計獲得30.8億元大單資金搶籌。
  • 2020中國公司市值500強榜單新鮮出爐,59家醫藥公司上榜(附榜單)
    按照企業類型來看,中國公司市值500強公司依然集中在醫藥生物、金融、信息技術、電子等行業。其中就醫藥生物行業來看,根據筆者粗略統計,共有59家醫藥公司上榜,包括恆瑞醫藥、邁瑞醫療、阿里健康、藥明康德、瀚森製藥、長春高新、愛爾眼科、藥明生物等。
  • 2019年市值飆升千億 疫苗行業迎高光時刻
    2019年市值飆升千億 疫苗行業迎高光時刻業績預期大幅增長,上市公司市值迅速飆升,重磅新品集中獲批……剛剛過去的2019年,經歷過假疫苗、劣質疫苗等諸多大案之後的中國疫苗行業顯然已經開始呈現出一個完全不同的面相。飆升千億的市值變化以及重磅發布的政策背後,能夠看出的是疫苗行業的新走勢。
  • 恆瑞醫藥4年漲4倍市值達5000億,同賽道兩公司卻在隕落,有何不同?
    現在,恆瑞醫藥形成了基本每年都有創新藥申請臨床、每1至2年就有創新藥上市的發展態勢。近年來,公司已有6個創新藥獲批上市。現有包括注射劑、口服製劑和吸入性麻醉劑在內的 20 個製劑產品獲準在歐美日獲批,1個製劑產品在美國獲得臨時性批准。新藥上市給恆瑞醫藥帶來豐厚的收益。
  • 科創板一周年,一文讀懂25家生物醫藥企業「成績單」
    一年來,科創板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績單」,上市公司數量從首批的25家步入「百家爭鳴」的時代;科創板股的總市值也突破萬億;其間還誕生了3隻千億市值的個股。這些亮眼成績正是科創板作為中國資本市場改革的「試驗田」的成效之一。站在一周年的時間節點上,生物醫藥作為科創板六大行業中佔比排名第二的領域,在這一年收穫如何?
  • 光伏概念火爆 A股第三家市值破千億光伏企業誕生
    記者 | 江帆陽光電源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陽光電源,300274.SZ),成為A股第三家市值破千億的光伏企業。12月23日,陽光電源盤中股價一度漲至73元以上,漲幅達16%,總市值約1066億元,再創歷史新高。這一股價已較年初上漲約6倍。陽光電源也因此成為中國A股第三家市值破千億的光伏企業。據《中國能源報》報導,中國能源政策研究年會2020暨「中國電力圓桌」四季度會議於12月22日召開。
  • 人福醫藥:第一目標就是千億市值
    人福醫藥的本次改革遠遠比長春高新在2019年改革的更為徹底,這體現我國在企業層面的改革,也體現了小股東和公司員工的共同期盼,這樣解決了人福醫藥處於好行業但沒有好團隊問題,接下來那麼人福醫藥的未來就是處於好賽道在好團隊的帶領下,金雞不斷生下金雞蛋,也是解決了人福醫藥邁入千億市值最不確定性的問題:火車頭問題。
  • 醫藥行業專題報告:天時地利人和的創新藥黃金時代
    假設按平均降幅 65%計算,相對於自費購藥 223 元/粒的價格,鹽酸阿來替尼可能最終談 成醫保支付價為 78.1 元/粒,醫保患者年服用金額 22.7 萬元/年,而醫保患者通常不在慈 善贈藥範圍之內,與患者自費購藥(考慮慈善增藥後)首年實際服用金額相差不足 10% (8.8%)。
  • 上市至今暴漲近180倍:恆瑞醫藥再創歷史新高!總市值超過5600億元
    (原標題:上市至今暴漲近180倍:恆瑞醫藥再創歷史新高!總市值超過5600億元)作為A股醫藥股市值的絕對王者,「藥中茅臺」再創歷史新高。多重利好刺激下,近期醫藥股集體爆發,今日醫藥股更是全面上漲。
  • 經久不衰醫藥股能否捲土重來?重點關注這18隻十倍醫藥龍頭股
    同為中藥企業的片仔癀,雖然股價表現也不錯,但是從規模和產品來說,還算不上龍頭,是靠單一藥品打天下的獨特模式。 2、仿藥龍頭:600276恆瑞醫藥 市值4193億,最新價94.83元。醫藥板塊財報和股價表現最漂亮的無疑是恆瑞醫藥,這家公司對標美國輝瑞。
  • 藥聞速遞|鍾南山:中國5款疫苗進入二期臨床試驗;全國疫情速遞
    來源:藥聞社1、默克和貝勒醫學院合作推進新冠肺炎疫苗製造平臺領先的科技公司默克(Merck)和美國德克薩斯州休斯頓的貝勒醫學院(BaylorCollegeofMedicine)今天宣布進一步拓展他們正在進行的合作
  • 三大原因揭秘醫藥股爆發:恆瑞醫藥漲停 君實生物跳水為哪般?
    康基醫療漲近超25%,亞盛醫藥漲超10%,三生製藥漲超10%,啟明醫療、中國生物製藥漲超7%,藥明生物、康哲藥業、康方生物漲超6%。不過,君實生物盤中一度跌超7%,引發市場熱議,同樣百濟神州漲幅也受限。對於醫藥股上漲主要來自三方面原因。1)疫苗進入最後衝刺階段。昨日晚間新華社報導:我國目前已有5支新冠病毒疫苗在進行Ⅲ期臨床試驗,數量位於全球前列。
  • 醫療影響力排行榜:抗體藥、九價HPV疫苗、三生國健
    同時,聚焦國內抗體藥產業、九價HPV疫苗、腫瘤免疫治療聯合用藥、以及健康險等話題,對其一一進行了解讀。 專題方面,更新了「醫藥新勢力」的文章,億歐大健康通過專訪勁方醫藥和鵾遠基因,關注其發展情況。企業動態方面,三生國健、艾迪藥業赴科創板上市;澳斯康、賽福基因分別完成融資。
  • 杭州生物醫藥產業,打造「新健康」千億增長極
    作為「新健康」的重要增長極,杭州生物醫藥產業正朝著千億元級目標快速奔跑。 頻頻獲得投資機構青睞 奕安濟世成生物創新藥領域黑馬 厚厚的透明玻璃把空間隔成兩個區域,一側是橙色裝修風格的辦公區,另一側是實驗室,技術人員正在開展藥物研發……坐落於杭州醫藥港小鎮的奕安濟世,擁有總面積約1.3萬平方米的工藝研發中心和藥物生產基地。
  • 2020年48個創新藥獲批上市;愛爾眼科遭艾芬怒懟,市值一日縮水275億...
    優腦銀河成於2019年7月,是一家創新型腦科學公司,旨在幫助解決大腦疾病和實現更強智能,由哈佛醫學院劉河生教授、麻省理工學院RobertDesimone院士、麻省理工學院馮國平院士和企業家魏可成聯合創辦。拓臻生物成立於2016年12月,是一家專注於治療開發NASH、肝纖維化和肝細胞癌等慢性肝臟疾病的全新療法的公司。
  • A股「酒」醒了,「藥」仍不能停?6000億醫藥大白馬再創歷史新高
    來源:財聯社APP今天,被稱作「藥中茅臺」的恆瑞醫藥再次逆勢上漲2.64%,股價續創上市以來的新高,市值也由此達到了5802億,離6000億大關咫尺之遙。此外,愛爾眼科、泰格醫藥等也均創出歷史新高。在釀酒板塊遭遇罕見跌停潮的背景下,醫藥白馬股扛起了消費股的大旗。
  • 醫藥股票有哪些龍頭股?醫藥概念股票有哪些?
    經過連續4周調整後,本周(11.30-12.4)生物醫藥行業指數實現上漲,周漲幅達5.98%,位列申萬一級行業指數周漲幅首位。從行業內個股表現來看,超八成個股本周實現上漲,貴州三力領漲,周漲幅37.37%,健之佳、正川股份、山河藥輔、博暉創新周漲幅均超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