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半島全媒體記者 黃靖斐 圖/半島全媒體記者 夏楠
9月25日18:00,隨著陳可辛執導的《奪冠》提檔「點燃」,電影市場期待已久的國慶檔正式拉開序幕,這也是在影院復工之後首個「高峰」檔期。電影《奪冠》足夠引燃國人的「女排情結」,足夠讓觀眾熱血沸騰。截至9月25日12:00,《奪冠》 首日預售票房已超3000萬元。記者在青島CGV影城萬象城店觀看了影片,現場觀眾熱情高漲,據悉,當天該影城首場已經滿場,「觀眾連包三場」。
首場「包場「現場觀眾熱情高漲
「《奪冠》之後,國產電影才算真的有了體育大片!」在青島CGV影城萬象城店,來排隊觀影的讀者告訴記者。早在春節前夕,對自己品質非常自信的《奪冠》在島城舉行了提前看片,業內人士都在分析該片的票房表現,很多看片的觀眾更是給出超高評價「年度十佳預定」,沒想到從看片到正式上映這一等就是8個月,終於等到你!如今電影吹響國慶檔前哨,成為時下觀眾最期待的影片。上映當天島城各大影城也都根據預售做好了場次安排,排片約佔40%。
在青島CGV萬象城店,記者看到排隊的觀眾絡繹不絕,大家的熱情和激情在現場就能感受到。青島萬象城CGV總經理李巖告訴記者,《奪冠》首場已經滿場,「觀眾連包三場,大家的觀影積極性很高,從預售來看,票房佔了絕對第一的位置。他認為,「《奪冠》的宣傳和營銷都非常有亮點,首支宣傳片中,鞏俐準確復現了郎平常年傷病造成的高低肩、微微含胸的姿態、酷似郎平的走姿和背影與堅毅的眼神,贏得好評。其後,發布的幾支宣傳片,劇中人物精彩的片段也吸引了觀眾的眼球。在提檔版預告中,客串演出的李現也成為了電影的亮點。」在李巖看來,《奪冠》提檔9月25日上映,搶跑國慶檔。這也為《奪冠》搶得先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與其他國慶檔對手們的競爭,獲得更高的票房收益。」
青島CBD萬達影城的劉天宇分析,「《奪冠》在我們影城40%左右的排片,本周沒有懸念的大盤第一,後期主要看口碑。很多觀眾一看整個主創團隊就對《奪冠》充滿了期待,對影片質量充滿了信心。」此外,9月25日開始實行影院上座率的上限從50%提升到75%,對當日上映的《奪冠》而言,也是一大利好的消息。劉天宇認為,國慶檔會提升比較明顯,這周只有《奪冠》一部,場次充足,基本不會因為上座率限制影響票房。
《奪冠》上映之路充滿波折,先是從春節檔撤到10月1日,然後再提檔到9月25日,影片的演員陣容堪稱豪華,《奪冠》的背後,是中國女排5次獲得世界盃冠軍、2次獲得世錦賽冠軍、3次獲得奧運會冠軍、10次站上世界最高領獎臺的赫赫戰功。如此題材、如此陣容,再加上先發優勢,的確讓人對《奪冠》充滿了期待。
故事真實情感熱血「很好哭」
導演陳可辛此前發文感謝觀眾的等待:「1月19日首映前,經歷了人生最煎熬的一個月。沒想到首映後再經歷了更煎熬的7個月。拍了30年電影,以前歷盡的所有酸甜苦辣,在這都不算什麼。能熬到今天,就靠中國女排四個字。中國女排是精神,是信仰。」
如果說《我和我的祖國》中徐崢拍攝的《奪冠》是賽前熱身的話,陳可辛版的《奪冠》更像是一場完整的比賽。在陳可辛的執導下,電影《奪冠》沒有過多的煽情和渲染,選取了上世紀80年代、2008年和2016年三個時期的中國女排,以一種極度寫實的方式,細膩捕捉著她們的點點滴滴,還原了驚心動魄的中巴大戰,裡約冠軍隊運動員們親自出演,夢回裡約奧運賽場。
陳可辛特別懂得拿捏「真實」,總是能在不經意間,觸摸到觀眾心中最柔軟之處。影片中,每代女排都特別還原,除了部分角色,絕大部分都是專業的排球運動員,包括對手和解說,都是復刻級還原,除了比賽,很多場景都拍得十分詳盡和真實,包括青年郎平參加集訓,運球,練體能等。《奪冠》用訓練的鏡頭和打球的鏡頭,將電影的內涵體現出來,郎平和朱婷的對手戲更加扣人心弦,兩個人在一起詮釋了什麼叫傳承。只有鞏俐和黃渤出現時才稍稍感覺到這是在電影中。
「雖然知道結果,但從頭到尾還是揪著心,被劇情和比賽牽動心情。女排精神或者說是國人的奮鬥史看著太熱血了!」正如觀眾們所說,這是一部「很好哭」的電影,和其他電影不同,《奪冠》的催淚點在於女排這麼多年依然堅毅的拼搏精神,無論多難,她們都從沒放棄過,無論是賽場上的絕地反擊還是女排姑娘們的心路歷程,都在極具質感的鏡頭裡有著或扣人心弦、或令人淚目的呈現。就一部電影本身來說,《奪冠》是一部非常優秀的電影,它的劇情設置、畫面拍攝、起承轉合、對觀眾情緒的把握度等,方方面面都有一部好電影該有的樣子。
神還原郎平但影片並非「郎平傳」
陳可辛導演講故事的能力超強,他並沒有拍一部簡單的勵志片,沒有把所有的目光聚焦到中國女排的鮮花與榮耀上,也沒有拍一部超級英雄電影,他就是拍一群實實在在的人,希望把女排精神編織進時代的共同記憶裡。整部電影視覺效果有一種很好的代入感,感覺有一種想個女排一起衝的衝動。
「看完後想不起郎指導長什麼樣了,腦海裡都是鞏俐老師的形象」。影片帶給觀眾的燃爆觀感,是鞏俐、黃渤等優秀演員飆演技給出的。在演技方面,《奪冠》簡直就是華語影壇頂級演技的大型教學現場,每一個演員,都在影片中貢獻了無可挑剔的表演。影片的核心自然是鞏俐飾演的郎平,但這部電影又不是「郎平傳」,在接受採訪時,陳可辛透露,這是講的上世紀80年代中國女排和現在中國女排的故事,這個故事勢必無法繞開郎平。
「《中國女排》裡的每個主演幾乎都拒絕過我,最後完成這部電影大家都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陳可辛又感慨自己幸運:「每次想要放棄的時候,就想起郎指導說的,女排精神是什麼?不是一定要贏,而是明知道自己會輸,也要一分一分地贏回來,這是一部帶著使命感的電影。」
鞏俐版郎平收穫了大家的一致好評,從眼神氣質到體態可以說做到了形神兼備,她在女排集訓場每天觀察郎平在場內場外的所有細節,「朗指導腿上有傷,所以走路很慢;胳膊動過手術,所以肩會『端著』。差不多三四個月吧,我感覺自己走進了她的內心世界,在現場,頭套能不摘就不摘。」白浪在影片中飾演青年郎平,連鞏俐都說,「白浪看著我的時候,我覺得好像我啊。」在影片上映之前,鞏俐還特別手寫助威口號,字如其人,筆風強勁,一股子強者之範!另外,朱婷等女排運動員也賺足了觀眾的眼淚。
指導「女排」得真的「夠勇敢」
郎平與陳忠和「一次對手一生摯友」的傳奇經歷,也為扮演者留下了極強的戲劇空間。鞏俐和黃渤的首次「王者聯袂」看點滿滿。這次也是黃渤繼電影《親愛的》再次和導演陳可辛合作,「兩次都不是演喜劇,一直以來,希望在不同的電影裡有滿意的詮釋,但這次也太不同了。」
黃渤坦言在最初拍攝時感覺特別難,在他眼中,陳忠和指導溫和與嚴苛並存:「他是個很接地氣的教練,永遠笑呵呵的,但實際訓練中非常嚴苛。他其實很渴望贏,有求勝的信念。」這樣複雜的陳忠和指導一度讓黃渤猶豫,差點兒拒絕這個角色,「演一個有真實原型、而且大家很熟悉這個原型的人物,創作上有難度。這部影片和其他影片更不同,女排的過往都歷歷在目,跟我們單純地去創作故事不一樣。」
陳可辛發在微博中曾回憶最開始籌備的時候,「選角副導演從全國幾千個女排運動員裡挑選了最終的十幾個給表演老師變魔術一樣,把她們一個一個訓練成演員……」黃渤透露,對於女排姑娘們來說,她們沒在演,是真的在交流。她們特別配合、特別真誠,真正從內心裡接受所有的臺詞和畫面的瞬間。「我們的隊員全都是真的職業排球運動員,但我們並不是排球專業的人,要對一位專業人士進行指導、指示,多多少少一開始會有點不好意思。你得夠勇敢,這太難了。」
影片的高還原度也讓黃渤感受深刻,拍攝上世紀80年代女排戲份時,劇組搭建了一個實景的漳州訓練基地,「把地板一塊塊從漳州福建搬到北京,這些地板上都是當年女排運動員的血、淚和汗,每一塊地板都是有靈魂的,可以想像在這個地板上有多少次起跳,承受了多少次擊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