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英語真題怎麼刷?你真的用對方法了嗎?你真的會「精讀文章,掃清閱讀障礙」嗎?
1.「真正讀懂文章」有3個要求
(1)搞定詞彙語法。詞彙的重要性不用說,幾乎每個同學都會主動記憶真題中的生詞。但是,不少同學都未能意識到語法的重要性,只是在遇到特別長的句子、自己很難一眼理解時,才看看書上是怎麼拆分語法結構的。實際上,語法的價值不僅體現在幫助我們讀懂文章層面,它還能幫助我們快速定位關鍵信息——舉個例子,文中有很多成分是起補充說明作用的,比如非限定性定語從句、插入語、同位語等,它們不是句子的主幹內容,對於做題沒有太大幫助,反而可能會造成無關幹擾,這些信息是可以省去不看的——如果語法功底很好,在很大程度上就能提高做題速度和做題的準確性。所以,一定要重視語法。要是對於自己的語法功底很不確信,一定要選擇像《考研真相》和《考研聖經》這樣「一句一句圖解語法,一句一句注釋詞彙」的真題書。
(2)準確翻譯文章。翻譯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但是這裡要強調一點,不是「把書上的翻譯看懂」,而是要「自己動手進行翻譯」,看懂和會做是有很大差距的。
(3)理清行文思路。文章內容弄懂了,並不等於你就真正讀懂文章了。作者是怎麼一步一步,從第一句寫到最後一句的?如果這個問題也能捋清楚,那麼閱讀就能更快找到答案出處,新題型就會變得很簡單,完形填空也不會那麼難,作文也不會寫的前言不搭後語(當然,也不必在此花費太多時間,抓住重點即可)。
2.「精讀文章」的4大步驟
(1)解決詞義問題。打開空白真題,把文章通讀一遍,圈出自己不認識的單詞,查字典,結合語境,把單詞詞義標註在旁邊(很多單詞有好幾個不同的意思,只挑有可能符合語境的意思)。
(2)解決句法問題。結合標註的單詞詞義,再通讀一遍文章,如果此時還有很多句子讀不懂,多半是因為句子的語法結構沒理清(當然,也有可能是單詞詞義判斷錯誤,在後面翻譯的時候進行校正)。把這些句子圈起來,一句一句分析語法結構(不要直接看書,一定要自己先進行分析,哪怕自己劃分的結構有很多錯誤)。分析完之後,對照《考研真相》/《考研聖經》「逐句精解冊」的句子圖解,一句一句校正,重點關注自己和書上分析不一致的地方,思考為什麼會有理解偏差(如果發現自己還有一些基礎語法知識不清楚,建議先聽《考研真相》/《考研聖經》贈課中的基礎語法課和長難句課,或用高中語法書來彌補)。
(3)解決翻譯問題。在「掃清詞彙障礙和語法障礙」的基礎上,逐句翻譯文章(不必把每句譯文都寫在草稿本/筆記本上:簡單的句子在心裡默念即可,如果句中有不確定的單詞或短語,可以只把這部分內容寫在本子上;重點在本子上分析自己不能直接在心裡翻譯的長難句。)翻譯完之後,對照書中的譯文,一句一句校正(此時應重點關注之前摘抄的陌生詞義,是否恰好就是句中含義——如果對應不上,一定要重視單詞在不同語境下的不同意義)。注意,不是要和書上譯文保持完全一致,翻譯沒有所謂的標準答案,只要保證基本意思一樣。另外,前期不必追求自己的譯文有多麼流暢、用詞有多麼考究,而是要重點關注「信」(不悖於原文:內容準確,沒有遺漏,也沒有隨意增減意思),後面再逐漸提高要求,慢慢做到「達」(一般同學只要能達到這個標準就足夠了,英語功底和語文功底都很好的同學,可以試著努力做到「雅」)。
(說明:以上三步,你也可以按照「逐句分析」的方式精讀文章,即一句一句掃清詞彙語法障礙,一句一句自己進行翻譯,一句一句對照書上內容進行校正。自己更習慣哪種方式,就用哪種。)
關於如何降低長難句的翻譯難度,給大家分享一個方法:
①斷句,把長句化短,把難句化簡單。斷句有兩種方式:第一種是「物理」斷句,從標點符號處直接斷開,這是最簡單的斷句方式,適合「兩個標點符號之間內容較短、層次較少、結構較簡單」的句子;第二種是「生理」斷句,「先找主幹,再理修飾,再看標點」(找主幹也分三步走:刪從句,刪修飾,刪假的謂語動詞),這種方式對語法要求較高,是可以破解一切長難句的斷句方式(如果不懂怎麼具體應用,可以看《考研真相》/《考研聖經》中的長難句贈課,或直接用《長難句閃過》學習)。當然,熟練之後,「物理」斷句和「生理」斷句是可以結合在一起的(能用標點符號斷,先用標點符號斷;斷完之後如果還有哪部分太長太複雜,再用「三步法」斷),這樣更節省時間。
②拆譯,逐層翻譯每個小節。在翻譯的過程中要注意「單詞的不同用法」——很多單詞都有好幾個意思,一定要聯繫語境,仔細揣摩。此外,如果句中出現代詞時,也要結合上下文判斷。
③整合,把每個小節的譯文串連起來。先理清每個小節之間是什麼關係,然後根據彼此之間的關係串在一起:如果是並列關係,直接組織在一起就好;如果是某些特殊關係,需要根據漢語表達方式進行調整。為了準確呈現英文原句各部分之間的邏輯關係,有時需打亂句子的原有順序,或添加相應的邏輯關係詞進行調整。
以上方法是《考研真相》翻譯試題採用的「拆分整合」翻譯法,適用於所有的長難句翻譯。
(4)梳理行文思路。先自己一句一句分析句間關係,找到段落主旨,然後總結文章主旨。自己分析完之後,可以跟書上的「篇章結構」圖對照一下。(注意,分析行文思路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幫助我們抓取關鍵信息,以及回答主旨題,不必花費太多時間,也不必分析得過於詳細,抓要點即可。)
關於如何理清行文思路,給大家分享兩個操作要點:
①分析文章各段的段落結構,總結各段的段落主旨。具體而言,先分析段內每句話之間的關係,再梳理整段的結構,在此基礎上總結主旨。常見的段落結構有:總分總結構(可通過總起句和總結句判斷主旨);總分結構(總起句即段落主旨);分總結構(總結句即段落主旨);因果結構(結果是判斷主旨的重點);轉折結構(轉折部分是判斷主旨的重點);讓步結構(轉折部分是判斷主旨的重點)。
②分析真題文章的篇章結構,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具體而言,先分析每個段落之間的關係,梳理文章的篇章結構,進而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重點關注作者如何引出論述對象(現象、問題、概念等),怎麼展開論述的(分析現象或問題原因、提出相關建議或解決措施、解釋說明概念含義),作者對此持什麼觀點或態度等。
3.「精讀文章」的3大階段
(1)初級:一句一句分析。逐句搞定詞彙語法,逐句弄懂文章翻譯,逐句梳理行文思路。
(2)中級:學會省略信息。嘗試略過「不重要」的內容,這裡的「不重要」有兩層含義:第一,從客觀層面來說,不重要的信息,比如前面提到的非限定性定語從句、插入語等對解題沒營養太大幫助的無關信息(這部分更重要,它的意義在於幫助我們提高做題速度和答對率);第二,從主觀層面上來說,比較簡單的信息,比如不必再分析層次較少、結構較簡單的句子的語法,不必再翻譯一眼就能看懂含義的句子(這部分的意義在於幫助我們節約有限的複習時間)。
(3)終極:尋找關鍵信息。經過上個階段,過濾掉不重要的信息,通過總結,你就會知道什麼樣的信息對於我們解題更有意義。比如,主旨句比支撐句更重要,轉折後比轉折前更重要……
注意,並非所有人都要經歷這3大階段。如果你的基礎非常薄弱,可能需要從初級開始,完整地經歷這3大階段(比如,前10套真題「一句一句分析」,中間5套「學會省略信息」,最後5套「尋找關鍵信息」);如果你的基礎還不錯,可以從第2個階段開始;如果你是學霸級別,可能直接進入第3個階段就OK。(這個可以結合我們預備階段「用1套真題測一測」的測試結果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