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謝氏大宗祠及潮汕謝氏聯誼會的成長曆程
公元1949年,新中國成立,全國如火如荼的進行社會主義基礎建設,修復填補腐朽舊中國帶來的慘狀後果。。。。。。隨著新中國的發展,人民的生活越來越好。。。。。。
1984年,揭陽桃山鄉謝氏族老壺山公裔孫徽叟、三妹、妙漢、柱民四人,時歲80上下,自發上桑浦謝氏祖山地尋找宋郡馬壺山公墓,勞而無果。後託揭陽翔龍鄉禮開宗親,於1985年乙丑歲3月前來東郊,將尋祖墓之事轉告族眾,此舉感動東郊和各鄉族眾。4月初二,世義宗長組織東郊潮標、錦由、佑初等十位宗親,前往桑浦山脈之梅林山和雷打石涼傘坑,尋找宣教公墓和壺山公墓,奔跑兩地,披荊斬棘,費時一天,終於如願。繼而由嶺頭鄉吉洋、喜明、中榮,翔龍鄉耀松、禮開、思昭、良木、碧添等及東郊諸宗親查譜核實。隨擇吉於同年5月11日,由東郊、嶺頭、金窖、翔龍、玉窖、池湖、桃山等鄉熱心代表進行復修,使祖墓重光於桑浦山麓。事後召開各鄉代表會議,擇定每年農曆11月初9日為宣教公和壺山公掃墓吉日。自此之後,潮汕謝氏宗親每次代表會議,都在東郊舉行;因此,海內外宗親渴望將東郊壺山公祠重新修建,繼汕頭市潮梅謝氏大宗祠,成為潮汕謝氏大宗祠,使祀祖有堂,聚會有所。為此,向海內外宗親發送緣起書。
愛國愛鄉愛族,緬懷先賢,思報祖德的泰華大慈善家慧如宗長帶頭捐資,奕如宗長、子昂宗長、國民宗長昆仲、聲盛宗長及泰國等海外眾宗長、宗親之重視和鼎力相助;瑞強宗長、聲盛宗長等多次蒞祠指導工作;
國內在世義宗長帶領下,順利地開展各項工作,在改革開放的大好形勢下,海內外宗親團給一致,齊心協力,宋大峰祖師擇吉指引,先祖在天之靈庇佑;大宗祠才有1993年癸酉歲9月26日辰刻安土,1994年甲戌歲8月25日開始興工,1995年乙亥歲閏8月26日子刻謝土,同年9月初7日醜刻點主升龕,卯刻進行祭祖。宗祠重光,華堂英景,宗貌莊嚴,宗功輝煌,合族共歡,增先世之配享,發潛德之幽光。。。。。。
公元2001年7月23日,宋·郡馬壺山謝公墓被汕頭市文物管理委員會批准為文物保護點。祖墓坐乙向辛辰戌分金,跟北回歸線標誌塔毗鄰。為達到批文中提出的改善墓園四周環境,成為汕頭市一處旅遊景點,亦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場所。經建設,四周由新遼居委會沛阮擁城,陳少凱樹文物保護界椿;墓前山坑砌石為二池;有泰國三山門樓牌坊亭、易初亭、馬來西亞亭、星洲亭、大阪橋亭、東郊亭和文保碑、捐資留芳榜之桂茂亭。各亭奕奕,牌坊巍峙,更增佳城靈氣,顯寶樹常青。
祖墓重光,合族共歡,緬懷祖先之裔孫,於掃墓時,鹹謂歷經滄桑變故,族譜散失,且世遠族繁,難辨昭穆行序,幸得到民國20年在揭陽桃山鄉編寫之潮梅宗支派第一次續修譜(即四大本)。。。。。。
《謝氏宗譜》甲乙丙丁,俗稱四大本,成書於民國二十至二十六年間。其時有湖南衡陽家文炳軍長贈《湖南寶樹堂》通譜於潮梅謝氏大宗祠各董事,觸發了想續修譜的潮梅謝氏大宗祠諸宗長。
時任揭陽縣長家鶴年縣長有日出巡縣屬各區,至桃山得遇桃光學校校長家立受宗長,得知謝氏為地方望族,後有家德勳諸家先生連袂造謁,談及宗譜族事,方更知詳盡。蓋知桃山謝氏,系出閩地莆陽涵江,有壺山公諱升一者,宋末郡馬,授潮州刺史兼廣南東路潮惠梅三州兵馬都總管,安撫使經略,領忠勇十七將偕趙氏夫人入潮,居梅崗都尖山謝厝坑,遂為家(宗譜資料始來源於永樂三年梅叟公創修桃山譜之譜序)。桃山謝氏史上有四次修譜。首次創譜是明永樂三年,壺山公七世的桃山開基祖宗文梅叟公,而後是明成化十二年,壺山公九世的宏中玉山公(榮贈文林郎知縣)續修譜,又嘉靖六年,時任梁山縣令的壺山公九世謝璵公完成第三次續修譜,第四次是清康熙59年解元的交縣知縣壺山公十八世孫學聖公於乾隆六年進行續修……
又當民國二十年,家德勳諸公進行修聯譜,尤其德勳宗長將慶八旬高壽之資用於印譜之用,後代子孫當謹記。蓋修《謝氏宗譜》四大本參考資料有壺山公長房家春圃宗長家藏中正公派譜牒,中直公派揭陽縣公署課員家諫非,西河公派民國二十年任第六區公安分局長家德初,三房樂靜公派翔龍鄉謝振舉,樂靜公派謝坑郡南養心公派家復初等先生提供譜牒並扶持玉成聯譜,又謝立受校長在同宗伯武家藏中提供的學聖公手抄本原譜,外地的有湖南衡陽寶樹堂提供通譜,潮汕鐵路股長疊山公派謝壽基提供梅縣疊山系譜牒
託先祖名賢之佑,承宗功祖德之蔭,潮汕謝氏承前啟後,仕農工商皆成就,子孫賢孝世人誇。
繼在桃山編寫的四大本《宗譜》之後,又有以玉窖潛聲宗親手抄譜;泰國第二屆、第九屆會刊;以及禮開宗親搜集潮汕謝氏各鄉村父老宗親之口述材料為修譜依據;蒙泰國開明宗長往返多次前來指導賜教。歷時數月,終於1989年,得到泰國謝氏宗親總會諸位宗長之關懷,成立泰國謝氏宗親總會宗譜編修委員會,慧如宗長為名譽主任,奕如、崇澤宗長為名譽副主任,聲盛宗長為主任,常務委員和委員共47人為泰國宗長和潮汕地區代表。各鄉校對好之宗譜送到泰國印刷,慧如宗長付全部印刷費。1990年聲盛宗長帶譜回梓,在他家中發譜,宴請各鄉代表,並發給來回車費。海外赤子愛國愛鄉愛族,弘揚祖德,重視保護祖國歷史文化的精神,難以忘懷!
潮汕謝氏聯誼會,自從桃山鄉族老發起敬祖尋墓之端後,逐步對文物進行修復保護。潮汕謝氏各鄉村的宗祠、公廟、祖墓及紀念堂等文物也相繼重光。由於為搶救文 物,保護文物,才有聯誼會的組織。本會在不同時期有不同名稱:1985年修祖墓時,成立潮汕謝氏文物保護理事組;1995年農曆11月初八日大宗祠重光慶典時,改為潮汕謝氏宗親理事會、寶樹堂福利基金會;為便於與各地聯繫接洽,2000年改為潮汕謝氏聯誼會。自從文物保護理事組至現在聯誼會,組長、會長都由熱心公益事業,任勞任怨,有口皆碑的世義宗長擔任。海內外宗親,歲歲於11月初8日祭祖,初9日掃墓,隆重莊嚴。祭拜先祖,紀念先賢,使海內外子孫不忘他們的根源,不忘東山安社稷、南土錫屏藩,東山再起,淝水雄風,扶危濟困,樂善好施等等榮耀歷史。以勉勵後昆奮發圖強,發揚愛國愛祖愛民的光榮傳統,使之時刻念宗功之宜報,思祖德之堪崇,揚先賢之美德,繼江左之遺風。。。。。。。
多年來,海內外宗親團結一致,和睦相處,敦親睦鄰,學習先賢,弘揚祖德,激勵後昆奮進,促進和諧文明,為振興中華復興中華大業而共努力。。。。。。
圖文資料來源潮汕謝氏聯誼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