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禮士,空手道九段,1968年就獲得過美國黑帶群英殿的「擂臺悍將獎」,當時堪稱美國空手道界的頂尖角色。在李小龍的電影《猛龍過江》中,羅禮士飾演反方第一高手,後在片中被唐龍(李小龍飾演)擊敗後以「斷頭臺」鎖殺。
羅禮士曾自稱是李小龍的學生,在某些場合卻又自己否認過。但獲得過國際空手道冠軍的羅禮士,實戰格鬥能力毋庸置疑。
以下視頻是羅禮士和格雷西柔術高手的較量。打鬥一開始,羅禮士即趨於不利。被纏鬥倒地的羅,顯然對地面格鬥技術十分生疏,被對手迅速拿背,陷入裸絞後很快拍地認輸。
為何世界著名的空手道九段高手羅禮士會被格雷西柔術輕易絞殺?
原因1:羅的技術體系單一,尤其缺乏地戰格鬥經驗,倒地後缺乏基本的應對技術。
原因2:拒絕學習,對格雷西柔術不夠了解,而空手道的技術卻是比較透明的。沒有能做到知己知彼。
反觀同一時代的截拳道宗師李小龍。
雖然羅禮士號稱和李小龍學習過,但李小龍無疑在武學思想上是遠遠超越羅禮士的,羅並沒有學到截拳道的精髓。和羅禮士相比,李小龍武學體系的內容要豐富的多、影響要深遠的多。
李小龍通過《龍爭虎鬥》、《死亡的遊戲》等電影,早已展示了踢打摔拿綜合全面的武術體系和武學理念。李小龍所體現出的武術體系,如果放在擂臺上,和今天的綜合格鬥其實已經非常接近。李小龍絕對無愧於「現代綜合格鬥之父」的稱號。甚至李小龍的武術體系由於不受擂臺規則的限制,更加開放和全面,如果用在個人防衛中,截拳道則是全方位的綜合搏擊體系。
(《死亡的遊戲》中李小龍使用「肩固」技術控制巨人賈巴爾)
早期的UFC大賽雖然是各流派各顯神通,但所展示出格鬥技術還是具有鮮明的流派特點。比如:羅伊斯.格雷西就是明顯的柔術風格。其他高手亦如是。後期通過格雷西柔術、摔跤、拳擊、踢拳、忍術、泰拳等各流派武術激烈的較量,又不斷的融合,經過無數次的實戰洗禮、優化,才形成今天技術上涵蓋了踢打摔拿的全面綜合格鬥技術體系。也就是說,先有李小龍超前的武學理念,然後各流派通過大量實戰檢驗和相互融合,之後所產生的結論又證明了李的正確性。
李小龍的《截拳道之道》中寫道:「變化多端、巧妙的、全面的腿擊與打擊武器」、「強勢的近身戰:疾風式移動、摔投、擒拿、封固」。--「摔投、擒拿、封固」和踢拳一樣,是李小龍武術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在當時空手道等站立格鬥技如日中天時,提出這樣的理念是極為難得、極為務實和超前的。
李小龍的《截拳道之道》中寫道:「請勿執著的用陰柔對抗陽剛、腿擊對抗拳擊、擒拿對抗立技、遠距離對抗埋身搏擊。世上並無所謂「彼」優於「此」。唯一需要防範的是,切勿讓部分瑣碎的,剝奪質樸的完整性,不要讓它使我們在二元性中失去統一性。」
但實際上執著的用陰柔對抗陽剛、腿擊對抗拳擊、擒拿對抗立技、遠距離對抗埋身搏擊的人又何其之多?不要說普通的武術愛好者,就算是早期參加UFC大賽的各流派大師們,其中的大多數人又何嘗不是如此?就算是在李小龍逝世的40多年後,還是會有太多的人糾纏於:站立技是不是打不過柔術?地面技術是不是沒有什麼用?最厲害的是不是拳擊?詠春是不是打得過踢拳?摔跤是不是比拳擊更能打?……等等爭論之中。既不考慮不同武術的應用是根據環境的需要,也不能夠在自身思想上真正做到「清空杯子」。很多人仍然在看那根指向月亮手指,而不是月亮本身。
引用截拳道宗師李小龍的一段話作為本文結尾:如果你想了解武術中的真理,徹底洞悉任何敵人,你必須拋卻招式或門派的觀念、偏見、喜好和厭惡等。然後,你的心靈方可停止衝突,達至平和。
(李小龍《猛龍過江》中凌厲的封手攻擊)
公眾號經典文章:
經典重溫:中國李小龍熱二十年
截拳道技術:振藩功夫招式名錄
《截拳道之道》之擒鎖摔拿技術解析
什麼是截拳道?
振藩武器:對手奪棍的防反技術
談自衛武術與競技武術的異同
中國傳統武術的前世今生(上)
中國傳統武術的前世今生(下)
源於中國的空手道
古今中國武術大家的拳術觀
伊魯山度大師與原始截拳道
詠春拳的靈魂:黐手
傳統武術VS現代搏擊為何屢戰屢敗?
經典詮釋:苦練傳統武術多年,所學技術還不能用於搏擊,是由於自己天賦不夠嗎?
為什麼說截拳道擒摔技法特別適合街鬥防身?
首次公開:李小龍之子李國豪談截拳道
小念頭等拳套名稱的由來
作者簡介:
合肥武協截拳道研究會會長 王科老師
合肥市武協常委、中國武術六段、截拳道高級教練(伊魯山度大師體系)、菲律賓刀棍術合肥首位推廣者(Balintawak流派、GMV流派)、詠春拳推廣者(葉問宗師體系)、多項武術比賽冠軍。
(本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