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這臺Surface book2陪伴我3年已久,雖然當時囊中羞澀,但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歡,還是捧回了家,猶如妙齡女子一般,令人愛不釋手。無論是工作還是遊戲它都能完美應對,那我為什麼在茫茫的筆電市場中一眼就看中它呢,如果說筆電行業談設計感,蘋果是當之無愧的,從賈伯斯時代確立的優勢一直傳延至今,而Windows陣營卻鮮有出彩者,於是微軟就親自操刀打造了Surface系列,為OEM廠商樹立了方向,雖然surface前期的小問題磕碰不斷,但終究還是集萬千技術於一身成就了我們看到的Surface pro、laptop、book、studio等系列,成為了擁有獨特設計語言的品牌,你見過這樣的電腦麼,你想要的形態它都有,配合surface pen和ARC滑鼠,我想你在星巴克不會落得下風。
從Surface book誕生之日,關於其形態的爭論就從來沒有停止過,喜歡它的人,對它的百變形態和鉸鏈讚不絕口,在不喜歡它的人眼中,這厚度,垃圾!自然而然,我是前者,拆開後就是一臺平板電腦, 你這平板電腦能幹啥,額……沒錯,CPU和主板都被設計在平板中,因為windows糟糕的應用商店,確實沒有什麼平板應用,我只能用它來刷刷劇,還是用著沒有觸摸手勢的桌面應用,這蹩腳的觸控體驗,平板的有限的空間內塞入了一顆酷睿I7,實際續航用不上兩個小時,因為……電池都在底座裡了,底座除了鍵盤和一塊過時了的GTX1050,其他空間全都是電池,整機合體後的續航達12個小時(50%亮度、省電模式下確實達到了官方標稱的17個小時),放在今天,這塊1050是不是被MX450吊起來打呀,說了這麼久好像說的都是缺點,
如果說surface book的優點嘛,我首先會想起它得屏幕,它擁有超高得3000×2000解析度,
這麼高得解析度竟然只配了一顆I7的超低壓U和1050的顯卡,這性能捉急啊,玩遊戲不得分分鐘鍾爆顯存啊,沒錯,的確是這樣的情況,因為這塊屏幕天生就不是用來玩遊戲的,如果你看過微軟那超炫酷的廣告就知道,surface book2的定位是生產力,主要面對設計師群體,超高解析度、出廠級色彩調教,可謂是十分出色,既然是設計師使用,那繪畫的屬性自然也少不了,surface book的屏幕是支持觸控和筆的,抱歉,surface所有配件都需要額外購買, surface pen擁有4096級壓感,要說繪圖可為啥他們都用ipad pro啊,因為,這塊屏幕只有60hz,被ipad pro的120hz繪畫體驗完爆,而且這跑坦克的邊框真的是無敵呀,微軟解釋說這是為了防止誤觸,然後反手就用surface pro X狠狠的扇了自己一巴掌,據透露surface pro 8依然還是這個邊框,我的天,祖傳模具用到死,從娛樂大師得知,我的這塊屏幕是松下的,誒?松下還造屏幕嘛 ?從解析度也很容易看出,這是一塊3:2得屏幕,這是一個什麼概念呢,市面上大部分的電腦都是16:9的,3:2的屏幕在高度上要高出來一點點,不要小看這一點點,在看網頁的時候就能容納更多的信息,也能有更多的空間放一套結構光模組,說起結構光,大家首先想起的肯定是iPhone的大劉海,可surface的結構光要比iPhone還要早一些,在surface產品中的學名叫做windows hello,簡單說就是使用電腦的前對著電腦說一聲hello,掀開屏幕的一瞬間一秒解鎖,更安全更高效,不只是解鎖電腦,在網站上也可以使用它直接登陸,不過目前僅限於微軟的網站。平板部分接口只有一個位置十分彆扭的3.5mm耳機接口,和一個用來連接底座的Connect接口。
講完了平板,我們聊聊鉸鏈部分,說起鉸鏈,這兩年摺疊屏的出現真的是讓鉸鏈這個詞語頻頻出現啊 ,早期傳聞surface book開始設計時就是上下兩塊屏幕,然後就演變成了surface neo,然後neo和windows10 X一起難產了,surface book的鉸鏈開合角度並不是很大,只有125度,並不能放平,開合感覺很順滑,並沒有感覺到機械結構的阻尼感,在鉸鏈內部還存在著供電和傳輸數據的模組,連接著底座和平板的Connect接口,Connect和蘋果早期的磁吸接口類似,這個設計可謂時讓人又愛又恨,愛的是我再也不怕不小心撞到線材跌落電腦了,恨得是Connect接口是佔用pcie總線的,傻大傻大的surface dock擴展塢使用的就是這個接口,這貨能同時支持4×5Gbps USB3.0+2×4K 60Hz DP,這麼恐怖的帶寬應該能外接顯卡了吧,抱歉,就是不讓你用。
底座部分,接口方面配備了2×5Gbps USB3.0+type-c+Connect+SD卡槽,這個type-c呢,不支持雷電3,只是usb3.1的規格,底座上的Connect接口在沒有擴展塢的時候就是用來充電的,再說說這塊鍵盤,1.6毫米的鍵程反饋十分迅速,全金屬透光鍵帽手感優秀,而且不存在用久了掉色的問題,背光3級調光,總有一檔適合你。觸摸板材質為磨砂玻璃,細膩到如果不用指尖划過會以為是鏡面的,雖然沒有macbook上那麼誇張的大小,但配合surface優化的手勢,也十分堪用。
作為一個軟粉,這篇文章似乎聊的缺點比較多,因為surface家族的工業設計就是最大的優點,同時微軟的固執也增加了很多痛點,很多用戶都期盼著surface book3的發布能夠把問題解決掉,可surface book3得發布讓我歡喜讓我憂,喜得是微軟沒換模具,憂得也是沒換模具,在外觀上新款和我手裡得這臺完全一模一樣,沒人認得我這是老款,這幾年來surface系列得發展是停滯不前,無論是pro還是book系列都已經很多年沒有設計上得變革了,就是設計語言再優秀,人們也會有審美疲勞得時候,何況surface系列總是晚發布於同期產品,配置落後較快,在11代u大批量上市的同時,剛剛發布的surface laptop go仍然使用10代酷睿,整整落後同時期產品一代,加上高昂得售價,只會慢慢得勸退真愛粉。
微軟猶如一個龐大的巨人,在surface rt、windows rt、windows S、windows10 x失敗後,變得小心翼翼起來,無論是windows還是surface,似乎他都不願意輕易的變革,只能小修小補的迭代,然而嘲諷的是,隔壁的蘋果像是個靈活的胖子,對旗下的產品每2-3年就進行一次大刀闊斧,使得產品永遠充滿新鮮感,消費者們也願意為之買單,Windows的成與敗都是因為其生態,因為開放使得其市場份額高居第一,也是因為開放,微軟對Windows的生態沒有絕對控制權,轉型變得異常艱難,如今的surface在審美疲勞後,似乎也只剩得windows的標籤了,在雲時代到來後,微軟會不會最終被時代的潮流所拋棄,現在我們不得而知,至少我希望微軟是時候做出改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