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冠軍、亞軍等詞在體育競賽、文娛遊藝等活動中被廣泛採用。比賽中將成績最佳者稱冠軍,然後依次二三名的是亞軍和季軍。但這稱呼是怎麼來的呢?
1.
冠軍一詞由來已久。這要追溯到公元前209年,當時我國爆發了爆發了對秦王朝的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
當時楚國有一位奮起反抗嬴秦暴政的大將宋義,英勇善戰,秦兵屢屢敗於他的手下。由於他戰功赫赫,於是楚軍將士贈給他一個光榮的稱號:"卿子冠軍"。
《史記·項羽本記》就有這樣的記載:"諸別將皆屬宋義,號為卿子冠軍。"這是中國歷史上首位榮獲"冠軍"稱號的人。到了漢代,冠軍一詞繼續沿用了下來,霍去病就以戰功官拜驃騎將軍,封"冠軍侯"。
漢代以後,戰功卓著的武將,也都採用了冠軍為官銜。從魏晉迄南北朝各代,都設有"冠軍將軍",唐朝也設有"冠軍大將軍"的官銜。直到清朝,護衛帝王的鑾儀衛及旗手衛的首領,也稱為"冠軍使"。
2.
至於亞軍,由於亞是次一等的意思,也就是低於冠軍的優勝者。
在古代,有稱孟子為"亞聖"、項羽稱範增為"亞父"。學者稱孔子為"至聖",稱孟子為"亞聖"。範增是因為很受項羽尊敬,把範增認作僅次於生父的長者。
3.
而季軍,指名次低於冠軍、亞軍的優勝者,是指競賽的第三名。
在我國的舊曆中,春季的三個月分別叫孟春、仲春和季春。
而漢高祖劉邦原名劉季,古時兄弟排行時,三人是伯、仲、季(若是四人伯仲叔季,這裡只有三人,就是伯、仲、季),劉邦也就是劉季。
你知道冠、亞、季排名的來歷嗎?
歡迎關注@落花雨的書齋,用文字記錄生活點滴,用熱愛抵擋漫長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