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科技創新聯盟聯什麼?

2021-01-09 新華網客戶端

    高芸趙芝俊

    當前我國農業發展急需以「效率型增長」為目標的農業科技創新驅動,減小勞動力成本上升和資本邊際收益遞減對農業經濟發展帶來的不利影響。就現階段農業發展面臨的主要矛盾來看,需要進行適應我國生產經營特徵的省力型、節本增效型實用技術,以及具有重大產業變革前景的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這兩大方向的攻關突破。經驗表明,無論是貼合實踐需求的小發明,還是前沿、尖端新知識創新,都需要對接技術供給與技術需求,對科技政策導向、戰略規劃和科研體系結構進行統籌治理和完善。

    對接技術供給與需求一直是科研創新發展歷程中備受重視的問題,從上世紀80年代開展星火計劃、火炬計劃,助推小型企業創新,90年代通過結構調整向市場分流科技人員,以創業孵化器、產業園、高新區作為載體開展產學研協同創新,這些舉措的目標都是促成生產要素和包括科學知識發展、技術發明等生產條件形成最佳組合,進入生產體系。由於農業科研創新需要經歷從實驗室到田間的「二次改進」才能真正推廣應用,對接技術供給與需求的迫切程度更高。

    當今,在農業科研體系外部,網際網路、物聯網重要性日益凸顯,也進一步推動了農業科研創新模式的探索。從2014年開始,農業科技領域的各類聯盟如火如荼地開展,最具代表性的就是2014年由中國農業科學院牽頭成立的全國農業科技創新聯盟,2016年在該聯盟的平臺框架下,還成立了農作物種質資源、全球農業大數據與信息服務、國家馬鈴薯產業科技、智慧農業等多個二級創新聯盟。與以往的產學研協同和國家科技計劃改革不同,農業科技創新聯盟更加注重打通不同學科、不同領域技術群體的整體協作和躍進,為技術變革提供整體性知識、技術和市場要素的積累。聯盟中縱向關聯的基礎研究、應用研究、技術開發的邊界日益模糊,而更加強調以單一農產品為對象的產前、產中、產後技術協作。以作物生產為例,建立育種、耕作、栽培、土肥、採摘(收穫)、儲藏、加工科技協作網,打破學科和研究領域界限。通過數據信息分享系統和機制,聯通疫病機理、疫病防控、用藥管理、汙染防控、藥物殘留監測,實現生產與生態系統耦合、協調發展。這種科研創新聯盟更有利於摸索出新的生產模式和經營模式,為發展新的農業業態,推動成套技術在農業生產實踐中的應用提供技術支撐。

    從農業科技創新聯盟的發起方和運行特徵來看,主要分為三類聯盟。一類是由國家相關部門發起,形成中央與地方、科研院所、推廣機構與企業共同參與的科研協同創新聯盟,圍繞產業發展的關鍵技術瓶頸進行聯合攻關。這類聯盟瞄準國際前沿課題,攻關目標非常明確。第二類聯盟是由科研單位發起,由相關部門或協會牽頭共同成立的致力於某個領域或某項技術創新聯盟,目標在於統籌各學科、各研究領域參與集成技術的研發。這類聯盟重點在於協同創新,實現「1+1>2」的技術集成目標。第三類聯盟是由企業或民間團體發起,基於某種農業發展理念或價值觀,旨在開展相關領域的組織合作交流、技術創新、產業協作活動。這類聯盟有利於科技資源、文獻及設備共享。

    從目前各類聯盟實施的情況來看,還要在聯通農業生產各環節、生態與質量安全體系、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的知識共享與交流方面進行探索和實踐。通過成果轉化分紅激勵機制和科研項目經費、資源整合,聯通基礎研究、應用研究、試驗示範之間的創新鏈,打破部門和所有制界限分配科研資源。儘快從務虛走向務實,從框架建設走向承載具體工作目標的制度建設。

    (作者單位: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

    

相關焦點

  • 科技聯盟如何「聯」起來?
    漁業裝備科技創新聯盟供圖「有聯盟與沒有聯盟時究竟有什麼區別?」「以聯盟為主導的亮點工作是什麼?」「是否真正實現把各成員單位的心凝聚在一起,共同辦大事、辦難事?」近日,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以下簡稱「聯盟」)對下屬的60餘個子聯盟進行了一場「現場考試」。
  • 「中國-拉丁美洲農業教育科技創新聯盟」成立
    人民網裡約熱內盧12月18日電(記者吳傑)12月18日,中國和拉美多所農業科技院校組建的「中國-拉丁美洲農業教育科技創新聯盟」舉行成立大會。中國駐哥倫比亞大使藍虎、委內瑞拉科技部副部長杜郎,墨西哥駐穗總領事希拉爾特,哥倫比亞前環境部長、公立和私立大學校長委員會主席、佩雷拉科技大學校長加維裡亞·特魯希略,中國農業農村部國際合作司副司長韋正林、華南農業大學校長劉雅紅等中拉13國、46所大學和科研機構的100多名代表,以線下和雲端的方式出席。藍虎大使說,中拉合作是「一帶一路」與南南合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 國家功能農業科技創新聯盟白銀聯絡辦揭牌
    國家功能農業科技創新聯盟白銀聯絡辦揭牌 每日甘肅網12月4日訊據白銀日報報導(記者李琴琴 喬麗霞)12月3日,白銀市政府與蘇州硒谷科技公司、國家功能農業科技創新聯盟籤訂了三方合作框架協議。
  • 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為實現鄉村全面振興提供科技支撐
    在當前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加快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做好「六穩」「六保」工作的關鍵時期,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以下簡稱「聯盟」)的建設,可以打通從科技強到產業強、經濟強、人才強的通道,加速先進適用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推廣,為實現鄉村全面振興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長期以來,鄉村產業集群由於缺少科技支撐,現代化程度低,質量、效益和競爭力都不強。
  • 中國-拉丁美洲農業教育科技創新聯盟成立 華南農業大學等15所高校...
    新快報訊 記者 王娟 通訊員 陳芃辰 蒙麗 攝影 夏世焱12 月 18 日,由華南農業大學牽頭髮起,中國、拉美 46 所涉農高校和科研機構共同組建的 " 中國 - 拉丁美洲農業教育科技創新聯盟 " 在華農正式成立,15 所中拉高校籤署校際合作框架協議
  • 「中國—拉丁美洲農業教育科技創新聯盟」成立大會並致辭
    12月18日,中國駐哥倫比亞大使藍虎以線上方式出席由華南農業大學發起組建的「中國—丁美洲農業教育科技創新聯盟」成立大會暨協議籤署儀式,中國駐哥倫比亞大使館文化參贊朱曉燕陪同參加。隨著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正式延伸至拉美,中拉合作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雙方在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能源開發、科技人文等領域的交流合作取得豐碩成果。中拉農業高度互補,農業合作前景廣闊。聯盟成立將對構建中拉命運共同體產生重要推進作用。劉雅紅校長表示,華南農業大學作為中國111年歷史的重點大學,先後與五大洲百餘所大學及研究機構建立了校際聯繫與合作。
  • 貴州農業科技創新聯盟助力鄉村振興成果豐碩
    原標題:貴州農業科技創新聯盟助力鄉村振興成果豐碩   圍繞貴州重點發展的辣椒、茶葉、食用菌、蔬菜等12個農業特色產業,通過科研項目形式,由貴州省農科院產業專家牽頭
  • 華農牽頭成立中國-拉丁美洲農業教育科技創新聯盟
    12月18日,由華南農業大學牽頭髮起,中國、拉美13國46所涉農高校和科研機構共同組建的「中國-拉丁美洲農業教育科技創新聯盟」(簡稱「中拉農業科教創新聯盟」)在我校正式成立,15所中拉高校籤署了校際合作框架協議。
  • 中國農業大學等17家單位發起「國家黑土地保護與利用科技創新聯盟」
    開幕式上,中國農業大學、中國科學院等17家單位共同發起「國家黑土地保護與利用科技創新聯盟」(下稱「聯盟」)。 據悉,聯盟依託中國農業大學吉林梨樹實驗站、中國農業大學國家黑土地現代農業研究院,圍繞黑土地的保護與利用,聚集院校、科研機構、市縣農技農機推广部門、龍頭企業和農民合作社等單位,旨在構建黑土地保護與利用科技創新與技術推廣,帶領並引導廣大農民應用新技術,以支撐東北地區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
  • 國家農業科技發展戰略智庫聯盟成立
    12月13日,在科學技術部農村科技司和農業部科技教育司的指導下,由中國農業大學主辦,聯合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林業科學院、中國科學院等國內外42家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在京共同發起成立「國家農業科技發展戰略智庫聯盟」。
  • 榮聯科技集團助力訥河市數字農業建設
    近期,榮聯科技集團中標2019年黑龍江省訥河市數字農業建設試點縣項目,中標金額1495萬元。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在農業領域的廣泛應用,先前的農業數字革命已經拉開序幕,這將對推動信息技術與農業農村的深度融合,助力鄉村經濟振興產生強大的驅動力,而且深入貫徹鄉村振興戰略和數字中國戰略總體部署。
  • 國家智慧農業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成立
    本文轉自【光明網】;今天,由39家產、學、研單位構建的國家智慧農業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在鄭州市正式成立。該聯盟將以促進產業規範健康發展為戰略目標,建設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創新機制。
  • 聯盟加速智能農機科技成果推廣應用 給農業現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
    智能農機裝備科技創新聯盟(以下簡稱「聯盟」)從2016年成立之初就紮根農業農村,高效合理配置產學研創新資源,深入推進協同創新和開放創新,先後研發出動力換擋拖拉機、智能化大餵入量收割機、高速精量播種機、無人駕駛噴藥機等一系列代表國內頂尖水平的高端智能化農機裝備和多元化智能農機管理平臺,成功打造出一條智能農機應用基礎研究和工程化、產業化連接的創新鏈條,推動農業機械化向全程全面發展,向高質高效轉型升級
  • 農業科技界首次!42家單位發起成立國家農業科技發展戰略智庫聯盟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2月13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今天,中國農業大學聯合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林業科學院、中國科學院等國內外42家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在京共同發起成立「國家農業科技發展戰略智庫聯盟」。
  • 茶人分享:國外農業科技創新研究
    國外農業科技創新研究 國外農業科技創新理論的發展始於20世紀60年代,且研究初期多集中於對農業科技創新理論的完善其中,氣候變化、生態環境變化,特別是生態脆弱性對農業科技創新的影響成為研究的重點。因此,學者們試圖構建一種科學的農業科技創新體系,使各方資源優化配置,並實現自然、社會和經濟的協調發展。
  • 天津市智能網聯汽車人才創新創業聯盟成立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天津11月18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胡春豔)11月18日,以「智聚寶地、網聯天下」為主題的天津市智能網聯汽車人才創新創業聯盟在天津市寶坻區成立,聯盟旨在推動高校、科學院所、企業的區域合作共贏,促進人才鏈、產業鏈、項目鏈、技術鏈、資本鏈「五鏈」融合,打造世界級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集群和人才高峰高地
  • 龍灣區供銷社依託產業農合聯黨建聯盟開展農業技能培訓
    為了進一步提高產業農合聯黨建聯盟人員的勞動技能和自我發展能力,助力農業產業創新性發展,12月1日,龍灣區供銷合作社聯合社組織開展2020年度第二期農業實用技能培訓,學習紅美人種植技術,共有40人參加。通過培訓,不僅使參訓人員進一步掌握了種植技術,解惑種植難題,而且參訓人員通過培訓了解當前市場需求,有利於創新性發展龍灣農業產業。【來源:龍灣區社】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 對蝦工業化養殖科技創新聯盟在青島成立
    ,由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發起、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為理事長單位的「對蝦工業化養殖科技創新聯盟」(下稱「聯盟」)舉行了成立儀式。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劉英傑副院長和黃海水產研究所金顯仕所長為聯盟揭牌對蝦工業化養殖科技創新聯盟成立大會期間,首屆理事長李健研究員宣讀了聯盟發展顧問委員會名單、聯盟專家委員會名單,推舉了聯盟理事會名譽理事長,並通過了聯盟組織活動的有關章程。
  • 42家機構聯合成立國家農業科技發展戰略智庫聯盟
    新華社北京12月13日電(記者黃垚)13日,中國農業大學聯合中國農業科學院等42家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在京成立國家農業科技發展戰略智庫聯盟,將為鄉村振興、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提供戰略研究支持。這充分說明建立智庫聯盟十分必要和緊迫,並已具備前期基礎。目前我國涉農智庫有30多家,為各個細分領域提供政策諮詢。中國農業大學黨委書記姜沛民認為,涉農智庫力量還比較分散,缺少穩定的研究交流平臺、協同共享的合作機制和長期、系統性研究。
  • 2020全國農業科技雙創和鄉村文化聯盟座談會在京舉行
    1月18日上午,全國農業科技創業創新聯盟(簡稱「農業雙創聯盟」)和全國鄉村文化產業創新聯盟(簡稱「鄉村文化聯盟」)座談會在京舉行。聯盟主席、國務院扶貧辦原主任、農業部原副部長劉堅,聯盟顧問、中國農業國際合作促進會會長、中國農科院原院長、十七屆中央候補委員翟虎渠,農業農村部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張輝,聯盟副主席、清華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副院長、農業農村部經管司原司長張紅宇等聯盟相關領導、聯盟副理事長單位負責人和鄉村文化聯盟十二家發起單位負責人、部分特邀嘉賓出席座談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