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山市政府新聞辦召開中山市脫貧攻堅成果發布會,中山市委農辦、市扶貧辦常務副主任王少強介紹中山市東西部扶貧協作、對口幫扶總體情況及主要成果。發布會現場還遠程連線中山對口幫扶潮州、肇慶以及對口支援西藏、四川等基層一線扶貧幹部介紹相關情況。
據王少強介紹,2016年以來,中山市脫貧攻堅戰是一場戰役兩個戰場:一是定點幫扶肇慶市、潮州市131條省定貧困村,建檔立卡貧困戶6073戶、17574人。二是對口雲南省昭通市大關、鹽津、綏江、永善4個縣開展東西部扶貧協作。定點幫扶肇慶、潮州的全部貧困村、貧困戶達到脫貧出列標準;結對幫扶的昭通市4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中山扶貧工作取得了決定性的進展。
省內精準扶貧方面主要是做到「三個全面」:
(一)幫扶責任全面落實。一是強化組織領導。成立由市委書記任組長的市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落實「五級書記」抓脫貧攻堅工作制度,全市25個鎮區、121個機關企事業單位派出工作組駐村參與脫貧攻堅工作。二是保障幫扶資金。投入幫扶資金12億元。三是加強政策支撐。先後制定2016-2018、2018-2020兩個三年行動方案,每年籤訂《廣東省對口扶貧協議書》。四是落實人員保障。派出4個駐縣組、131個駐村隊,386名扶貧幹部常駐扶貧一線。
(二)政策措施全面落地。一是「三保障」政策全面落實。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沒有一個因貧輟學,貧困戶購買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城鄉基本醫療保險落實率達100%,危房改造完成率100%,最低生活保障實現應保盡保,貧困村飲水安全達標率100%。二是新農村建設同步推進,投入7976萬元開展民生項目923個。
(三)幫扶工作全面見效。一是以抓產業為中心,築牢脫貧基礎。投入1.19億元實施特色產業項目1081個,投入2.2億元實施資產收益項目396個。每個貧困村實現一個以上幫扶產業項目,在家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全部參與1個以上長效穩定的產業項目或資產收益項目。二是以消費扶貧為載體,拓寬致富渠道。舉辦6·30廣東扶貧濟困日活動、10·17活動等5場產銷對接活動。在中山市農產品交易中心設立扶貧農產品集市,推廣「以購代捐」消費扶貧模式,設立「扶貧微商城」「幫扶盒子」。2019年實現消費扶貧金額1350萬元。三是以穩崗就業為基礎,確保穩定脫貧。落實轉移就業獎補政策,開展技能培訓11416人次,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就近就地就業5720人。
東西部扶貧協作方面主要體現在「五個精準」:
(一)在統籌推進上精準發力。一是建立「1+8+N」協作格局。中山和昭通兩市人民政府及10多個部門參與,形成「1+8+N」協作格局。二是派駐工作組紮根昭通。10名省第六扶貧協作工作組成員長期駐紮在昭通市縣兩級。三是「組團式」結對幫扶。組織全市25個鎮區分成四個組團,結對昭通4個縣開展攜手奔小康行動。四是推動深度貧困村結對全覆蓋。中山企業、村和社區與昭通市4個縣182個深度貧困村結對幫扶全覆蓋。
(二)在產業合作上精準發力。一是引導企業投資興業。引導到昭通投資產業項目37個,完成投資16.7億元。在中山舉辦展銷會、設立昭通農特產品體驗館等,銷售昭通市農特產品1.7億元。二是合作共建工業園區,在昭通合作共建3個工業園區。三是建設特色產業基地。建設1萬多畝藍莓產業基地、花卉苗木示範基地等。
(三)在持續增收上精準發力。一是開展勞動力轉移就業。兩地互設10個勞務工作站,舉辦培訓班636期,培訓勞動力43320人,幫助26271名貧困人口實現就業,其中到廣東省就業15082人。二是實施「粵菜師傅」工程。建設2個省級粵菜師傅培訓基地、2個省級粵菜師傅大師工作室,培訓雲南「粵菜師傅」100多人。三是職業教育合作。1868名昭通學生在中山職業院校免費就讀。
(四)在民生保障上精準發力。一是深入開展教育扶貧。修建29間學校校舍,5名骨幹教師到昭通結對學校掛職副校長,36所學校與昭通32所學校結對,昭通教職員工到中山跟崗培訓,設立廣東省名師工作室,組織「中山名師走進昭通」活動。二是推進健康扶貧。修繕124個村級衛生室,11所醫院與昭通12所醫院結對幫扶,幫助對口醫院建設至少1個重點專科。6名醫療專家到昭通四個縣醫院掛任副院長,建立遠程醫療會診系統。三是做好易地搬遷工作。援建4個易地搬遷示範點,投入2000多萬元建設搬遷點環境服務配套設施,捐贈價值4000萬元的洗衣機、電飯煲等,投入4450萬元援建中山博愛學校2所,援建扶貧車間13個。
(五)在聚焦特殊群體上精準發力。一是助力貧困學子夢圓大學。設立「永青助學金」「中山·鹽津貧困學子助學金」,受益學生近300人。二是推進貧困殘疾人幫扶。開展「就業幫扶,助殘圓夢」「同在藍天下·點亮微心願」等專項活動,帶動307名殘疾貧困群眾脫貧,援建殘疾人康復和託養服務中心2個,9000多人次直接受益。三是實施關愛留守兒童公益項目。捐贈2300多萬元開展「牽手紅卡,讓愛回家」項目,該項目入選第二屆中國優秀扶貧案例的扶志與扶智項目。開展「博愛中山情系昭通——中山愛心家庭牽手昭通留守兒童扶貧助學之旅」活動,惠及2萬餘留守兒童家庭。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張翔宇 通訊員:鍾軒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張翔宇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楊洪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