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美國商務部工業安全局宣布將大疆創新、中芯國際、光啟等60家中國公司和機構列入美國出口管制的「實體清單」。至此,位列該份「封神榜」的中國實體達到300家。
外界有言論認為川普政府離場在即,依然沒有放鬆對華強硬手法。對此,有觀點表示是為了給拜登政府「埋雷」,約束其改善對華關係的空間;也有美方專家認為,拜登政府不太可能放鬆對華高科技管制,甚至有可能更經常、更系統化地使用「實體清單」。
未來,「實體清單」或許真的會成為一種美國應對中國科技力量崛起的常態化手段;而中國高科技企業也必然由此修煉出更硬核的應對能力,在科技戰場上做到「me better」,甚至「me best」。
「封神榜」上有名字 都是科技界的硬核實力派
中美「貿易戰」正式拉開帷幕始於2018年3月,彼此川普籤署總統備忘錄,宣布將對中國進口的商品大規模加徵關稅。至2019年5月,華為公司及其附屬公司被美國商務部列入管制「實體名單」後,中美貿易戰戰火越燃越高,越來越多高科技企業被爆出「榜上有名」,戰況也逐漸從「貿易戰」轉變為「科技戰」。
到今年12月18日早些時候,美國商務部長羅斯告訴福克斯財經頻道,當天將在「實體名單」上增加大約80家公司,其中大部分是中國公司。
如今靴子落地,全球超材料領域的領跑者光啟,參與南海島礁建設的中國交通建設集團,全球商用無人機頭部企業大疆,最有可能實現中國晶片突圍的中芯國際,以及與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有關的25個研究機構,均已加入華為、中興等公司的行列成為「黑名單」的一員,受到全球關注。
據了解,此次美國商務部為將上述實體列入名單想出諸多名目,如以中國「軍民融合」項目威脅美國國家安全為由,指控中芯國際與中國軍工產業有關聯;以無人機被用於監控,違反人權為由,將中國最主要的無人機製造商大疆列入「實體清單」;聲稱光啟「違反美國國家安全或外交政策利益」……
隨著這份「實體名單」逐漸擴容,也為社會公眾鋪展開了一份中國高科技領域龍頭企業的花名冊,而頗具才華的網友更是有了獨特解讀:「被盯上的都證明是有實力的」;「這是幫我們一個一個認證具有核心科技的企業啊」。
從「實體名單」上來看,美國此次瞄準了晶片、無人機和超材料三大高科技領域,而且被列入名單的都是該領域龍頭企業。在美國商務部發布信息之後,這三大科技龍頭企業先後對於該事件做出回復。
中芯國際:將持續與美國相關部門溝通
中芯國際在公告中表示,經公司初步評估,該事項對公司短期內運營及財務狀況無重大不利影響,對10nm及以下先進工藝的研發及產能建設有重大不利影響,公司將持續與美國政府相關部門進行溝通,並視情況採取一切可行措施,積極尋求解決方案,力爭將不利影響降到最低。
中芯國際指出,公司被列入「實體清單」後,根據美國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針對適用於美國《出口管制條例》的產品或技術,供應商須獲得美國商務部的出口許可才能向公司供應;對用於10nm及以下技術節點(包括極紫外光技術)的產品或技術,美國商務部會採取「推定拒絕」(Presumption of Denial)的審批政策進行審核;同時公司為部分特殊客戶提供代工服務也可能受到一定限制。
由於我國在晶片半導體領域起步較晚,近年來,中國晶片市場頻頻受到美國封鎖與打壓,尤其是晶圓產線自研領域依然與美有較大差距。同時相關分析人士認為,目前我國非美產線建設仍有相當難題需要克服,預計55nm的非美化產線將在2年內突破,28nm非美化產線則需2年以上時間。
大疆創新:可以在美國繼續銷售
對於美方的無理制裁,大疆創新雖然沒有明確表示影響多大,不過其公關總監回應稱,大疆創新公關總監回應稱,目前只知道大疆可以在美國繼續銷售,其他影響沒有人可以回答。當然,「實體清單」和以往限制的約束力不太一樣,具體怎麼約束,還需要過幾天再看看。
光啟:美國制裁毫無意義!所有產品均為原創
相比晶片和智能硬體領域,超材料是美國第一次對該領域進行制裁。而且相比前兩者,超材料是一個新興科學領域,此前並不被大眾所熟知,而且從基礎學科到產業化應用只有短短幾年時間。
據公開資料顯示,"超材料"是一種人工合成材料,在新型物理器件、天線系統等領域具有巨大的潛在應用價值,尤其是在尖端裝備上具有重要作用,甚至顛覆性影響。超材料還曾被《科學》雜誌和《今日材料》評為最重大的十項科技突破之一,和過去半個世紀最重大的十項材料創新之一。
不過有意思的是,雖然美國將光啟列入實體名單,但是我國在超材料的智慧財產權和應用上遠超美國,光啟在聲明中表示,目前已經累計獲得超材料授權專利3411件,得到了中、美、德、英、法等多國法律認可和保護;經美國製造業前瞻聯盟、英國專利局對比分析,證實光啟全球超材料專利申請量排名第一。
這也難怪光啟在被列入「實體名單」後霸氣回復:其所有產品均從底層科學研究做起,所有標準、專利、技術、工藝、產品均為原創,不受任何外部影響;作為中國新興科學領域的創新企業,公司一直以來遵守中國技術出口相關法律法規,美國的制裁毫無意義!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隨著中國最近幾年各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歐美國家開始警惕,動作不斷。當然,應對這一切的底氣和信心已經在不斷加碼中,這源於國家對科技創新的重視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工作重點中,排名第一和第二的就是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
同時,上述業內人士也指出,此次「實體清單」如何執行、落地,尚在評估之中。明年1月中下旬之後,下屆政府如何執行「實體清單」也尚為可知。不過無論最終這份「實體清單」走向如何,我們都需要清醒地認識到,「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面對美國的持續封鎖與限制,我們只有堅持源頭創新和持續性創新一條路,才能推動高科技產業關鍵技術快速發展;只有當越來越多的源頭創新型技術不斷湧現時,才能最終突破美國「實體清單」限制,真正由科技大國變身為科技強國。
責任編輯:劉佳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