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員的犯規一向都是比賽的看點之一,甚至一場比賽下來,球員犯規造成的罰球得分要佔到比賽總分的三分之一,這也導致一個惡劣的現象,很多球員會故意引誘防守球員犯規,又或者故意犯規不讓對方進攻球員得分,畢竟只要是得分至少都是2分起步,但犯規的話,最多也就是罰中一次得1分,即便是得到2次罰球機會,那也要能夠全部命中才算,由於犯規的成本太低,讓賽場上總是出現不少髒動作,甚至不惜以技術犯規為代價,但在新賽季,球員想要用犯規的方式阻止對手可能就要考慮後果了。
在近日,CBA公布了對於技術犯規的新規定,在常規賽中,當一名球員累計的技術犯規次數達到9-11次,那麼每一次的技術犯規就要被罰款5000萬元,而當技術犯規的次數達到12次或者超過12次,每次技術犯規的處罰再增加一倍,達到10000萬,同時當球員身上的技術犯規次數達到11次,就會額外被停賽一場,之後就是每三次技術犯規就會追加停賽一場,也就是說只要球員有三次技術犯規,那麼就會被停賽兩場,一場是兩次技術犯規的處罰,一場是第三次技術犯規的追加處罰。
季後賽的處罰力度與常規賽差不多,就是技術犯規的次數有變化,球員在季後賽技術犯規到達第三次與第四次,就會受到罰款5000元的處罰,達到5次或者5次以上,每一次需罰款10000元,而當技術犯規達到第四次,就會停賽一場,之後就是每累計三次技術犯規就會追加停賽一場,也就是在2次技術犯規被停賽一場後,當第三次技術犯規,也要被再停賽一場,相當於從第四次開始,只要滿三次技術犯規,就要停賽2場,處罰力度不可謂不大。
實際上CBA有這樣的新規定,主要也是為了讓比賽過程中故意的犯規行為受到限制,在上個賽季的比賽中,很多球員在即將得分的時候都遭到了防守球員的故意犯規,即便是裁判對於那些故意犯規的球員做出技術犯規的處罰,也沒辦法改正這一股歪風邪氣,原因就是代價太低,而如今CBA也是想靠著狠招儘量的避免球員故意犯規的行為,但多數球迷卻認為這樣的處罰規則形同虛設。
在上個賽季的比賽中,球員的犯規次數不少,但能夠達到技術犯規的卻不多,其中最多的一人就是浙江男籃的朱旭航,他在常規賽中技術犯規的次數達到了7次,而CBA新賽季的處罰規則是達到第九次,季後賽最多的球員也才2次,連上個賽季常規賽與季後賽犯規最多的一個人都沒達到這個標準,因此對於球員的威懾力幾乎沒有。
實際上想要讓技術犯規的新規則能夠給球員警示作用,只有2個方式,第一個就是將處罰的前提條件再縮小一半,當超過4次就要受處罰的情況下,球員才能感覺到壓力,至於處罰的金額也要提升,對於那些薪資百萬以上的球員,一次技術犯規才5000-10000,可能他們也不會在乎。
第二就是裁判的公正,在上個賽季的比賽中,很多裁判的表現都讓球迷非常不滿,每一場比賽似乎都有各打50大板的行為,幾乎兩支球隊受到的犯規處罰都是相差不大的,如果上半場一支球隊的犯規太多,那麼下半場就會變成另一支球隊的犯規增多,裁判要的是嚴格執法,而不是處罰均攤,在多數裁判都有類似心理的情況下,很難有球員能達到新規則的門檻,因此裁判能否公正才是關鍵。
大家覺得CBA對於技術犯規的新規定會有限制犯規的作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