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財富》雜誌世界企業500強出爐,中國(含港澳臺地區)首次在數量上超過美國。根據上榜資料顯示,中國133家,美國121家,中國比美國整整多出了12家。中國上榜數量超過美國,可以說具有非常標誌性的意義,可以看作是中美經濟此消彼長的關鍵轉折,也意味著美國企業的競爭在一點點的下降。
許多人認為與美國企業相比,中國入榜的企業質量不高,科技含量不高,盈利水平仍有待提升,各大銀行和央企進入榜單毫無意義。以上觀點似乎有些道理,不過如果我們回顧中國經濟發展的歷程,我們會發現1997年,中國大陸只有4家企業《財富》世界500強;2001年剛加入世貿的時候才12家。
2008年西方爆發金融危機,很多企業陷入了困境,也就是在那個時間開始中國企業在世界500強排行榜中加速,先後超過了德國、法國、英國、日本,並最終在今年超過了美國。俗話說得好,長城不是一天壘的,只有量變才能引發質變。
從今年的榜單中我們可以看到,我國入榜的企業高科技公司和民營企業佔據了相當大的比例。中國上榜網際網路企業超過美國,有京東、阿里巴巴、騰訊和小米4家上榜,美國只有亞馬遜、谷歌、Facebook 3家上榜。 華為面臨的國際環境依然十分嚴峻,但其仍保持了上升勢頭。
想當初,我們看到歐美日佔據《財富》雜誌世界企業500強,眼裡只有豔羨的份,誰能想到在不到20年的時間裡,中國上榜的企業數量超過了美國。這說明我們的經濟發展規劃是科學,我們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一天天變強的。
之所以說中國上榜數量超過美國具有標誌性意義,那是因為有美國人創辦的《財富》雜誌500強排名影響非常大,能夠進入世界500強榜單已經成為全球跨國企業最高的榮譽。中國能在美國人創辦的財富榜上擊敗美國,自然是非常 有意思的。
當前美國對中國的經濟打壓勢頭正盛,幾乎窮盡了各種手段,就是在這樣的高壓環境下,中國企業在《財富》500強數量上依然超過美國了,這說明美國想要搞中美經濟脫鉤,最終受到傷害的恐怕不是中國,而是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