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國家應用數學中心日前揭牌 助力大數據智能化發展

2020-12-15 新華網重慶頻道

  12月11日,重慶國家應用數學中心(以下簡稱中心)揭牌。這是科技部首批支持建設的13個國家應用數學中心之一,也是重慶市數學領域第一個國家級科研平臺。中心由重慶師範大學牽頭,聯合北京大學等16家單位共同建設。

  科技部為何啟動建設國家應用數學中心?數學與生活有怎樣的聯繫?重慶國家應用數學中心將在哪些領域進行研究?重慶日報記者就這些問題,對該中心主任楊新民教授進行了專訪。

  重慶日報:科技部為何在全國首批批准建立13個國家應用數學中心?

  楊新民:科技部首批批准的13個國家應用數學中心,分布在北京、上海、廣東、天津、山東等12個省(市)。創建國家應用數學中心,是推動大數據智能化產業發展的重要支撐,可以加快形成和提升創新平臺、人才團隊、開放合作、成果應用的能力和水平。

  國家非常重視基礎科學。數學是自然科學的基礎,也是重大技術創新發展的基礎。當前我國面臨很多「卡脖子」的技術問題,根本原因是基礎科學以及數學基礎跟不上。很多高校和科研院所發現許多問題歸根結底是數學的問題;一些知名企業也提出,數學家應該介入人工智慧、大數據產業的發展。

  因此,2018年國務院印發了《關於全面加強基礎科學研究的若干意見》;2019年,科技部等四部(委)聯合印發《關於加強數學科學研究工作方案》的通知,提出要以部市、省部共建的模式,建一批國家數學應用中心。

  重慶日報:重慶國家應用數學中心為何由重師牽頭?

  楊新民:重師的數學學科水平走在全國高校前列。學校的「最優化與控制」實驗室,是西南地區數學領域唯一的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我本人2016年獲評國際系統與控制科學院院士;2017年獲重慶市科技突出貢獻獎;2018年領銜的「向量最優化問題的理論研究」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2019年,主持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最優化問題的人工智慧方法」,是重慶市獲得的首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

  去年12月,重慶科技局批准重師牽頭成立重慶市應用數學研究中心。今年2月,科技部批准建設全國首批13個國家應用數學中心,建設的城市在北京、上海、天津、廣州、深圳、成都、重慶等地,都是經濟比較活躍、科研能力較強的地方。

  重慶近年來大力實施以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上重師的科研實力,所以重慶國家應用數學中心就由重師牽頭,有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重慶大學、中國科學院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北京大學重慶大數據研究院、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等16家單位參與共建。

  重慶日報:數學跟我們的生活有怎樣的聯繫?

  楊新民:比如,基於數學的運籌學誕生於二戰時期,源於盟軍研究如何更高效地調配軍事物資。所以,運籌學天然帶有解決複雜問題的功能,能讓大量原始數據「開口說話」,為重大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又比如,上世紀80年代,我和另一位學者合作完成了「重慶產業政策研究」課題。當時,電腦還沒普及,大量原始數據記錄在紙質文件上。我帶著學生將兩大車紙質原始數據手動錄入學校的計算機,再進行統計、建模、分析,得出重慶應該以汽摩、機械等產業為支柱產業的結論。

  在日常生活中,數學也可以發揮作用。現在紅綠燈的時間90%都是固定的,不夠智能。通過應用數學對某片區每個人出行軌跡的大數據做分析,就可以設計智能紅綠燈。目前我們的團隊通過數學建模、大數據分析、編程等方式,設計的智能紅綠燈已在南濱路示範應用。

  面對突發性傳染病,我們也可以使用數學模型推演發展趨勢。在新冠疫情期間,我們團隊就通過建立時間序列、函數等模型,推演7天後的新冠肺炎疫情發展情況,並可通過全國、湖北省、除湖北省外的全國其他省市、重慶市4個點位,直觀地展現不同點位的疫情推演情況,從而為相關科學決策提供支持。

  所以,數學可以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美好、更智能,大到產業發展,小到兩個地點之間的最短路徑,都可以通過數學建模,得到最優化的解決方案。

  重慶日報:中心的主要研究方向和目標是什麼?

  楊新民:中心將主要瞄準信息科學、先進位造、智能交通和生物醫學四大領域,研究解決一批國家重大科技任務、重大工程、區域及企業發展中的數學問題;大幅提升重慶應用數學研究水平,提升數學解決技術問題、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支撐重慶建設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及西部(重慶)科學城的建設。

  中心還將集聚數學與相關領域的科學家、行業專家和企業家,搭建人才培養和交流合作的平臺;組建重大研究團隊,培養一批高層次創新人才。力爭通過5年的努力,將中心建設成為國內外具有重要影響的應用數學中心。

  重慶日報:具體來說,中心主要聚焦的四大領域將重點做些什麼工作?

  楊新民:在數學與信息科學領域,將針對大數據、人工智慧領域的共性基礎與關鍵技術,開展數學與信息技術的基礎理論與方法研究,如解決大數據交易服務、金融消費安全等領域的大數據分析處理的基礎與核心算法等。

  在數學與先進位造領域,開展提高製造業精度和可靠性的數學建模理論與高效算法研究,提升智能化、綠色化先進位造技術水平。

  在數學與智能交通領域,針對環境複雜性與交通需求不確定性的大型城市交通路網,建立數學優化模型,研發實時、準確、高效的綜合交通運輸管理系統。

  在數學與生物醫學領域,構建重大疾病發生、演化、防治中的數學模型基礎理論和方法,為國家公共衛生、疾病防控等部門的決策管理提供諮詢與建議。 

相關焦點

  • 重慶國家應用數學中心正式揭牌
    12月11日,重慶國家應用數學中心揭牌儀式暨國家應用數學中心建設發展研討會在重慶渝州賓館舉行。重慶師範大學校長孟東方教授主持會議。重慶師範大學黨委書記曾禮教授首先致辭,他代表學校對科技部、市委市政府對中心建設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謝,對中心正式揭牌致以熱烈祝賀。他表示,作為重慶市數學領域第一個國家級的科研平臺,中心對於提升我市自主創新能力,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大數據智能化戰略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重慶國家應用數學中心日前揭牌,該中心主任楊新民解讀目標任務...
    12月11日,重慶國家應用數學中心(以下簡稱中心)揭牌。這是科技部首批支持建設的13個國家應用數學中心之一,也是重慶市數學領域第一個國家級科研平臺。中心由重慶師範大學牽頭,聯合北京大學等16家單位共同建設。科技部為何啟動建設國家應用數學中心?數學與生活有怎樣的聯繫?重慶國家應用數學中心將在哪些領域進行研究?
  • 關注丨重慶國家應用數學中心揭牌,這些行業和領域有福了
    12月11日,重慶國家應用數學中心(以下簡稱中心)揭牌。這是科技部首批支持建設的13個國家應用數學中心之一,也是重慶市數學領域第一個國家級科研平臺。中心由重慶師範大學牽頭,聯合北京大學等16家單位共同建設。科技部為何啟動建設國家應用數學中心?數學與生活有怎樣的聯繫?重慶國家應用數學中心將在哪些領域進行研究?
  • 深圳國家應用數學中心在南科大揭牌
    2020年12月20日,深圳國家應用數學中心(下稱「數學中心」)啟動建設工作會議暨數學中心揭牌儀式在南方科技大學中心多功能廳召開。揭牌  吳以環、周木堂、邱宣、薛其坤、陳十一、方復全、田剛、江松為深圳國家應用數學中心揭牌。揭牌儀式後進行了聘書頒發。
  • 借「智」全球大咖 助力重慶大數據智能化創新引領發展
    本文轉自【新華網】;新華網重慶12月5日電 12月5日,2020年人工智慧與網絡安全新技術論壇暨第一屆區塊鏈研究國際論壇在重慶開幕。本次論壇由國際信息安全數據分析協會、中國人民大學區塊鏈研究院、重慶市科學技術協會主辦,重慶交通大學承辦,旨在聚焦人工智慧和區塊鏈的「跨界、跨學科、跨領域」科技與產業融合發展。
  • 國家級應用數學中心——南數數據運籌科學研究院在無錫設立應用中心
    12月15日,以「大數據與人工智慧人才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2020年大數據與人工智慧人才發展高峰論壇在無錫高新區舉行。本次論壇是2020慧海灣物聯網大會的系列活動之一。論壇在南京大學、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無錫市人民政府指導下,由南京大學國家應用數學中心、江蘇大數據聯盟、無錫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聯合主辦。
  • 12位院士齊聚湘潭,湖南國家應用數學中心第一屆學術委員會第一次...
    8月30日,湖南國家應用數學中心舉辦了該中心揭牌成立後的第一屆學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該學術委員會由12名院士、5名領域內知名專家以及企業代表組成,陣容強大。本次會議有7位院士到會。湖南搶抓歷史機遇,依託湘潭大學,聯合國防科技大學、中南大學、湖南大學、湖南師範大學、長沙理工大學,成立湖南應用數學中心,圍繞大數據、人工智慧等重點建設方向,開展基礎研究與應用基礎研究,聚焦、提出、凝練和解決一批國家和湖南重大科技任務、重大工程、區域及企業發展中的數學問題,推進數學與工程應用、產業化的對接融通,提升數學解決具體問題、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和水平。
  • 重慶:大數據智能化成就業熱點
    記者日前在重慶郵電大學校園看到,夾帶著簡歷的學生們三五成群,各種企業宣講會的布告隨處可見,透露出「就業季」的氣息。在畢業生人數再創新高的「最難就業季」,儘管到校招聘的企業和招聘崗位數都相對有所減少,但像劉奕博一樣,大數據智能化等方向專業畢業生卻是就業市場的「香餑餑」。
  • 國家應用數學中心揭牌,湘潭大學下次進雙一流,又邁進了一大步
    2020年6月28日,湖南國家應用數學中心在我湘潭大學舉行揭牌儀式,標誌著湖南數學界首個國家級平臺正式落戶。省裡面副省長朱忠明出席講話並為中心揭牌。中心學術委員會成員張平文、袁亞湘、田剛、江松等多名院士發表視頻講話,對湘潭大學表示祝賀。
  • 四川國家應用數學中心揭牌,四川大學牽頭,全國首批只有13家!
    會上,省科技廳廳長劉東宣讀《科技部辦公廳關於支持首批國家應用數學中心建設的函》和中心管理委員會、學術委員會名單。李言榮院士任四川國家應用數學中心管理委員會主任,李安民院士、四川大學副校長褚良銀、電子科技大學副校長徐紅兵、西南交通大學副校長何川、四川大學數學學院教授羅懋康、四川省科學技術廳副廳長陳學華任管理委員會副主任。
  • 山東移動助力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北方中心建設
    中宏網山東12月7日電 12月5日,共建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北方)籤約暨北方健康醫療大數據科技有限公司揭牌儀式成功舉行。這標誌著國家健康醫療產業進入全新發展階段,也將成為助力山東新舊動能轉換、踐行「健康中國2030」國家戰略的新引擎。
  • 北京大學大數據分析與應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助力科學抗疫
    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席捲全球,北京大學大數據分析與應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以下簡稱「實驗室」)各團隊、中心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打贏抗擊新冠疫情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的號召,及時完成了系列研究成果,以實際行動助力科學抗疫。
  • 天津大學、山東大學等入選13個國家應用數學中心,多所名校落選
    13個中心統計信息天津大學成為依託單位據悉,天津應用數學中心的依託單位是天津大學應用數學中心,該中心成立於2012年,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組合數學很多人更加看好中南大學,因為該校本身是985工程高校,數學還入選了一流學科,實力比較突出。但其實湘潭大學與中南大學、湖南大學一樣,數學一級學科評估結果均為B+,而且近年來,該校數學領域項目成果突出,取得了2019年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入圍首批國家應用數學中心,可謂實至名歸。
  • 山西省大數據中心運城分中心暨運城雲時代技術有限公司揭牌
    山西省大數據中心運城分中心暨3月3日,山西省大數據中心運城分中心暨運城雲時代技術有限公司在鹽湖高新區掛牌成立
  • DevCloud創新中心正式揭牌,中軟國際攜手華為助力廈企「上雲用數賦...
    華為數字政府&政企雲廈門基地總經理林烜在揭牌儀式上表示,創新中心定位於服務廈門軟體產業和智能製造產業,搭建廈門數字服務平臺,由華為、中軟國際協同合作夥伴共建雲計算、軟體開發、智能製造、智慧城市、平安城市、鯤鵬計算產業、AI等應用和解決方案。2018年10月,廈門市政府與華為及中軟國際籤訂合作協議,決定成立華為廈門DevCloud創新中心,助力廈門市企業發展。
  • 北京大學大數據分析與應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項目通過驗收
    作為國家組織的科研平臺,大數據分析與應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被國家寄予厚望,期待其在國家科技創新體系中充分發揮力量。  張平文從實驗室定位目標、建設成果、合作落地以及發展規劃等四個方面向專家組作了匯報。專家組組長廖湘科院士指出,實驗室將北大資源和國家工程實驗室品牌緊密整合,提交了出色成績,建議在下一步建設中提煉出普適應用範疇的理論和路徑,與共建單位緊密合作,為行業培養更多人才,成為國家在大數據領域的建設中心。孫凝暉院士在肯定實驗室建設成果的基礎上,建議實驗室在後續進一步建設中,結合北大優勢,立足於服務國家和產業重大需求,瞄準國家級戰略應用目標,開展特色鮮明的重大創新工作。
  • 重慶大數據智能化促產業質效提升
    這是重慶打造「智造重鎮」的一個縮影。近年來,重慶以大數據智能化再造發展新動能,推動傳統產業智能化改造、培育壯大智能產業,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邁出堅實步伐。    依託大數據智能化牽引產業調整轉型,重慶一大批企業正從中嘗到「甜頭」——原本生產預拌混凝土的重慶建工建材物流有限公司,近年來變身生產服務商,旗下的公魚互聯雲平臺成立一年來已為上千家混凝土產業鏈企業提供服務。
  • 華為廈門DevCloud創新中心正式揭牌 「上雲用數賦智」新助力
    築基礎:助力廈門雲計算、大數據、AI、工業物聯網等新基建  記者注意到,今年4月,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央網信辦研究制定出臺了《關於推進「上雲用數賦智」行動 培育新經濟發展實施方案》,方案明確提出築基礎、搭平臺、促轉型、建生態、興業態、強服務等六大方向。
  • 13所國家數學中心花落確定!清華、北大、南開等985遺憾落淚
    終於,今日關於13所國家應用數學中心的事,塵埃落定了,北京的國家數學應用中心公布,13個數學中心名單完全出爐。北京這個國家數學中心可謂姍姍來遲,比別的省份晚了近一年才公布,才揭牌,恐怕其中不少心酸,不少明爭暗鬥,2020年年底,北京國家應用數學中心正式揭牌,由首都師範大學牽頭,另業內人士大吃一驚,牽頭的不是北大清華,也不是中科院,而是一所名不見經傳的非211院校,讓人摸不著頭腦,恐怕這也是晚了一年才揭牌的原因吧。
  • 涪陵區能源大數據中心成立,開啟能源大數據應用新篇章
    10月22日,涪陵區能源大數據中心正式成立,開啟涪陵區能源大數據應用的新篇章。涪陵區政府副區長胡濤參加籤約暨揭牌儀式。涪陵區能源大數據中心由區大數據應用發展管理局牽頭,區政府相關職能部門配合,川東電力公司負責具體承建,區內各能源企業協同共建,有助於推動水、電、氣、油等能源領域大數據集成融合,對於破解行業信息壁壘、合理配置和利用能源資源,建立廣泛互聯、融合開放的能源網際網路生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