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語系列在圈內名氣一直很大,是一部相當不錯的作品。《物語系列》是由日本輕小說作家西尾維新創作、中國臺灣插畫家VOFAN負責插畫的輕小說系列。作品以21世紀初的日本直江津鎮為舞臺,描述一名高中少年阿良良木歷與少女們遇到許多日本民間傳說的怪譚故事。
整部劇基本就男主一個男人,其他的都是妹子,是不是很刺激啊。但是大多數想追番的人直接就卡在了第一道門檻上,先看哪部。不同於其他動漫只有一個名字,後面會標明第幾季。物語系列則不然,每一部有單獨的名字,而且沒有什麼聯繫。其實大家只要按照它的出版順序看就行了,為《化物語》《偽物語》《貓物語》《物語系列 2nd Season》《花物語》《憑物語》《終物語上》《歷物語》《傷物語》《終物語下》《續·終物語》。
但是上網查過的人應該都知道,物語系列不一定要按著放送順序來看。因為作者西尾喜歡倒敘插敘的手法,導致按照放送順序來看,劇情會有很大斷層,看起來十分不流暢。當然,你邏輯思維強一點,其實是無所謂的,但是如果你毫無邏輯思維,說實話這部番不適合你。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人覺得物語系列的劇情很迷的原因,其劇情反覆提及春假,黃金周這兩個時間點,並在其中來回反覆,讓人有時會對當前的時間線感到迷惑,但只要仔細想一下,應該是不會有太大問題的。
而我在看番過程中,看到有人評論畫風過於古老,而且總是會有莫名其妙的廉價特效,人物對話時的表現形式也非常奇怪。畫風方面,的確,其中的角色時常臉型會崩壞,畫風本身也不精美,與當前主流的畫風也都不相符,但畢竟它也是09年的老番了,而且畫風並不能評判一部番的好壞。

而那廉價的特效與奇怪的表現形式(上圖僅為冰山一角),就不得不提一下兩個人了。第一位就是作者西尾。西尾把這部作品當作他的自信作,這就能表現他對其投入了多少心血。不同於其他的怪譚故事,其不以擊退妖怪或尋找事發原因之類的解謎作為主線,而是通過大量的對話,為男主角和少女們之間的內心作深刻描寫。看過的同學都會注意到,每次動漫中間總會摻雜著大量的純文本,而且一閃而過,其中大多數是對劇情細節的補充。

之所以要這樣,是因為動漫沒辦法把小說中的所有細節包括進去,這是所有輕改的通病,而物語系列則是直接將小說原文放進來,讓觀眾在看動漫的同時,明白小說中的細節(由於看不看兩可,所以動漫中這些文本往往一閃而過,根本不給觀眾暫停時間,考慮到物語一集時長有時能到26分鐘,也就情有可原)。
作品中還摻雜了大量的對社會和其他作品的諷刺,也就是俗稱的玩梗。由於西尾的這種「話癆」風格,導致了這部作品基本都是對話。因此作者在接受採訪時稱「這是以難以動畫化為目的寫的小說」。事實是,的確很難,但是它卻被動畫化了,而且事實上十分成功(刷新了新世紀的動畫DVD和BD銷量記錄)。這就不得不提另一個人了——新房昭之。
新房昭之,日本知名動畫導演、原畫、演出。新房昭之的作品不同於一般的日本動漫,作品的畫面並不流暢,人物對話和敘事看起來也很分散,但他的這些做法體現了一種不是作品迎合觀眾,而是由作品帶領觀眾的理念。這也就是為什麼物語系列在對話時會有大量獵奇的表現形式。在演出方面,他喜歡在畫面中大量地使用陰影及靜止畫、極端對比度的豔麗色彩,以及精心設計的畫面布置等特徵。
提到新房昭之,就繞不開「 意識流 」,簡單來說意識流的作品它往往更注重刻畫的是「 意識 」本身,以人物的心理描寫居多。我們經常在新房的作品中,看到大量的眼睛、嘴,或者大量的三次元的物品的靜止幀特寫。都是為了表現人物的心理活動。比如《 化物語 》第二集 戰場原黑儀 在回憶自己的黑歷史的這段分鏡,用這種類似於舊報紙的風格,突出了黑儀內心對這段回憶的恐懼和悲痛。

新房還特別喜歡用OP、ED來表現劇情。即使在被日程表制約的TV動畫中,也喜歡頻繁的變更OP動畫和ED動畫,物語系列每次換主要角色,OP一定會被換成該角色的角色歌。在長期的動畫製作中,新房特別喜歡用一個動作——新房45°,也是飽受熱議。光是在物語系列中,該動作就出現不下5次。
新房的風格加上本就與眾不同的《物語系列》,造就了這部番的成功。它與當前大多數番的風格都不一樣,處於意識流邊緣,但不至於看不懂。其沉重黑暗的劇情不乏搞笑,搞笑之餘又不乏熱血,這部作品包含了西尾所有想寫的東西,是真正的集大成之作,是不容錯過的精品。所以大家感興趣一定要去看看。
今天我就講到這裡,大家喜歡的話可以點個讚和關注,謝謝大家,我是悸旖,大家下次再見。
部分圖文來自網絡,侵權必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