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小文
中國有句古話叫「虎毒不食子」,意思是老虎再兇惡也不會忍心傷害自己的孩子,但在大自然殘酷的法則面前,很多事情是人類難以預料的。
同類相殘在自然界中是比較常見的現象,就好比說一頭雄獅在被另一頭雄獅打敗後,贏得勝利的雄獅會將競爭者的幼崽吃掉或者殺死。
而除了肉食動物以外,昆蟲中的世界也很殘酷,就比如說螳螂或者蜘蛛會在完成交配後吃掉自己的配偶。
而在近期,生活在寒冷極地的北極熊們也出現了自相殘殺的現象,但這種現象不限於雄性因為爭鬥而吃掉對方的幼崽,而是在同一個家庭體系中,母親吃掉了自己的孩子。
這聽起來讓人毛骨悚然,原來北極熊是這麼殘忍的生物嗎?而根據科學家的解釋,北極熊的這些行為其實是無奈之舉。
隨著全球變暖的加劇,冰川消融以及浮冰數量的減少,北極熊的狩獵活動變得越來越困難了,而這一局面也變相加劇了北極熊自相殘殺的行為。
北極熊也是哺乳動物,它們在冰冷的水下捕食的同時,也需要用到肺來呼吸,由於北極熊每進行狩獵一段時間就需要在浮冰上休息。
因此浮冰對於北極熊而言是必不可少的,而每次在進行捕獵之後,北極熊就需要耗費大量的能量,如果沒有浮冰供給北極熊休息的場地,北極熊很有可能會把自己活活累死。
這也是為什麼在浮冰減少後,北極熊不再捕獵,反而將目標轉移至幼崽身上的原因,而據科學家計算,一隻成年北極熊就算什麼也不做只是靜靜地坐著,它們每天也需要消耗12325卡路裡,而失去捕獵的場所,就意味著北極熊不得不轉變食物種類。
而除了全球變暖的影響,從甌貝灣到巴倫支海的區域一直是北極熊的狩獵場所,但如今這裡已成為了人類運輸液化天然氣船隻的繁忙航線,這裡一年四季都處於破冰狀態,這也加劇了北極熊失去領地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