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七隻小狼
「航母來了,新德裡就太平了!航母來了,青天就有啦……」當地時間7月20日,美軍航母打擊群即將抵達安達曼群島的消息從馬六甲傳到了列城,又從列城傳到了新德裡,直到傳遍了印度全國。
(圖源:《今日印度》)
據《今日印度》網站報導,7月18日「尼米茲」號航母打擊群已經穿過了馬六甲海峽進入了印度洋,目前正在趕往安達曼-尼科巴群島。
報導稱美印兩軍將在安達曼-尼科巴群島進行聯合軍演。就在美軍航母還在路上的時候,印度網友竟然已經曬出了印度海軍「維克拉瑪蒂亞」號和「尼米茲」號的合影,不知道的還以為印度遠接高迎把自家航母開到了馬六甲海峽。
(圖源:社交媒體)
而且更加尷尬的是,這張合影本來是美、印、日三國航母在2017年「馬拉巴爾」演習時候的同框照片,結果日本的「出雲」號就這樣生生被裁減掉了……
(圖源:美國海軍)
說到這個「馬拉巴爾」軍演,局座沒少講過,這是一項由美國和印度主導的聯合軍事演習。從1992年開始,每年一次。2015年起,日本成為「馬拉巴爾」軍演的正式成員。也正是從這時候起,這個軍演的針對性愈發明顯,明擺著就是圍堵中國。
2017年,美、印、日三國共出動了3艘航母15艘軍艦和幾十架軍機
(圖源:美國海軍)
在此之前,就有印度將邀請澳大利亞參加「馬拉巴爾」軍演的消息傳出。如果這一消息屬實,那麼今年的「馬拉巴爾」軍演將擴大到美、印、日、澳四國,鑑於印度和美國都有航空母艦,估計日本和澳大利亞也不甘示弱,同樣派出自家航母參加演習。鬧不好今年下半年他們就要整一出四航母編隊封鎖馬六甲海峽的「大戲」。
2019年「護身軍刀」演習美、日、澳三國四航母軍演
(圖源:美國海軍)
《今日印度》聲稱,此舉是在中印雙方加勒萬河谷地區發生衝突後「向中國發出的強烈戰略信號」。這意思就好像印度在邊境受了多大的委屈,然後現在終於等到美國給它「拔闖」一樣。
印度目前唯一一艘航母是從俄羅斯買回來的「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這艘航母由蘇聯設計並建造,後來又被俄羅斯改裝升級,具有「戰鬥民族」的雙重Buff。「維克拉瑪蒂亞」號在噸位和體型上小於「庫茲涅佐夫元帥」級航母,裝備的也是有著「機場保衛者」之稱的米格-29K艦載機。
(圖源:印度海軍)
而「尼米茲」號雖然比「維克拉瑪蒂亞」號早服役了38年,但是其核動力、蒸汽彈射、F/A-18F「超級大黃蜂」及10萬噸的排水量方方面面都能碾壓印度的航母。
(圖源:美國海軍)
對於印度來說,和美軍航母進行聯合演習,能夠學習很多美軍成熟的經驗和技術,提升自己的戰鬥力;對於美國來說,完全可以在演習中將採用滑躍甲板和常規動力的航母當做假想敵,以此積累與中俄航母作戰的經驗。
當然,對於廣大吃瓜群眾來說,與其關注美印將演練哪些戰術項目,不如關心「維克拉瑪蒂亞」號這次會不會起火。
可能大多數小橘子們都知道「只要她別著火就行了」這個梗。2012年局座一句話,「維克拉瑪蒂亞」號8個鍋爐就燒壞了7個。「維克拉瑪蒂亞」號的前身「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號航母就曾在1994年發生過鍋爐爆炸事件,所以局座的擔心不是沒有道理的~
不好意思放錯圖了
這張才是
但各位有所不知,論火災,「尼米茲」號才是「五行缺串,八字欠烤。」
(製圖:馬克)
1981年5月26日,「尼米茲」號航空母艦在佛羅裡達北部海域進行夜間訓練的時候,一架EA-6B電子戰飛機在降落的時候突然向右側漂移,它分別撞上了1架SH-3直升機、3架A-7E攻擊機、3架F-14戰鬥機以及一輛牽引車。這架EA-6B在撞擊的過程中發生爆炸,大火持續了半個小時,「尼米茲」號的前甲板被燒的一塌糊塗。
EA-6B爆炸瞬間
過火後的艦載機(以上圖源:美國海軍)
1988年11月30日,「尼米茲」號在阿拉伯海執行任務。期間有水手維修航母上的近防炮,哪知這門炮突然走火,一發20毫米加農炮直接幹掉了甲板上一架KA-6攻擊機,飛機瞬間爆炸引發大火。隨後大火蔓延至另外六架飛機,期間兩人喪生。
(圖源:Youtube)
就在本文要發稿之前,美軍福特級航母的二號艦「甘迺迪」號突然發生火災,這已經是半個月內美軍第三艘在港口停泊狀態下發生火災的軍艦了……如今「尼米茲」遇到了「維克拉瑪蒂亞」,不知道她們又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今天繼續,聽局座講南海問題歷史考證06。
1962年
1962年,越南《人民報》關於西沙群島的報導寫道:「1962年9月9日,一架U-2飛機侵犯了中國廣東西沙群島的領空,被解放軍擊落。」
同年,第二屆國際海洋會議召開,這是繼1958年之後召開的又一次盛會,各國海洋意識增強,越來越重視本國的海洋權益,東南亞國家又增加了海洋糾紛。幾乎所有的東南亞國家與鄰國之間都存在著領土或領海爭端。1961年埃默裡報告《東海和南海淺水區的沉積物》發布後,原本從未被提出的南海主權問題,也成為周邊國家紛爭的焦點。
K.O.埃默裡(圖源: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
同年,中國與印度邊界爭端發生以後,印度政府曾提議,通過兩國同意的方式提名一個人或一些人進行某種國際仲裁,以作出對兩國政府都具有拘束力的裁決。中國政府嚴詞拒絕了印度方面的提議。認為,中印邊界爭端是涉及兩國主權的重大問題,而且,涉及的領土面積又有十幾萬平方公裡之大。不言而喻,它只能通過雙方直接談判求得解決,決不可能通過任何形式的國際仲裁求得解決。
(圖源:社交媒體)
1964年
1964年8月,「東京灣事件」爆發,從此美國正式加入越南戰爭並使戰爭不斷升級。美國海軍在南海常年保持多艘航母編隊執行轟炸北方等任務,美海軍戰機常竄入中國領海領空,被中國駐海南島的海軍航空兵擊落數架。
「東京灣事件」現場(圖源:history)
美國發動越南戰爭,南海變成了美國向越南戰場運送軍隊和軍火物資的通道以及對中國本土進行軍事挑釁甚至入侵的捷徑。戰爭期間,美國始終控制著南海的制空權和制海權。
9月1日,南越政府宣布了它的12海裡的領海,並且在北部灣劃出了一條12海裡領海線。
1965年
1965年,在臺灣海峽三場海戰中,中國臺灣國民黨當局的海軍均遭沉重打擊,表明解放軍海軍沿岸作戰能力已大為提高,自此後臺灣當局被迫放棄「政治登陸」,對大陸的襲擾與竄犯大大減少。
臺海局勢由軍事對抗轉為軍事對峙,武裝衝突和海上戰鬥逐漸停止。我人民海軍的注意力開始由東南沿海轉向南部海疆,從保護沿海安全轉為保衛國家主權和海洋領土。
同年,法國出版的地圖,不但用法文拼音標明西沙、南沙和東沙群島的中國名稱,而且在各島名稱後註明屬於「中國」。
1966年
1966年到1972年,日本出版的年鑑中指出:「中國的沿海線,北從遼東半島起到南沙群島約一萬一千公裡,加上沿海島嶼的海岸線,達二萬公裡。」 中國「除大陸部分的領土外,有海南島、臺灣、澎湖列島及中國南海上的東沙、西沙、中沙、南沙各群島等。」
日本出版的《新中國年鑑》稱,中國的沿海線,北從遼東半島到南沙群島一萬一千多公裡。
1967年
1967年,聯合國一個東南亞大陸礁層探測團。當時提出了一個報告,宣稱在中南半島和南中國海地區大陸架油礦非常豐富,它的蘊藏量相當於中東所有國家,加上委內瑞拉、加上美國的東南部、甚至加上南美一些地區蘊藏量的總和。
10月,臺灣民間團體「暑期育樂活動南疆遠航隊」前往南沙群島,設立「南疆屏障」石碑一座。
1969年
1969年,聯合國有關海洋機構裡面有很多科學家,包括美國人,在我們南海到東海地區考察,回去也搞了一個報告,也認為這個地區蘊藏著豐富的石油、天然氣資源,漁業資源更豐富了。
這些報告一石激起了千層浪。有些國家認為能夠控制這些島礁就控制了海洋資源,所以七十年代以後開始搶佔島礁。國際地質勘探發現南沙群島一帶藏有超過200億噸的油氣儲量,基於經濟利益,菲律賓、越南等國才紛紛提出對南沙群島的主權要求。
10月,馬來西亞與印度尼西亞籤訂了關於兩國間大陸架劃界協定,基線東段包括了南沙海域從安波沙洲、柏礁、南海礁、簸箕礁、榆亞暗沙、司令礁、校尉暗沙、南樂暗沙到都護暗沙一線以南的廣大範圍,包括曾母暗沙盆地和汶萊沙巴盆地。
馬來西亞把大陸架定義為與其領海相連、其海水深度不超過200米,或上覆水域容許對自然資源、生物或非生物資源進行開採的深度的海床和底土。
印尼宣布的礦區範圍侵佔了屬我歷史疆界內曾母盆地的西南部分,面積約3.5萬平方公裡,同時與七家國外公司定了合同,已完井30口,發現並開採了一個大型氣田。印尼礦區內,各大外國公司準備大上,並認為該地區是世界上尚未勘探開發的石油遠景區之一。
1969年
1969年,國際法院在「北海大陸架案」的判決中就明確指出,「陸地支配海洋」是國際法的一項基本原則,「陸地是一個國家對其領土的向海延伸部分行使權力的法律淵源」。一個國家只有擁有了大陸或島嶼的主權,才有可能享有該陸地或島嶼附近海域的主權權利和管轄權。
國際法院判決北海大陸架案
(圖源:wikipedia)
為解決陸地和島嶼主權歸屬爭議,國際法在長期的演變中,已經形成了一套比較成熟的國際法規則,而海域劃界爭端只是在20世紀隨著各國競相擴大國家管轄海域範圍後才大量出現的。
解決領土主權爭端和解決海域劃界問題所適用的國際法原則是有根本區別的。《國際海洋法公約》所確立的基本原則只適用於解決海域劃界爭端,而不適用於解決島嶼的歸屬問題。只有國際法中關於領土主權取得的法律原則,如發現、先佔等原則才適用於解決島嶼歸屬爭端。
《國際海洋法公約》中也規定:「確認本公約未予規定的事項,應繼續以一般國際法的規則和準則為依據。」
1970年
1970年和1971年,菲律賓派兵佔領3個南沙島嶼。
1971年
1971年7月,菲律賓外交部「照會」中國臺灣當局,抗議其軍隊駐紮在太平島「威脅菲律賓的安全」。
近期每日連載,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