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2019廣東國際機器人及智能裝備博覽會舉行展前新聞發布會
5月8日-11日,第五屆「廣東國際機器人及智能裝備博覽會」(簡稱「智博會」)在東莞厚街鎮的廣東現代國際展覽中心舉行。7日上午,組委會在厚街召開了新聞發布會。
搶抓東莞全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先進位造業中心的機遇,本屆智博會品質升級。預計展覽面積5萬平方米,將有882家企業參展,展位2380個,展會規模和影響力居全國同類展會前列。同期舉辦10多場高端配套活動。
記者探營發現,本屆展會設有機器人及自動化專區、工程塑料區、刀具館、3D列印展區等展區,凸顯智造元素。此外,日本津上、韓國機器人協會、瑞士百超等全球智造名企匯聚本屆智博會,一批新產品新技術將在展會上首度亮相。
■本屆智博會展覽面積5萬平方米,將有882家企業參展
已成展示東莞智造重要平臺
製造業加速向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先進位造業和高技術製造業比重不斷提升,這是「灣區都市、品質東莞」六個具體目標之一。近年來,東莞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打造智能製造全生態鏈和實施企業規模和效益「倍增計劃」為抓手,推動製造業實施智能化改造,逐步推動工業網際網路發展,取得了一定成效。
市政府副秘書長陳志軍在發布會上表示,目前全市智能裝備產業保持快速發展態勢,全市智能裝備企業已達262家。2018年全市先進裝備製造業實現增加值480億元,同比增長37.1%,其中,智能製造裝備實現增加值101.9億元,佔21.2%,同比增長61.1%;新能源裝備實現增加值81.8億元,佔15.2%,同比增長47.3%。
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從2015年起東莞舉辦智博會,通過搭建產業合作平臺,實施以需引供,促進產需對接,加快推動廣東省智能製造產業發展。多年來,智博會推動「東莞智造」走出國門,融入全球產業鏈高端,已成為展示東莞智造的重要平臺。
本屆智博會由東莞市人民政府主辦,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協辦,東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厚街鎮人民政府、香港訊通展覽公司、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中國機經網承辦。展會採取「政府辦會、企業辦展」的辦展模式和「市場化、專業化、國際化」的辦展思路,通過吸引國內外頂尖企業展示最新自動化及智能化技術裝備,促進本土企業不斷開展智能製造升級,推動企業做大做強,提升東莞產業集約發展水平。
■昨日,參展商在加緊布展
辦展品質全面升級
搶抓東莞全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先進位造業中心的機遇,本屆智博會品質升級。
從組織架構上來看,本屆展會調整擴容,增加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下簡稱「中機聯」,前身為國家機械工業部)作為協辦單位。雙方通過深度合作,藉助全國性行業活動積極引入國內先進應用經驗,對外展示東莞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優勢。
本屆展會展覽面積5萬平方米,將有882家企業參展,展位2380個,展會規模和影響力居全國同類展會前列。為促進粵港澳產業合作,本屆加強了招引港澳臺企業參展觀展。
此外,本土知名自動化裝備企業參展熱情高,迄今有260家東莞企業參展,佔總數30%;籤約展位937個,佔已租展位數40%。其中不乏巨岡機械、華中數控、百科、潤馬、國銳、信易等知名自動化裝備企業。
記者探營發現,本屆展會展區凸顯智造元素。圍繞粵港澳大灣區智能裝備產業發展,展區設置了包括機器人及自動化專區、工程塑料區、刀具館、3D列印展區、DMP五金展區、臺灣館、韓國機器人協會展區、FITMI活動會議區(展區)。此外,還設立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示範展示區,屆時將組織華中數控、百科等示範性企業展示最新自動化智能生產線。
參展企業專業度高
記者昨日探營發現,本屆總體規模雖較去年縮小,但仍有不少參展企業拓展新增展位面積,其中包括精雕、潤星科技、瑞鈞宏軒等企業。新參展商如深圳市寶佳數控、廣東鈳銳鍶數控,均看好東莞市場爭相參展。
據組委會透露,本屆展會吸引眾多行業龍頭企業參展。參展企業主要來自中國(含香港、臺灣)、日本、韓國、德國、美國、瑞士、義大利、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其中,智能裝備類參展企業佔比達70%以上。
此外,全球智造名企匯聚本屆智博會,國外參展企業包括日本津上、日本星精、韓國機器人協會、瑞士百超、瑞士愛路華等知名國際機械企業。國內有華中數控、北京精雕、廣州數控等行業龍頭企業。此外,來自本土的大川機械、迪能雷射等自動化裝備企業也將亮相展會。
記者從組委會獲悉,一批新產品新技術將在展會上首度亮相。例如,大川精機將組織歐洲裝備供應商發布金屬加工設備新產品新技術,華中數控展臺將發布兩化融合認證活動,韓國機器人協會展區也將發布新技術。
同期舉辦10多場高端配套活動
陳志軍在發布會上表示,本屆智博會將延續國際化辦展模式,招商方面,展會組委會已向荷蘭、柬埔寨、俄羅斯、韓國、奈及利亞等國家駐穗領事館發出邀請,預計將有10多個國家駐穗領館官員出席展會。
不僅如此,本屆展會專業觀眾比例高。組委會加大了對專業買家組織力度,本屆邀請廈門市模具行業協會、佛山市機械裝備行業協會、萬代玩具、先進半導體材料、堅朗五金等知名製造企業及「一帶一路」等國家(地區)商協會組團參觀,高度集聚產業資源,推動國內外企業了解東莞機器人產業發展。本屆預計有逾8萬中外專業觀眾入場參觀採購,專業買家比例將高達90%以上。
據了解,本屆智博會將同期舉辦10多場高峰會、工業論壇和研討會等活動。包括2019機械工業兩化融合推進大會、第五屆中韓機器人論壇、2019年中國打磨拋光機器人產業發展論壇、工業設計產業融合高峰論壇暨2019 DiD Award(東莞杯)國際工業設計大賽啟動儀式、2019大數據及人工智慧講座論壇活動、工業4.0—核技術應用大會等6項高層次主題活動,預計參與人數將達2000多人。
此外,本屆展會還將舉辦智能製造展示、「倍增計劃」及扶持非公經濟展示、工業網際網路展示等3項展示活動,充分結合產業發展實際,突出應用實效。通過優秀企業應用案例引導更多企業尋求智能化綜合解決方案,推動我市製造業轉型升級。
相關連結
第五屆智博會6項主題活動介紹
●一、第五屆中韓機器人論壇 5月8日14:00-17:00
中韓兩國企業及行業專家將就當前全球機器人產業發展和兩國市場應用前景、需求特點、發展方向等發表演講各抒己見。
●二、2019 DiD Award(東莞杯)國際工業設計大賽啟動儀式暨工業設計產業融合高峰論壇 5月8日14:00-16:30
邀請內地、港澳等地知名工業設計專家,分享和交流優秀工業設計的先進理念及先進做法,探討企業設計創新模式,為企業管理與創新帶來新的思路與想法。
●三、工業4.0–核技術應用大會 5月8日14:30-17:00
邀請國內外權威機構、行業組織、骨幹企業參會,重點圍繞核技術應用在工業領域的成功經驗和發展趨勢等議題開展報告交流和互動活動。
●四、2019機械工業兩化融合推進大會 5月9日9:00-12:00
探討交流數位化製造、智能轉型、工業網際網路在裝備製造業的推進工作;分享數位化製造、雲計算、工業大數據、工業網際網路應用典型案例與解決方案、實施的方法和經驗。
●五、2019中國打磨拋光機器人產業發展論壇 5月9日 9:00-12:00
介紹機器人在打磨、拋光、去毛刺領域的發展狀況,分享打磨機器人在各領域的應用案例,講解打磨系統中磨具磨料的選擇等。
●六、2019年大數據及人工智慧講座論壇 5月9日14:00-16:00
邀請國內知名大數據及人工智慧專家面向東莞產業界舉辦論壇,交流和分享大數據及人工智慧的最新發展動態和先進做法,並結合我市發展現狀進行專題演講及互動交流。
提升產業競爭力 助力建設「灣區都市、品質東莞」
布局「全生態鏈」 東莞智能製造飛速發展
一季度全市先進位造業、高新技術製造業增加值佔比分別為53.8%、40.3%
隨著智博會知名度和影響力的提升,越來越多的全球知名自動化及智能裝備企業選擇將智博會作為新產品、新技術的首發平臺,攜最新產品及技術亮相展會。
智能製造產業是一個涵蓋了智能裝備、工業網際網路、工業軟體、3D列印等多個領域的高新技術產業,不僅需要天女散花一般地推廣到多家企業中,更需要來自頂層高屋建瓴的設計規劃。
2017年,東莞首創提出以「全生態鏈」方式推動智能製造發展,被工信部評為推動實施「工業穩增長和轉型升級成效明顯市」,成為廣東省唯一獲此殊榮的城市,並受到國務院辦公廳通報表彰。2018年8月獲省工信廳評為製造業發展情況優秀等級。
致力於打造「全生態鏈」系統智能製造的東莞,近年來在智能製造領域取得飛速發展。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全市先進位造業、高新技術製造業增加值佔比分別為53.8%、40.3%,同比分別增長11.7%、13.9%,有效地推動了產業轉型升級,助力建設「灣區都市、品質東莞」。
加快智能化改造應用,培育智能製造骨幹企業
「我算了一筆帳,一個工人一年工資是六萬五左右,一臺機器人是十二萬一個工作站,我們是兩班倒,所以一年這個設備就可以收回成本。」胡石金是東莞一家電腦配件生產企業的負責人。去年試著採用一些性價比高的國產工業機器人,感覺效果不錯。今年他打算購買更多的工業機器人來替代人工。
隨著人力成本上升,如今越來越多的中小製造企業願意把更多工業機器人引入工廠。2014年9月以來,東莞共實施「機器換人」項目3175個,總投資約446億元。在「機器換人」的帶動下,全市近三年完成工業技改投資在珠三角九市中位居前列。
早在2015至2016年,東莞連續兩年以市政府1號文的形式出臺高規格文件,率先大規模開展「機器換人」,強力推進機器人智能裝備產業發展。在推進「機器換人」專項行動上,市財政連續5年每年安排不低於2億元普惠性「機器換人」專項資金,引導企業利用機器人設備進行技術改造升級。
此外,東莞還大力實施智能製造示範工程。2015年以來,先後有長盈精密等4家企業項目成功創建國家級智能製造示範項目,歐珀精密等6家企業項目成功創建省級示範項目。2018年,認定新能源等2家企業項目為市級示範。
在政策配套上,東莞出臺了《推動先進裝備製造業發展工作方案》,對經認定的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產品,按其當年前三批次100臺(套)銷售進行資助。政策實施年以來,共對拓斯達等企業的36個產品進行認定資助。
整合零碎化要素資源,構建智能製造全產業鏈條
智能製造產業是一個涵蓋了智能裝備(機器人、數控工具機、服務機器人、其他自動化裝備),工業網際網路(機器視覺、傳感器、RFID、工業乙太網)、工業軟體(ERP/MES/DCS等)、3D列印等多個領域的高新技術產業,不但需要天女散花一般地推廣到多家企業中,更需要來自頂層高屋建瓴的設計規劃,打造一個基於東莞產業發展的全生態鏈系統。
也因此,在2017年年初,東莞出臺了《強化新要素配置打造智能製造全生態鏈工作方案》。這個全生態鏈,主要由「一大主體」(製造業企業)、「三大供給」(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先進裝備智能裝備提供商、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商)和「五大支撐」(技術、金融、人才、公共服務、引導政策)構成,最終目的是幫助企業在「三個層次」(自動化升級、智能化升級和智能製造示範)得到提升,完成智能製造升級。
構建智能製造全生態鏈,主要的目的是將零碎化的要素資源和產業鏈條連接成一個相互支撐、共生共榮的產業系統,實現東莞智能製造的跨越式邁進。這是當時國內城市首次提出以全生態鏈的概念系統推進智能製造發展,製造業立市的東莞在智能製造產業的發展決心由此可見一斑。
2017年4月起,我市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委託專業服務機構對500多家企業實施了智能製造診斷服務,有效提高了企業管理層對智能製造的認識和升級改造的主動性的同時,吸引了國內外智能製造系統方案供應商、專業服務機構等來莞開展業務。
強化要素平臺支撐,構建產學研金保障體系
如何提升智能製造全生態鏈整體發展水平?為此,東莞大力整合聚集國內外創新要素資源,建立健全產學研金保障體系,加強金融、人才、技術等資源配置供給。
首先是「輸血」。在財政資金上,設立智能製造專項資金,對企業實施自動化、智能化、智能製造示範三個層次的升級改造項目,資助金額最高1000萬元。設立「省市共建發展中小企業設備融資租賃專項資金」,每年安排2億元對融資租賃項目進行貼息和風險補償。與國家開發銀行合作開展技術改造信貸計劃,截至2018年底,合計為企業降低融資成本1.93億元,融資租賃業務備案數量達4831筆,融資總額超108億元。
而在專業人才的積蓄上,東莞以公共服務項目資助的形式,為企業提供智能製造專業技術人才培訓服務。截至2018年底,累計21個機構開展了104場以智能製造為主題的培訓服務,受訓人數超9000人次。依託莞商學院打造民營企業家課堂等培訓平臺,提升智能製造人才綜合素質。
為了提升生態鏈各環節的「造血」功能,除了人才外,東莞還積極搭建科技產業對接平臺。設立機器人產業協會等服務機構,大力推動公共服務平臺建設,連續承辦4屆智博會,搭建高規格產業對接平臺。建設松山湖國際機器人產業基地,成功引進瀋陽工具機、拓斯達、李群自動化、凱格精密等一批擁有自主技術和品牌的重點智能裝備企業。此外,東莞還大力推動集成應用領域的優質企業延長產業價值鏈,打破相關產業依賴進口、受制於人的局面。
時至今日,東莞已經成長為全國智慧型手機生產製造基地,這是智能製造全生態鏈發展的一個縮影。今年一季度,華為、OPPO、vivo三大手機企業合計實現增加值197.5億元,增長50.0%,拉動全市規上工業增長5.4個百分點,對規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63.5%。(記者 曹麗娟/文 鄭志波/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