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求是》雜誌發表了關於考古工作的重要文章《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更好認識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對考古工作提出了新的見解與要求,並強調展現中華文化底蘊、堅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在各種文化、思想不斷碰撞的當下,要想堅定不移地走好中國道路,就需要堅持文化自信,傳承中華民族優秀「DNA」,做中華文化的傳承人、代言人,立根固源,以破萬裡風浪。
破萬裡風浪傳承「傳統美德」DNA。在中華民族的恢弘歷史中,湧現了一代又一代的高潔之士,彰顯了輝煌燦爛的中華文化。其中,不論是仁、義、禮、智,還是孝悌、忠信、廉恥,無不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思想品格與行事之道,都是當代人們應當傳承、發揚的。而正如歐陽修所言:「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要想傳承傳統美德,就需要保持謙遜的態度,用心學習。全體黨員幹部應懷有飽滿的學習熱情,既要不斷加強對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學習,做到常學常新,還要充分發揮傳統美德在現代生活中的指導作用,做新時代傳統美德的代言人。
破萬裡風浪傳承「奮發圖強」DNA。考古工作並非「口上說、牆上掛、紙上寫」的「虛事」,而是要「開動腦筋、甩開膀子」奮進落實的「實事」。因此,考古事業要想有作為,就需要考古工作者傳承中華民族踏實能幹、奮發圖強的優秀品質,勇於擔起時代賦予的使命,於實踐中練出過硬的本領、熟練的技巧、精湛的手藝,做到迎難而上、乘風破浪。黨員幹部應以此「考古精神」為鏡,於千錘百鍊中練出真本事:一方面要積極投身基層一線,深入群眾,了解民情、民意,在為人民服務過程中不斷提高自身的政治領導能力、科學決策能力、銳意創新能力、應急處突能力;另一方面要堅持文化自信,立足當地實際,用中國方案解決實際問題,用中國精神唱響發展新樂章。
破萬裡風浪傳承「紅色血液」DNA。中國共產黨自誕生起就帶有鮮明的愛國情懷、堅定人民立場與強大責任意識,堅持將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作為黨的初心與使命。而我們黨之所以能帶領全國人民不斷奮勇向前,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從富起來到強起來,就是因為共產黨人始終傳承這股「紅色血液」,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因此,要保持黨的生命力與活力,就需要黨員幹部傳承「紅色血液」。「學新中國史,堅定信念,砥礪前行」「學改革開放史,繼往開來,邁向復興」,了解我們黨的光榮傳統、寶貴經驗和偉大成就,做到常懷憂黨之心、為黨之責、強黨之志,讓初心薪火相傳,把使命永擔在肩,時刻銘記入黨宣言,弘揚艱苦奮鬥精神,以先進黨員模範為榜樣,不斷提升自身的黨性修養,為社會建設助力、加勁。
中華民族生生不息,中華文化源遠流長。面對不斷變化的世界局勢,只有堅守本心,弘揚民族精神,做中華文化的傳承人、代言人、弘揚人,方可延續中國樂章,唱響新時代奮進最強音。來源:先鋒文匯作者:福建省南平市建陽區回龍鄉白沙村黨群工作者 黃瀚軒
#選調生# 內容如有不妥,請點擊頭像-私信聯繫小編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