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北京市召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政府新聞辦主任、市政府新聞發言人徐和建表示,北京已連續14天新增報告本地確診病例數保持在個位數或者是0。已經連續6天無新增報告本地確診病例,治癒出院人數不斷增加,當前北京疫情形勢持續向好,繼續保持可防可控可預期。
但全球疫情蔓延勢頭還在加劇惡化,首都疫情防控任務依然繁重。
又有3地調整為低風險區
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龐星火介紹,7月11日0時至24時,北京無新增報告確診病例、疑似病例,連續6天無新增病例報告。
按照北京市向國家衛生健康委報備的《常態化防控下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風險分區分級標準》,經評估,豐臺區盧溝橋(地區)鄉、大興區魏善莊鎮、大興區高米店街道連續14天內無新增本地確診病例,由中風險地區調整為低風險地區。
截至目前,北京市共有高風險地區1個,為豐臺區花鄉地區;共有中風險地區9個,為豐臺區豐臺街道、盧溝橋街道、馬家堡街道、新村街道,大興區北臧村鎮、黃村(地區)鎮、青雲店鎮、興豐街道、西紅門(地區)鎮。豐臺區、大興區其餘街道仍為低風險地區。
針對媒體報導海外肉類食品加工企業員工確診病例增加,海關總署通報進口冷凍南美白蝦貨櫃內壁、外包裝樣本中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等情況,龐星火提醒,市民朋友疫情期間應注意防範接觸性傳播。
龐星火表示,購買食品一定要選擇正規的市場和超市;外出採購時,一定要做好個人防護,戴好口罩,帶上消毒紙巾和乾淨的購物袋;使用超市的推車、購物籃前,可以用消毒紙巾或消毒液對把手和扶手進行消毒;購物時,要與他人保持至少1米以上的社交距離。
選購蔬菜、水果、肉類等生鮮食品時,應佩戴一次性手套或使用一次性購物袋套在手上進行挑選,不要直接用手碰觸食物;肉類和海鮮等生冷食物要與果蔬、熟食等其他食物分開包裝。購買有包裝的食品,請注意查看食品標籤上的生產日期、保質期、儲存條件等內容。採購完成後,應進行手清潔;回家後,必須先洗手,避免雙手汙染家庭環境。特別提醒大家,避免採購來源不明的食物和原材料,對野生動物要做到「不碰、不買、不吃」,做野生動物的保護者。
北京120全網絡負壓救護車增至112輛
從北京市第一例新冠肺炎疑似病例轉運開始至今已有近6個月時間。北京市急救中心主任張文中介紹,截至7月11日,120全網絡負壓救護車由疫情前的27輛增加到112輛,累計轉運新冠肺炎相關人員20370人次,其中確診病例670例,疑似病例294例,密切接觸人員8688人次,其他相關人員10718人次,實現了所有工作人員零感染。
北京市急救中心擔負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疑似病例、無症狀感染者、密切接觸者、發熱患者以及其他急危重症患者的急救轉運任務。從一月下旬開始,120急救系統在機場、口岸、車站等相關區域24小時值守。新發地聚集性疫情發生後,迅速增派急救力量,全力做好轉運工作。同時,加強全人員全要素培訓,嚴格落實防控措施,對職工集中管理、分區待命,對救護車進行專業流程洗消。
6月11日,新發地聚集性疫情發生後,北京市急救中心按照醫療救治和院感組的要求,迅速增派急救力量,投入轉運一線,專項轉運救護車組增加到了36組108人,洗消組增加到84人,專用發熱車組增加到21組63人。每個急救車組急救人員穿著密不透風的防護服,在6~7月份高溫酷暑的天氣下,克服困難,連續奮戰,確保了全市確診病例、疑似病例、無症狀感染者以及相關人員及時安全轉運。
為完善防控策略和應對措施,將疫情防控埠前移。120指揮調度中心受理電話增加流行病學史問診,流調問題增至八個。特別增加了發熱患者境外旅居史、新發地等相關地區接觸史詢問;分模塊調派防控轉運專車和日常發熱患者轉運車,對確診病例、疑似病例的轉運精準對接,從患者診斷信息到轉出轉入醫療機構,都嚴格落實三核對、四確認、四交接流程;在轉運中,對於發熱患者進行流行病學史初步了解、體溫監測,對患者和家屬實施健康碼識別,不遺漏與疫情相關的每一個信息。
對有發熱症狀的危重症患者第一時間在現場開展對症救治,並通過調度指揮中心與設有發熱門診的醫療機構建立綠色通道,對生命體徵不平穩的危重症患者,積極主動協助發熱門診及急診間的轉診搶救;對患者嚴密監護病情發展的同時,積極開展心理安慰和情緒疏導。
面對繁重的轉運工作和百姓的急救需求,院前急救人員調整班次、減少輪休,適應每一次急救需求,120全網絡系統在完成新冠肺炎相關病例轉運任務的同時,確保日常急救工作安全高效運轉,全市急救服務呼叫滿足率始終保持在95%。
醫院升級系統保障正常醫療服務
作為京北地區的三甲醫院,北京清華長庚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董家鴻介紹了該院疫情防控和日常醫療服務開展的有關情況。
董家鴻介紹,在保證門急診和住院等基本醫療服務工作正常有序開展的同時,清華長庚醫院制定並完善了產婦、新生兒、急性心梗、腦卒中、兒科、發熱門診等重點患者的預檢分診流程,並涵蓋所有臨床專科,在嚴格入院患者健康篩查的基礎上,保障了血液透析患者、腫瘤化療患者以及急診手術、限期手術患者的住院服務。截止7月11日,急診近3萬人次,住院8759人次,開展肝移植57例,腫瘤放化療4922人次,血液透析10431人次;累計完成手術5874臺,其中急診手術983臺,緊急手術379臺;腦卒中手術53臺、危急症孕產婦手術121臺,確保了診療安全有序。
此外,疫情發生後,清華長庚醫院、清華大學精準醫學研究院第一時間組建並啟動抗擊新冠肺炎中國醫師協會遠程醫療隊,組織開展多學科遠程會診,向疫情嚴重地區捐贈自測評估系統等7項智慧醫療技術產品。為滿足一線防控技術需求,深入12家新冠肺炎定點醫院、1家方艙醫院和1處隔離點進行調研,緊急研發用於出院後隨訪監測的新冠肺炎康復患者智能護航系統。
同時,也聯合清華大學自主研發並上線了「預檢+安檢」全自動系統,患者無需任何接觸,只需要一部手機,即可完成預檢分診和安檢工作全過程,既實現了患者無接觸登記入院,又保障了醫院就診秩序和醫務人員安全。
【來源:北京商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