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ATP、WTA、ITF等機構組織的網球賽事十分頻繁,幾乎每周都有國際性或區域性的網球比賽。這其中影響最大、水平最高、久負盛名的還是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法國網球公開賽、溫布爾登網球公開賽以及美國網球公開賽,並稱為「四大滿貫賽事」。逐年攀升的巨額獎金吸引了眾多網球頂尖選手的參與,使得四大網球公開賽愈加激烈和精彩,而透過獎金的提升和分配變化,又預示了網球運動的發展趨勢。
1 對獎金的分析
從表1可知,澳網的總獎金逐年增加,特別是進入2007年,增幅明顯加大。截止到2010年,澳網總獎金增加了500萬澳元,增幅為26.2%;單打的獎金增加了90萬澳元,增幅為75%, 2009年單打獎金增加了25萬澳元,2010年在原有的基礎上又增加了48萬澳元;雙打的獎金增加了0.55萬澳元,增幅為1.2%;混雙的獎金一直沒有變化;單打的獎金約是雙打的4.7倍,混雙的15.6倍。澳網於2001年開始實行男女同工同酬。
從表2可知,截止到2010年,法網的總獎金提升幅度較大,總獎金增加了329.326萬歐元,增幅為24.4%;單打的獎金增加了24萬歐元,增幅為27%;雙打的獎金增加了4.5萬歐元,增幅為17%;混雙的獎金增加了4.2萬歐元,增幅為72%; 2005年,法網的男女獎金有別,其中男單冠軍獎金比女單冠軍獎金多1.3萬歐元,男雙的冠軍獎金比女雙冠軍獎金多1.475萬歐元,到2006年法網實行了同工同酬。單打的獎金約是雙打的3.5倍,混雙的11.2倍。
從表3可知,進入2007年,總獎金大幅度提升。截止到2010年,溫網的總獎金增加了363.949萬英鎊,增幅為36.1%;單打的獎金增加了36萬英鎊,增幅為57%;雙打的獎金增加了3.675萬英鎊,增幅為18%;混雙的獎金增加了0.2萬英鎊,增幅為2%;單打的獎金約是雙打的4.2倍,混雙的10.9倍。2005年,溫網的男單冠軍獎金比女單冠軍獎金多3萬英鎊,男雙的冠軍獎金比女雙冠軍獎金多1.525萬英鎊,2006年,溫網的男單冠軍獎金比女單冠軍獎金多2.5萬英鎊,男雙的冠軍獎金比女雙冠軍獎金多1.541萬英鎊,溫網到了2007年實行同工同酬,也是四大網球公開賽中最後一個實行同工同酬的賽事。
從表4可知,美網的總獎金逐年增加,特別是進入2007年,以每年100萬美元的速度增加。截止到2010年,美網的總獎金增加了485.8萬美元,增幅為27.4%;單打的獎金增加了60萬美元,增幅為54%;雙打的獎金增加了2萬美元,增幅為5%;混雙的獎金增加了3萬美元,增幅為25%,值得注意的是,2009年混雙的獎金不升反降;單打的獎金約是雙打的4倍,混雙的11.3倍。美網於1974年開始實行男女同工同酬,是率先實行男女同工同酬的賽事。
從圖1可知,2008年之前,澳網的總獎金最少,其次是溫網,總獎金最多的是法網。進入2007年,澳網、法網、溫網以及美網的總獎金上升幅度加大,其中澳網的漲幅最大,溫網緊隨其後,法網的總獎金卻有所回落(儘管法網的總獎金較上一年有所增加,但由於歐元的貶值,導致法網的總獎金實際下降的原因),法網、溫網和澳網的總獎金逐漸向美網的總獎金靠攏,由2005年最多相差1000多萬美元到2010年縮小到僅幾十萬美元。來自國際網聯的最新統計,2009年網球賽事的贊助的增長率只有1.3%,而2008年是8%,2007年則是10%。自四大網球公開賽舉辦以來,網球運動已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網球比賽的贊助商多是一些世界知名企業或公司,有著良好的信譽和抗風險能力。儘管受到全球經濟危機的影響,但四大網球公開賽的獎金卻逐年增加。
2 網球運動的發展趨勢
2.1 朝著商業化、功利化方向發展
從圖1可知,四大網球公開賽的獎金總額逐年攀升。2006年以前,獎金的總額上升幅度較緩,而進入2007年,澳網、法網、溫網、美網的獎金大幅上升,其中2009、2010年澳網的獎金總額都以在前一年的基礎上增加大約200萬澳元的速度遞增;法網的獎金總額以每年大約60萬歐元的速度上升;進入2007年,美網以約100萬美元的獎金總額逐年穩步上升;自2007年以後溫網的獎金總額大幅提升,尤其是2009、2010年的獎金總額均在原有的基礎上提升約120萬英鎊。1998年薩馬蘭奇明確指出「商業化是使體育運動適應現代化社會的一個最有力的因素」,網球運動的高度職業化和國際化,在一個以市場經濟為導向的社會體制中,商業化成為網球在市場經濟中求得生存的必然歸宿。四大網球公開賽與世界盃足球賽,F-1方程式汽車賽以及美國的NBA等是備受世界關注的賽事。
歐美國家經濟發達,人民生活水平高,網球的普及程度也高,電視觀眾有幾億,現場觀眾的上座率和收視率屢創新高,市場非常大;歐美國家傳媒經濟發達, 一套成熟的商業運行計劃和經驗,贊助商廣泛看好。體育賽事的收入主要有門票、贊助廣告、電視轉播費等組成。贊助是經營體育比賽的市場支柱,贊助是贊助者和被贊助者之間以支持和回報為交換中心,平等合作、共同得益的商業行為。主辦方與贊助商設立大量的獎金,來吸引更多的頂尖運動員參與,以獲得更多的觀眾和電視轉播費,同時擴大讚助商的影響和創造更大的收益。
國際網球職業賽形成了良好的循環運行模式:贊助商試探性贊助比賽—獎金提高—吸引參賽選手競相角逐—提高整體水平—媒體傳播—吸引更多人關注—贊助商的付出得到回報—吸引更多的贊助。在商業化漸濃的職業網壇,投入與產出是絕大多數人首要考慮的問題,早一點出成績,獲取豐厚的獎金,自然是不二之選。在巨額的獎金誘惑下,運動員為了追求成績,而服用禁藥(如加斯奎特、辛吉斯等),網球功利化色彩日趨變濃。
2.2 單打是主角,雙打是配角
澳網、溫網、法網和美網均設有男女單打、男女雙打和混雙項目。從表1、表2、表3、表4不難發現,澳網單打的獎金約是雙打的4.7倍,混雙的15.6倍;法網單打的獎金約是雙打的3.5倍,混雙的11.2倍;溫網單打的獎金約是雙打的4.2倍,混雙的10.9倍;美網單打的獎金約是雙打的4倍,混雙的11.3倍。進入2007年以來,單打的獎金大幅提升,澳網單打的獎金增加了90萬澳元,法網單打的獎金增加了24萬歐元,溫網單打的獎金增加了36萬英鎊,美網單打的獎金增加了60萬美元。
雙打的獎金上升幅度較小,澳網雙打的獎金增加了0.55萬澳元,法網雙打的獎金增加了4.5萬歐元,溫網雙打的獎金增加了3.675萬英鎊,美網雙打的獎金增加了2萬美元。法網混雙的獎金增加了4.2萬歐元;溫網混雙的獎金增加了0.2萬英鎊;美網混雙的獎金增加了3萬美元,而2009年美網的混雙獎金不升反降;澳網的混雙獎金一直沒有變化。究其原因,其一,由於單打比賽精彩程度高,具有很強的觀賞性。單打比賽中,觀眾可以更好地融入和參與到比賽中去,體驗和感受比賽的樂趣。因此,單打場次的上座率高,電視轉播費用多。其二,西方文化的特點。西方重視個體性,有著強烈的自我為中心的觀念,自幼便開始培養個人獨立的能力,西方提倡個性化的運動。美國人有著強烈的自我中心觀念,他們認為每個人都要依靠自己,而不應該依賴別人。
與美國人相比,歐洲人對單人運動更加熱衷。單打比賽中所有一切都有一個人來處置,雙打比賽更側重於相互配合和互補。在混雙比賽中,一方面,男女同場競技中所表現出默契的配合給比賽帶來了歡娛和和諧氣氛,另一方面,絕大多數人都不願意看到雙方男運動員盯著女運動員打的場面。因此,網球單打正是迎合西方人的思維。費德勒小的時候非常喜歡足球運動,每次比賽後,儘管自己十分努力,可因隊友的表現不好而輸掉了比賽,在他發現網球比賽完全是由自己掌控後,於是在足球與網球選擇中,他選擇了後者,這也是現在費德勒不喜歡雙打的原因之一。
由於雙打的上座率和關注度不及單打,2006年,ATP、WTA對雙打規則進行了修改,雙打中採用無佔先制和搶十賽制,大大地縮短了比賽的時間,增加了比賽的激烈程度,同時希望通過對規則的修改來吸引更多單打好手的參與。
2.3 既保留舉辦國的傳統文化,又有融合
四大網球公開賽都有著舉辦國的鮮明文化特徵。澳洲文化具有海洋文化的特徵——包容了不同文化的多元交匯。相對於溫網和美網而言,澳網的最大的特點就是獨立自主的原則和不斷嘗試的變化。審視法網,體驗是其鮮明的文化特徵。法網作為一種社會文化存在的外殼和載體,通過網球比賽的形式,強調自身浪漫、休閒、時尚的符號價值,使得參與觀賞的觀眾保留了自我個性彰顯的權利和意識。
保守的溫網,一直保留了一些傳統:參賽選手必須穿白色球衣、木質的記分牌和木質的看臺、注重賽事的人文精神的訴求……美網的多元文化、商業化特別明顯。美國是世界上商業化程度最高的國家,網球堪稱美國商業化運作的典範。美網是以語言、文字、畫面、音符等符號形式呈現出來的商業化賽事,變成了一連串由媒體生產和製造的符號。美網通過高額獎金把比賽變成了明星表演的舞臺,明星也就自然而然地成為了消費者消費的中心了。澳網和美網是硬地球場,法網是紅土場,溫網是草地場。由於不同性質場地的球速和反彈不一樣,對運動員的技術、戰術、身體以及心理有著差異和要求。紅土場上的多板對抽和草場上的瘋狂Ace球,帶給了廣大球迷無盡的歡愉和分享網球帶來的快樂體驗。由於網球的國際化、市場化和高度職業化,勢必對網球運動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從圖1可知,到了2009年,四大網球公開賽的總獎金十分接近,2010年幾乎重合。儘管四大網球公開賽都有著各自民族、地域的文化差異性,但是賽事都注重人文精神、公平公開精神和綠色環保的理念。
2.4 消滅性別歧視,傳遞公平
從表2可知,2006年法網的男女獎金實現了相等。從表3可知,在開放自由的運動精神進攻下,溫網的固執傳統再一次失守,於2007年,溫布爾登的男女獎金平等。四大網球公開賽從一開始沒有女子參與,到設有女單、女雙、混雙項目,再到美網於1974年,澳網於2001年,直到法網和溫網於2006年、2007年相繼實行男女獎金相等。至此,四大網球公開賽全部實行男女同工同酬。這一歷程足以說明了網球運動逐漸消滅性別歧視。網球比賽,無論是規則的制定,還是在裁判人數的安排上,都是其他運動項目無法比擬的。
2006年,美網率先了使用鷹眼技術,大大地增加了網球比賽判罰的公平性。無論是溫網還是美網比賽,觀眾不在意選手的勝負,而在意球員在比賽中的表現。對於整個美國來說,網球已經不單單是一項體育運動,它是一種培養人道主義精神、合作能力和追求卓越的途徑,它更是一條挑戰不公、醜陋和蒙昧的道路,網球為推動整個世界的進步貢獻了力量。
3 結 語
商業化是網球運動的必然歸宿,是推動網球運動發展的外在動力;逐漸消滅性別歧視、傳遞公平是網球運動的社會功能;不同性質場地的網球比賽豐富了網球技術的打法和風格,有力地推動了網球技術的全面發展,個性張揚的單打項目充分展現了網球運動的魅力,亦與西方文化相吻合。在巨額獎金和高積分的誘惑下,運動員頻繁地參加比賽也增加了受傷的風險。高科技在網球運動中的運用,使得網球運動對抗性、競技性、觀賞性增強,同時又提高了網球運動的公平性。(文/高守東)
歡迎加入網球之家微信公眾平臺!回復約球,可見近期全國球友約球信息;回復球技,與大夥切磋交流球技;回復市場,買賣轉讓交換網球器械;回復教練,與全國網球推廣人一起組織制定網球訓練計劃與業餘網球比賽;回複評論,寫下自己對網球的感受評說網壇風雲;回復綁定,可以註冊成網球之家會員;查看更多幫助信息,請回復功能兩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