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出生,2019年去世,書法篆刻家高式熊先生走完了他98年的人生。高式熊先生出身書香名門,是文化上的「貴族」,晚晴翰林公的貴公子,還是上海灘見過大世面的「老克拉」,一流的玩家,這出身之「貴」和眼界胸懷之「貴」,毋庸置疑。
但在他近百年的藝術活動中,他卻是一個地道的草根。他忠實地追隨王福庵、張魯庵,出入門庭,為二公之牛馬走,而無怨無悔,二公也待他如親子,信託有加。這是一種老派的私人師弟之誼,其間無名無利,在藝術上無爵、無職、無官、無權,完全是一個江湖散人。
高式熊先生一生最高的職務是西泠印社名譽副社長,而他的最高榮譽則是由中國文聯批准頒發的「中國書法蘭亭獎·終身成就獎」。2018年4月8日,97歲的高老坐著輪椅,與曾任中國書協主席、現任名譽主席的張海一起登臺領獎。這是老爺子風雲際會、輝煌人生的又一個高峰。
其實,散淡而痴迷的高式熊先生與中國書協並無多少關係。他只是幾萬會員中不顯山、不露水的一位。既非理事也不是專業委員會主任、副主任,更與主席團成員、秘書長毫無瓜葛。別說是在全國,就是在上海,他也從沒有擔任過主席、副主席、秘書長等職務,而且他好像完全意不在此。
安心在野,認為自己不在位乃是理所當然。這一方面可能是因為過去是有錢人家富公子,一直未能進入主流語境;自認無份,心平氣和。另一方面則是自傲於名門世家,又是名師傳人,骨子裡也不把謀名位、立派閥的世俗作派當回事。
有閒雲野鶴之心,又習慣於裡閭自隱,不願進入廟堂而爭奇鬥巧。故而每逢上海市書協換屆,各種坊間爭權奪利豪門奔走的流言蜚語滿天飛,他連聽的興趣都沒有。
我想,西泠印社的氣質,是吻合於高老這樣內心強大不屑時俗的名家類型的。而許多省市書法團體名位之爭的通常表現是:不是有足夠卓越的本領再自然獲得社會名譽,而是先佔據名位要津,再藉機提升炒作自己並不優秀的藝術水平,視利益在先,而本應成為絕對標準的專業水平卻只是淪為一塊敲門磚而已。
以此論高式熊先生,他的出身和從小養成的眼光決定了他不肯與瑣屑蠅頭之利去錙銖必較。那麼,只有潔身自好,沉浸於篆刻本身的魅力而不能自拔,並以此為一生定調。
所以,他會樂此不疲地奔走於基層,「有教無類」,以80歲高齡還在上海、寧波以及其他地方都帶起了一支嶄齊的篆刻青年隊伍。甚至甘願為一個小小的社區去講課演示,還在西泠印社這樣的一流機構中大談社區推廣的重要性。
曾有人問我,高老一生奔波,學生中有沒有嶄露頭角的高層次人才?我答:「水平高者不計其數。」但如果以官位論層次,那倒還真不多。老師散淡,從未處心積慮拉抬學生的名位以成門閥流派,弟子們當然也是散淡以承衣缽,唯痴迷篆刻一生無悔,所謂「不知有漢,無論魏晉」了。
高式熊先生的時來運轉並獲中國書法最高獎的「終身成就獎」,並非是他晚年忽然人生轉向,開始關心世俗並去謀劃參與了。論其機緣,實在是因為當下國家文藝方針即外部環境的大轉變:在倡導「高原」到「高峰」的同時,特別提出文藝要「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而且對體制外的「新文藝群體」予以更多的關照。
這樣,在討論「終身成就獎」時,對於推舉一個一輩子「白身」即沒有任何書協職務又辛苦耕耘無怨無悔,97歲年齡將近一個世紀的老藝術家獲此至尊榮譽,中國書協主席團成員沒有任何異議,中國文聯也高度認可。在嚴格的保密規則下,高老自己當時也被蒙在鼓裡,直到正式揭曉。
高老獲「中國書法蘭亭獎·終身成就獎」的頒獎詞中有這樣兩段文字:
97歲老人,閱盡滄桑,見證了現當代書法篆刻發展之歷程。」「由技入道,以『無我』姿態達到『有我』之境界……潛心書藝,心境超然,遠離塵囂,人書俱老。為人治藝,藝德兼修,為年輕一代書家樹立了典範。
以此為高式熊先生作為一代大家的蓋棺論定語,誠哉斯言!
(陳振濂)